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2023年11月30日上午,广东省“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社区共育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隆重举行。活动围绕“园所引领,基地赋能,协同发展”主题,设观摩体验、汇报分享、交流研讨等环节,邀请大学、中小学、消防局、中医院、图书馆、博物馆、银行、龙狮队等社区力量走进幼儿园,共同见证该项目“打破教育围墙、赋能儿童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并探讨园-家-社协同共育新模式。

优质幼儿园的办园优势亮点_幼儿园办园经验分享_幼儿园优质办学经验

优秀教师表彰环节。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剑文、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关瑞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蔡黎曼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郑福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高级教研员刘霞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广州、江门、东莞、韶关、中山、肇庆、珠海等地约300名幼儿园园长、教师参加活动。

幼儿园办园经验分享_优质幼儿园的办园优势亮点_幼儿园优质办学经验

启动仪式现场。

2020年,广东省启动“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培育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旨在促进教育部门、教科研机构和高校、幼儿园合作开展课程资源项目研发共建,建构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通过“领衔园+合作园”的模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华南师大附幼在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教育生态学在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以“社区共育课程”为主题,携手广东省军区第二幼儿园、江门市教育第一幼儿园、广州市天河区萃禾幼儿园、广州市天河区侨怡幼儿园、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幼儿园形成研究共同体。

幼儿园办园经验分享_优质幼儿园的办园优势亮点_幼儿园优质办学经验

与会者现场参观。

在三年的实践探索中,项目组共建了21个社区实践基地,共建了29个共育项目,真正实现“走出教育的孤岛”,联结家庭、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涌向幼儿园,让幼儿的学习呈现出真实践、真探索的新特征,形成了以专著论文、课程案例、微课资源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资源群。在项目推进中,华南师大附幼团队申报的成果《建多元体验基地,育至真幸福孩童》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次活动即为项目结项汇报暨成果展示。

活动当天,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剑文代表学校致欢迎词,项目实践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冬梅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5所合作园分别进行了社区共育课程案例分享。

优质幼儿园的办园优势亮点_幼儿园办园经验分享_幼儿园优质办学经验

项目实践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冬梅代表项目组进行成果汇报。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颁奖仪式及社区共育课程项目优秀教师、优秀基地表彰仪式,并进行了3个幼儿园社区共育新项目的启动仪式,分别是华南师大附幼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共建的“大数据驱动下的幼儿体能体质监测与评估项目”,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共建的“星空廊VS宝石岛项目”,与华师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建的“三馆联动共成长,多元共读润童心——大阅读领航项目”。

《幼儿园社区共育课程》项目最大的创新亮点是“幼儿园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政府牵头、签订协议、授予牌匾”三部曲,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使幼儿园与社区基地之间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共育的教育格局,营造积极健康的幼儿成长整体环境。该模式系华南师大附幼全国首创,

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在新课程项目立项后,华南师大附幼与5所合作园一起将此模式进行优化,成为能够在各类幼儿园中复制、借鉴、使用的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蔡黎曼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郑福明副教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刘霞研究员对项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肯定,更对“建多元体验基地,育至真幸福孩童的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并鼓励项目团队针对基地模式做进一步的探索,推进示范辐射。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