贫困户盖起了大瓦房
项目扶贫注重实效
2016年上级投入30万元上了光伏项目,现在每年收入4万元;2017年又投入30万元进行40亩山丘酥石地改造,通过招标承包每年有1.5万元收入;2018年招远市水利局援建了扬水站,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在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招远市辛庄镇邢家村,村民杜文青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地向来访者说起了邢家村集体致富的5大项目。杜文青说:“这些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1万元的稳定收入,我们村早就脱贫摘帽啦。”
毛某莲是邢家村脱贫享受政策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为方便她照顾老人孩子,村里为她在镇上找到了烤鱼片厂小时工的工作。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毛某莲家的新房也马上要完工了。站在自家的大瓦房前,毛某莲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早在2016年,招远市就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并制定下发了《招远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产及收益使用管理规程》等制度。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全市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财政资金9168.49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81个(其中:产业类项目78个,基础类项目103个)。截至2020年5月,项目总收益750多万元,分配贫困户29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9000多人次;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硬化贫困村农村公路70多公里,36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24个烟台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实现行政村通水泥路、村内有硬化穿村路、村村通客车的目标。
冬青寄托致富梦
小康不能等着别人送
辛庄镇高家庄子村,是一个始建于西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得益于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高家庄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村,冬青种植面积达到了2600亩,销售到了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省内外各地。
在脱贫享受政策户杨某友的冬青苗木地头,村党支部书记徐军亮介绍说,这5亩地一共栽植了6000棵冬青苗,目前直径大约是50厘米左右,在市场上能卖到4元到5元,明年长到80厘米之后,就能卖到20多元一棵,如果直径超过1米,最低能卖到60元/棵。这些冬青苗,让杨某友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有了更大的劲头。
徐军亮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销售苗木,组建了高家庄子苗木销售平台群,目前群里有443人,很多群成员是苗木中介和外地客商,打开群消息,苗木求购信息一条接着一条,村民不出大门,就能把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
针对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和“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依赖思想,招远市坚持“扶志与扶智”同步,改变简单给钱、给物、走访慰问的做法,采用典型引领、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孝德基金建设等机制和措施,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另外,在“帮立志”的同时,还积极“授人以渔”开展帮贫扶智行动,邀请科技专家入户指导,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掌握大姜种植、食用菌栽培、生态养殖等实用技能,提升了脱贫致富能力。
齐山蜜薯产业兴镇
“90后”助力乡村振兴
齐山镇是近年来远近闻名的蜜薯种植基地。镇党委书记张富强说:“我们齐山镇去年齐山蜜薯种植面积达6500亩,亩产约为4000—5000斤。2019年我们成立了齐山蜜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未来将发展万亩蜜薯种植产业。联合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为贫困户就近提供工作岗位,在合作社打工一天80—120元,一年能增收4000元到6000元。”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90后硕士研究生张伟是齐山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一员。扎根乡村一年半多,张伟说自己由一个海洋专业的大学生变成了种植蜜薯的新型专业农民。蜜薯的育苗、移栽、管理、收获,甚至包装、分拣他都了然于胸。像他这样在齐山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的90后还有6名。张伟说:“蜜薯产业就是我们的甜蜜事业。”
截至目前,招远市36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有脱贫享受政策户4436户7137人,即时帮扶贫困户4户10人,分布在14个镇街630个村,其中,丧失劳动力763人、无劳动力2099人、弱或半劳动力3063人。脱贫享受政策户中低保、特困等兜底保障达到70%左右;产业带动4145户6202人;公益专岗扶贫累计带动3326户3772人。2018年,金岭镇大户陈家村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YMG全媒体记者 殷新 通讯员 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