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二月,乍暖还寒,
高要区莲塘镇连片2万亩
罗氏沼虾塘仍覆盖着越冬薄膜,
当地虾农林志恒通过微信小程序,
监测着虾塘的水温、pH、
溶氧、氨氮含量等情况。
一个人,一台手机,
就把101亩虾塘管理得井井有条,
塘中虾苗成长快、长势好。
作为“中国罗氏沼虾之乡”,高要区罗氏沼虾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罗氏沼虾种苗研发、数智养殖、加工鲜虾、流通销售等环节均得到全面升级,产量与产值乘数提升。2022年,高要区罗氏沼虾养殖9.3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25亿元。
▲ 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有着连片2万亩罗氏沼虾塘。龙炼强 摄
一只小小的罗氏沼虾,反映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连接的是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两端。
一只虾的“数智化”升级
莲塘镇波西村是高要区著名的罗氏沼虾产业基地。经过多年耕耘,该村现有2000多亩虾塘养殖罗氏沼虾,年产值达5000万元,近5年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
长期以来,“长不大,育苗难”是罗氏沼虾苗种产业最突出的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罗氏沼虾应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数智化”升级、标准化养殖就是题中之义。
2022年,在佛山市高明区驻莲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波西村引入了智慧养虾项目,建成了莲塘镇波西村罗氏沼虾全产业链数字化大数据平台示范基地,项目利用产业互联网模式和数字化手段,推动打造莲塘罗氏沼虾标准化、规范化产业体系。
当地最早一批养虾大户林志恒这次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每亩虾塘设有监控摄像头、水质监测仪、增氧控制等设备。登陆小程序,虾塘产量、水质指标、用料投药等生产数据一目了然。”林志恒101亩虾塘是智慧养虾项目的试点虾塘,已有30亩虾塘实现了智慧养殖。依托数智化平台,他能够精准判断虾塘水质状况,调节pH值、投料喂药、增减水量,使其更适宜虾的生长。
▲ 虾农林志恒把智能检测器放入水中。南方+记者 施亮 摄
“以往每亩虾塘产量300斤,通过数智化养殖可增至500斤以上,产量翻了番,收入也翻了番。”林志恒补充道,以前100亩虾塘需要4、5个人每天巡塘照料,如今一个人就可以科学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以往我们虾塘出了问题都是送检广州,如今在塘边就有‘鱼虾医院’,方便多了!”虾农梁光铖说。2022年,高要区人民政府还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合作,共建县区级鱼虾检测监测站,设立水质、病原、药残等相应的专业检测室,养殖户可以送检到站,监测站还提供下乡服务,大大降低养殖户的养殖病害检测成本。此外,高要区还成立了西江虾谷研究院,重点建设罗氏沼虾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全方位提供罗氏沼虾水产养殖技术服务。
每天,高要罗氏沼虾不仅运往广东环球、广州黄沙等大型水产交易市场售卖,还上线了盒马鲜生等平台,全年销量稳定,虾农实现增收。
▲ 虾农分拣罗氏沼虾。南方+记者 施亮 摄
一只虾激活农文旅
春节期间,位于高要区莲塘镇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首届神符灯光美食潮玩嘉年华隆重举行,看灯海,享美食。春节假期,该农耕文化园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
万亩虾塘与壮丽神符山,是莲塘镇的金字名片。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该镇谋划出十里农业长廊,提出以1.2万亩罗氏虾连片养殖区域为主要产业基础,结合周边600亩撂荒地整治和1000亩耕地提效、神符山旅游资源激活及周边5个古村文化挖掘为目标的建设思路。规划出农耕文化园、万亩罗氏虾水产养殖示范园、神符山森林公园、莲塘山水活力带、神符山十里农业长廊环线等核心项目。
▲ 高要区莲塘镇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高要区融媒体中心 邓达荣 摄
该镇逐步完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路、一区、一园、一山、一带、一环、多点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哈哈乐农耕文化园。运营总监魏伟文表示:“通过农文旅平台赋能整个罗氏沼虾产业。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来打通罗氏沼虾一二三产业。未来,我们还会在研学、游玩、饮食文化等各个环节植入罗氏沼虾元素,如推出罗氏沼虾预制菜、养虾钓虾体验项目等等,带动周边虾农增收。”
“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返乡潮。”林志恒表示,莲塘镇有着三分之一村民从事水产养殖业,其中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技术与拼劲返乡创业,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当前,肇庆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以产业凝聚大能量,为乡村点燃“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