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东岸,望儿山旁,办学76载的农业老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辽宁农职院”)坐落于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多年来,辽宁农职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服务“三农”事业,不断探索实践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辽农模式”。辽宁农职院引领全校师生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四个一”精准助农模式,为持续打造乡村振兴“辽宁样板”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群人”书写服务乡村振兴的泥土情怀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装满多少真情。地处辽宁营口盖州市东部山区的万福镇苇塘村,全村共有730余户,人口约2600余人,土地4000多亩。多年前,该村以玉米种植为主产业,老人和妇女为主要劳动力,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
据了解,2017年,辽宁农职院以驻村工作队的方式对该村开展支援工作,全校调动了一批农业科技力量,开启立足苇塘村、辐射万福镇乃至盖州市的“推广技术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之路。工作队主导实施苇塘村集体果树苗木繁育推广项目。2018年以来,该项目累计繁育销售果树新品种苗木5.9万余株。同时,学院还帮助村里引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3000亩,修筑混凝土田间道路4690米,建设农田防护林网500米。
如今,果树苗木繁育推广等项目为苇塘村集体净增收10余万元。特色“五小”养殖项目在万福镇良性发展,苇塘村50余户脱贫户每年增收20余万元。新品种果树苗木推广和跟踪技术服务,带动苇塘村27户脱贫户发展果树庭院经济,带动县域内农户新发展果树1000余亩、增收100余万元。
像这样的“一群人”,在辽宁农职院还有很多很多,博士科研团队、科技特派团、产业副镇长等等,他们用质朴的情怀、过硬的本领书写着强农兴农的责任和担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着……
“一只羊”铺就幸福致富路
“一只羊”讲述着一个村庄精准脱贫的感动。
家住辽宁省盖州市万福镇苇塘村的李兆忠大爷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李大爷平时仅仅依靠养12只羊生活。
2019年,辽宁农职院畜牧兽医学院教师孙亚波博士带领的反刍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在下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服务中发现,其所养的绒山羊体型矮小、羊绒产量低、绒毛品质差,很难有经济效益。于是向李大爷赠送了一只来自辽宁绒山羊原种场的价值3万多的优秀种公羊,该种公羊具有产绒量达1500g、绒细度为15.4um的优秀生产成绩。在饲养管理中,孙亚波带领团队成员为李大爷做疾病诊疗、饲料配方研制、选种选配等技术服务,通过利用种公羊的改良,这几年,李大爷家的羊群总数已经达到80多只,绒山羊的质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李大爷在2020年末实现了彻底脱贫。
辽宁农职院畜牧兽医学院教师孙亚波博士指导农户登记系谱(左二为孙亚波)
据孙亚波介绍,近5年来,辽宁农职院反刍科研团队累计培训指导养殖户近1000人次,推广实用新型技术20余项,覆盖了辽宁省12个市50多个县区,累计带动产生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目前,辽宁省绒山羊存栏量约为323万只,形成了以辽南辽东为核心的种羊繁育基地,其中营口地区(特别是盖州)作为辽宁绒山羊的核心育种区域,是全国绒山羊的供种基地,全省每年调往外省种羊在20万只以上,种羊生产培育具有优越的生产性能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绒山羊产业已经成为全省重点特色产业,也是农民从事养殖业风险性较小的产业。
“一粒种”孕育出希望的田野
“多亏专家手把手指导,俺家大豆获得大丰收,一亩地能增收100多斤。”种上新品种,大豆产量提升了,收入也提高了,大连市普兰店区小刘家屯种植户姚成方最近特别高兴。以前,姚成方种的大豆病害多,管理也不科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业专家得知情况后,上门推广新品种,为姚成方量身定制大豆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方案,手把手指导实施防治措施,使得大豆亩产显著提升。
辽宁农职院于2017年组建了作物育种研究所。研究所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东亚种业集团、辽宁联达种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了研发、推广等工作。2020年与营口佳昌种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了“营口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生产示范与推广产学研联盟”。
近5年来,选育出玉米新品种2个(元钰2号、L189),高粱新品种1个(熊杂8号),大豆新品种2个(农职豆1号、辽农职黑豆1号),花生新品种1个(熊花1号)。同时,在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完成了良种良法配套。选育的农职豆1号有效决了辽南沿海地区种植大豆容易“花脸”(褐斑病)的难题,近5年在庄河、普兰店、金州、瓦房店等地区累计推广4万余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帮助农民增收400余万元。选育的熊杂8号高粱已累计推广7000余亩,2022年与东亚种业开展合作,制种面积进一步扩大。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元钰2号与企业签订了经营权转让协议,下一步将以企业为主进行联合开发推广。
“一个果”开启美好新生活
山东莱阳的于杰是一位葡萄种植新手,由于不懂葡萄种植技术,连续三年棚室几乎没有效益,在他几近放弃的时候,通过朋友联系上了辽宁农职院果树教研室主任、辽峰葡萄种植专家卜庆雁教授。结合莱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种植的品种,卜庆雁带领团队帮他分析原因,调整生产计划,及时做出指导,通过不懈努力,于杰的冷棚葡萄终于起死回升,获得了成功。卜庆雁表示,近年来,团队先后带动了300余户农民和10余家企业种植葡萄,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效益。
学院教师到农户家中开展葡萄生产技术服务
据了解,辽宁农职院辽峰葡萄种植专家团队频繁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指导企业和农民生产,释疑解难。绥中秋地集团种植的温室葡萄曾大面积出现问题,在得到企业寻求帮助的信息后,团队亲赴现场帮助企业寻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企业挽回了大量的损失。同时,针对秋地集团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团队,每月至少保证一-次亲临企业提供帮助。
据悉,“辽峰葡萄”是辽宁农职院自2000年开始先后与灯塔市辽峰葡萄专业合作社、营口义缘新果果树专业合作社合作选育出的新品种。葡萄产业是辽南特色产业,是营口市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辽峰葡萄育成后,课题组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并寻找适宜的栽培模式,最后形成了“辽峰葡萄避雨栽培及冷棚栽培模式和无核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项技术在辽宁省营口、辽阳、大连、锦州黑山、义县、朝阳市朝阳县等推广3万余亩,仅在锦州义县稍户营子镇王景屯村就推广1000余亩,成为该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开启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生活。
70余年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高职办学之路,为全省农业农村培养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分布在省内近千个乡镇的农业生产一线,在新农村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记者 于江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