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强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眼下,走进内乡县夏馆镇万沟村,万亩山茱萸喜获丰收,一颗颗红色的“小精灵”跳跃在山野间,晶莹剔透、娇艳欲滴,药农们忙着采摘,一派红火的丰收景象。
万沟村是该县北部山区的一个深山村,山茱萸、天麻等中药材资源丰富。该村围绕山茱萸这一特色产业,通过“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拓宽致富渠道,年产山茱萸20万斤近50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已成为村民们的生金“良方”。
“抓产业,活经济,促增收。”该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剑说,今年以来,他们做深做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业态丰。该县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立月季花、菊花、核桃、油桃、猕猴桃等特色林果和花卉产业基地35万余亩,形成了“两花三桃多元果”的产业布局,培育打造了金钗石斛、郦邑贡菊、马山牌核桃油、伏牛山猕猴桃、杨沟柑橘、粉贝贝、大卫王子等特色农业品牌,建成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9个,高标准推进创建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强化资金扶持、搭建平台载体、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447家、家庭农场1098家。
稳产业促就业。该县在就业上,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带动、提升就业能力培养、采取保障措施扶持等“三个一批”,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1.8万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累计培训劳动力2.83万人。同时推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多能互补一体化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强县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稳步增收。
强基础增活力。该县整合衔接资金2.21亿元,建设项目139个;开展“四查四促”专项行动,分类深化帮扶提升,促进项目提档升级,发挥更好的联农带农作用;实施“新乡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102个村基础设施建设、默河治理以及中小学改造扩建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提升搬迁安置点的基本公共、就业和基层党建等服务水平,全县2547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支书大比武”等活动,积极创建“四美乡村”和“五美庭院”,推动乡村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让环境更优美,让乡村更宜居。
兜底保障有温度。该县牢牢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落实教育补贴;大力开展“金秋圆梦”行动,为870名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县财政拿出625万元资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继续执行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房屋动态监测机制;维修安全饮水工程点191处;坚持筑牢特困群体“救助网”,发放各类兜底补贴资金9685万元,78所“四集中”机构使全县1645名重残重病患者、孤寡老人等兜底群体生活无忧,让兜底保障更有温度,让群众更有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添助力。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和遵循。当前和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县域经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优势产业在地化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内乡模式。”内乡县委书记张智广说。
宛城区:种下山桐子鼓起钱袋子
“我一直在这儿干活,栽苗、培土、拔草、浇水啥都干,活不累离家还近,钱也挣了。”11月25日,在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的山桐子大苗展示区,基地长期务工人员、正在忙着栽苗的范蠡村村民吴长杰高兴地说。放眼望去,挖坑、栽苗、填土……基地里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
“这个项目不仅能让群众享受到土地流转的红利,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将来还可以依托生产线加工企业,让更多群众获益。”山桐子育苗基地负责人邹英杰介绍,山桐子因其出油率高、油品好被誉为“中国橄榄油”“树上油库”,具有易栽种、易成活、产业链长、收益周期长的特点,3年挂果,5年后达到盛产期,每亩地产值能达5000元至8000元。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本着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宛城区倾力打造特色花卉苗木、艾草种植、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通过电商+合作社+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业百舸争流、多姿多彩的格局。
2022年以来,宛城区全力推进山桐子种植项目落实落地,目前已有育苗基地500余亩,大苗展示区600余亩。下一步,预计再流转近千亩地,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育苗基地,2023年计划建一条生产线,形成从果到油的产业链条,不断培育壮大山桐子产业。发展山桐子种植成为宛城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南召:辛夷产业拓宽致富路
初冬时节,南召县皇后乡天桥村的种植大户段召德披着晨雾,腰间系着箩筐,在粗壮的辛夷树间,双手不停地采摘着辛夷桃,半个小时就摘满了一大箩筐。
“今年在县酵素产业联合党委的扶持下,村里建起晾晒加工基地,县里的龙头企业敞开收购,辛夷价格上涨,每斤由去年的3元多涨到9元多,我家1000多棵辛夷树一年采摘辛夷桃3000多斤,估计能比去年多卖18000多元。”段召德激动地说。
天桥村党支部书记宋天增介绍,天桥村有1000多年的辛夷栽种历史,种植面积2万多亩、100余万株,年产辛夷桃300多吨,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
据悉,南召县酵素产业联合党委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助推、企业主体、群众参与”有效破解酵素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整合乡村振兴涉农资金270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仓库、晾晒场地和存储冷库,扩建了中药材加工车间。动员群众参与辛夷种植加工,让群众融入产业链、富在产业链,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农民稳定增收。
又讯
农行南阳分行鼎力支持我市畜牧产业首笔400万元“智慧畜牧贷”投放
记者26日从农行南阳分行获悉,为支持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该行积极创新,大力推广“智慧畜牧贷”产品,经上下联动、前后台高效协作,近日成功投放全省农行系统首笔法人“智慧畜牧贷”400万元。
“智慧畜牧贷”是农行以牲畜相关资产为抵押物,以智慧畜牧场景进行牲畜抵押物的数字化识别、管理、监管等,向从事牲畜养殖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发放的,用于满足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资金需求的贷款。“牲畜相关资产”是指法人或个人拥有的生物资产中的肉牛(不包括未满6个月的)、奶牛(不包括未满8个月或超过6岁的)、牦牛(不包括犊牛)、生猪(不包括仔猪)等牲畜。“智慧畜牧场景”是指利用智能耳标、项圈、网关等物联网设备或畜脸识别等技术,建立活体牲畜资产唯一性标识,并自动采集牲畜生命体征等信息,上传应用平台分析处理。
据介绍,家庭农场、农户单户贷款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小微型企业单户贷款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大中型企业单户贷款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贷款对象为家庭农场、农户的,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其中采取可循环方式的,额度内单笔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对象为非自然人的,贷款用于饲料等日常生产经营的,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担保方式必须为合法、足值、有效担保,可采用单一牲畜抵押担保、包含牲畜抵押的组合担保。
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畜牧养殖业大市,为推广好“智慧畜牧贷”产品,该行分层对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建立健全产业链客户名单,组织8个养牛大县支行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参与专项培训,组建“三农”对公营销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营销调查。未来,该行将逐步做大“智慧畜牧贷”规模,为助力我市实现畜牧养殖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