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得出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农耕认知,也是根植在农耕民族血脉中的坚守和信仰。四季轮转,又到金秋时节,前路乡高山生态大米种植基地万亩连片的水稻风禾尽起,稻谷飘香,远远望去已是一片金色稻浪,伴随着人影浮动、机器轰鸣,一株株水稻顺势倒下,颗粒归仓,又是一年好风光。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前路乡已经屡见不鲜。近年来,前路乡通过机制创新,在源头、品控和市场三向发力,让万亩良田成为村民心中的“致富田”。
一是把握源头,串珠成线,终成千里沃野。依托非粮化整治、耕地功能恢复等政策,前路乡广泛发动各村,由村集体统一将土地流转回收,据统计种植复垦流转土地3000余亩稻谷;大力谋划推进垦造耕地项目,在保障水源的前提下,将大片地势较为平坦、种植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垦造成连片良田。凭借着这些措施,前路乡实现了对耕地资源的整合,根据地块分布,将万亩耕地集中承包给种植业主种植,13块垦造耕地项目集中承包给5个农场统一管理种植,形成集约优势和规模效应,显著降低种植成本,提升种植效益。
二是注重品控,数字赋能,成就优质产品。现如今,稻米生产在南方乃至中国已成常态,如何在产地各异、品种繁多的稻米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已成为前路乡面临的一个问题。为此,前路乡打出了“生态+数字赋能”的组合拳。一方面,以“纯山水灌溉、纯有机施肥、纯人工除草”的模式生产高山生态大米,为生态有机农产品做足了文章。特别是西散自然村区块,由于该块稻田临近羊场,就充分利用资源,就地取材,用羊粪给稻谷施肥,而稻田里的杂草、稻则用来喂养湖羊,形成可复制的“过腹还田”生态种植模式;另一方面,与长三角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签订高山生态大米溯源系统合同,给稻米作“身份证”,实现水稻从种植、采收到仓储、流通全流程的可视化溯源,以数字赋能成就水稻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生态+数字赋能”极大程度地迎合了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生态有机及安全的消费需求,满足了前路乡对于打造优质产品的目标要求。
三是拓展市场,品牌赋能,绘就共富蓝图。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那么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高山生态大米,而又实现品质好到村民乐的最终需求,又成为了前路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为此,前路乡强村公司注册了“前路山纯”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知名度。2021年通过公开招投标,成功竞标获得富阳、德清扶贫大礼包“前路山纯”高山生态大米供货商,反响效果良好,仅凭这一项,“强村公司”每年收入已达30万元。2022年我们拓宽销售渠道,与富阳区供销合作总社签订农产品销售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供销合作总社信息、理念、销售渠道等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带动农产品销售。另外,通过省邮储银行结对帮促及其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年累计销售大米约135余吨,增收300余万,带动就业岗位100余人,用“一株金穗”描绘出了前路人民的共富蓝图。
颗粒归仓好风景,秋收时节稻穗金。千里沃野助共富,源自前路举措新。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前路乡将继续在耕作千年的土地上摸索,用更多的有利举措让弯腰种田的农民们实现共富的梦想,把种田致富这口碗端得更加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