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扶贫效果,讲脱贫故事”。12月19日上午,20多家新闻单位、30多位记者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站活动走进了华阴市华西镇南严村日光温室果蔬产业扶贫基地。在这里,记者们详细了解了华阴脱贫攻坚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和先进经验,并现场和华阴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互动、交流。随后全体记者深入村庄、来到田间,走进农户,零距离接触农民、包联干部,聚焦脱贫前后群众生活发生的真实变化,记录扶贫路上携手相扶的感人故事,

华阴种植致富_华阴种植致富_华阴种植致富

实施产业扶贫是确保贫困群众长久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举措。据华阴市市长李新功介绍,近年来,华阴市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多重保障、稳定脱贫”的思路,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实施“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带动模式和“市域内优势企业+贫困户”的托管模式,大力发展村级脱贫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一天6小时,每月1200元工资”,在该市罗敷镇桥营村养殖场打工的贫困户贺亚娃说。 2016年10月,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贫困户的主动参与下,罗敷镇桥营村成立了一个占地31亩,以山羊、绵羊养殖为主,辐射下游有机肥料产业的肉羊养殖合作社。带动了本村24户贫困户参与入股,这个养殖场占地31亩,共有24户贫困户参与入股,通过入股的5万块钱,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拿到分红3500元,还可安排部分贫困户来养殖场打工,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渠道。

桥营村村主任王永江告诉记者:“养殖产业和种植产业相结合,养殖场产生的羊粪经过科学处理,作为有机肥料用到种植园区去,这样做既解决了养羊带来的粪便污染,又增加了养殖业的收入,对于发展绿色种植业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据他介绍,在市镇两级的扶持下,该村适时成立了 华阴市鲲鹏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占地500亩,新建温室大棚21座,主要种植西红柿、圣女果等瓜果蔬菜。

桥营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刘少鹏说:“这个种植园区带动了全村43户贫困户, 为了大力发挥产业帮扶作用,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村上安排了一些贫困户进园务工,并聘请了农业技术人员前来培训,让贫困户既学习了技术,又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在这里干活的贫困户每天能有七八十块的收入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华阴市通过贫困群众自主发展模式,出台产业直补和优势产业补助政策,市财政出资617万元,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小产业全覆盖;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带动模式,市财政出资70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1亿元,鼓励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发展,以此带动贫困户发展;通过市域内优势企业托管模式,紧扣华阴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探索开展索道公司、华旅集团等市域内优势企业托管贫困户发展。市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和风险担保基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亿元,托管180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年收益3300元以上;通过开展光伏扶贫,投资800万元,在孟塬镇实施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带动200户贫困群众,预计户均年收益3400元以上;通过发展村级脱贫产业,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按照2017年度计划脱贫村30万元、其他贫困村16万元,非贫困村5万元的标准,由市财政出资作为启动资金,因村制宜,培育脱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长久增收。五项新举措的有力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扶贫产业的全面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开拓了新路子。

”因为一场车祸,我媳妇变成了植物人,儿子手部致残。地里收入加上我外出务工,也不够维持一家人看病、生活的需求,那时的我,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华西镇焦镇村5组贫困户武少平伤感的说。

后来, 在驻村工作队的耐心开导和帮助下,现在的武少平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依靠自己学到的农业实用技术,他在本村的冬枣基地找到了他的新位置。每天能挣到80元,每年年底还可分红3300元,一年下来也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现在武少平家已经盖起了新房,还对别的贫困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让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一谢共产党,扶贫把你想;二谢共产党,吃饭有保障······紧紧跟着党中央,改变贫困奔小康。”这一首由他自编的打油诗,充分代表了武少平以及华阴所有贫困户的共同心声。

华阴是国家5A级景区—西岳华山所在地,是一座风景型旅游城市。华阴市市长李新功说,华阴共有贫困村4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719户11174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华阴严格按照中、省、市总体部署和统一要求,对标“一上线、两不愁、三保障”,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精准发力,奋发作为,2017年度有8个贫困村摘帽、801户2800名贫困群众脱贫,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18年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宋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