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惠州、黔西南两地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积极借鉴广东省农业产业园经验、“三清三拆三整治”经验、“四小园”经验、传统文化现代化改造经验、“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经验做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可推广的五类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
冬季,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仍然绿意盎然。绵延宽阔的茶园之中,粉墙碧瓦的农舍这里一丛、那里一丛,人们在盛开着洁白花朵的古茶树旁劳作,新一轮的春茶开采季即将到了。
受益于东西部协作资金、人才和智力支持,联盟村依托优质茶叶资源和气候地理资源,建成了“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园、增设了道路亮化美化设施、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农舍墙上还融合龙门农民画与布依文化,绘上了独具特色的墙绘,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好图景。
联盟村是黔西南州借鉴东部乡村振兴“四小园”等经验,立足实际打造的“五类集成示范试点乡村”样板之一。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惠州、黔西南两地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积极借鉴广东省农业产业园经验、“三清三拆三整治”经验、“四小园”经验、传统文化现代化改造经验、“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经验做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可推广的五类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
借鉴农业产业园经验 建设富裕乡村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省的先进经验,是惠黔协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来,惠黔两地立足特色资源,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把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户持续增收工作抓实抓细。
2021年7月,贞丰县长田镇长田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后,在惠黔两地的协作下,高标准编制规划和工作方案,在培育特色产业、田园风光等下功夫,高质量推进长田村示范试点建设。同时,工作组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微茶园(发展庭院经济)+微工厂(发展家庭作坊)+微市场(发展服务平台)”模式,帮助补强茶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种销微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瞄准长田村茶叶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2021年以来,惠阳区协调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180万元,在该村及镇人口密集区域选址,建设茶青集散交易市场2个,以公益形式无偿提供30个铺位给茶农使用,引导相关农业经纪人参与采购,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带动产业发展,现该村已有600多户农户从事茶叶种植及加工。2022年,相关市场茶青交易量100多万斤,交易额5000多万元。
借鉴“三清三拆三整治”经验 建设宜居乡村
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三清即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即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三整治即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电力、电视、通信线“三线”乱搭乱接),建设整洁宜居乡村。自2021年来在册亨县坛坪村投入资金1389.8万元,统筹推进坛坪村村庄环境提升工程、河道治理建设和农房整治“五大项目”,并发动村组干部开展一场政策宣传、组织一次工作遍访、发挥一支先锋队伍作用,做到讲清政策、讲清规划、讲清前景,用好典型示范、以奖代补、产权改革等机制,促进群众由“要我干”变“我要干”,有力促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借鉴“四小园”经验 建设美丽乡村
广东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资源,建设“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美化庭院,促进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形成“四小园”经验。
望谟县坝奔村探索四季有菜、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乡村庭院经济;普安县江西坡社区老盆田组,工作组与村民充分沟通协商,形成“一户一册一方案”,农户根据方案发挥自身智慧和创造力,自己动手筑起别具一格的美丽庭院;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工作组结合每组、每户“四小园”修复改造,与安龙县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大景区相融合,促进示范公园闲置旅游资产的盘活与复兴。
惠黔两地积极推广广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点建设经验,复刻惠州市惠城区“四小园”建设经验,抓示范补短板,优化人居环境,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借鉴“传统文化现代化改造经验”建设文明乡村
在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黔西南州把移风易俗作为重要抓手,将强化宣传引导和整治突出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积极营造村庄自治、环境共管、德善孝爱、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在充分尊重当地民俗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积分制”“红黑榜”“文明家庭评比”“孝老爱亲示范户”“勤劳致富示范户”“村规民约”等评选,提升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借鉴“示范带特色乡村”经验 建设特色乡村
推广“示范带特色乡村”经验,建设特色乡村。充分借鉴惠州市“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经验,依托黔西南州资源禀赋,突出文化内涵,发挥红色文化、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等优势,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村寨,将生态观光、农旅体验、绿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兴旺之路和乡村振兴之路,使特色村寨招牌更具吸引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编辑 彭芝莉
二审 宋洁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