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职业学院依托65年农业院校发展底蕴,发挥传统办学优势,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建设和潍坊“三个模式”提档升级,先后搭建农林科技学院、职业农民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等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载体,创新多样化育人模式,更新育人内容,校企共建一体化育人资源,形成“需求定向、育训结合、分类施策”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范式,成为区域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金字招牌”。

一、实施进展

潍坊职业学院从2012年开始探索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改革,尤其是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建设“三个模式”的要求,梳理区域农业产业链人才需求类型,提出“搭建多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类型农业人才”的乡村振兴育人思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设3个二级学院,分别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制定人才培养培训方案,适销对路培养乡村振兴亟需人才。

一是建设农林科技学院,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发挥农业类专业的传统优势,建成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实施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力并行、四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农业产业高端,实施中-高-本贯通学历教育,每年为区域乡村振兴输送1000余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食用菌研究院、山东省滨海耐盐碱植物引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市潍职大姜脱毒种苗研究院等,组建智慧农业等33支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全链帮扶”“科技套餐”“智力扶持”等,年均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人次。

二是办好职业农民学院,培训高素质新型农民。2018年牵头成立潍坊职业农民学院,实施“政府引导、学校主体、涉农企业多元参与”的办学体制,政府每年拨款1000万元,专项用于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构建“学院—分院—教学点”三级培训运行模式,在潍坊市范围内成立了14个分院,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建立了36个教学点,实现了潍坊市下辖县市区全覆盖。面向种养大户(能手)、农业工人、农业服务人员等开展继续教育、特色短期培训等,无缝对接农民知识需求,设置种植技术、农机操作与维护、农业经济管理等“菜单式”培训内容,每年为“三个模式”培育1万余名新型农民。

三是成立农业经理人学院,培育新型农业管理人才。2020年,学院与中农产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全国首家农业经理人学院,实行“校企主体、混合所有、定制培养”运行机制,开启育训结合培养农业经理人的新实践。针对下乡返乡创业者,实施学历提升教育;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理等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训,每年为区域培养培训农业新业态需要的农业经理人300余名。

二、主要特色

1.精准把脉、适销对路,主动对接产业新需求

对山东省的农业企业、行业、农业科研院所进行了大规模调研,梳理出潍坊乡村振兴和“三个模式”提档升级亟需的三大类农业人才,主要分为8个方向。第一类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研发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经营创业人员,从事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农技中心技术推广咨询等工作。第二类是农业经理人,主要包括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事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第三类是新型农民,主要包括专业生产型农民、专业技能型农民和专业服务型农民,从事农业种植、植物保护、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购销等工作。针对农业发展人才类型需求,学院分别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选择课程内容,创新育人模式,分方向精准培养,成为区域乡村振兴亟需人才的输送基地和农业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的策源地。

2.搭建平台、分类培养,开辟乡村振兴人才“育训结合”新路径

搭建高质量育人平台,建设农林科技学院、农业经理人学院、职业农民学院3个二级学院,育训并举,协同推进,针对人才类型分类施策,实施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长短期培训等。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深度融合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农业经理人实施以技能学习、项目实践、创办经营实体为主线的“学-带-创”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高素质新型农民实施农闲学习、农忙生产的“农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对专业生产型农民实施“校园+田园”培训,专业技能型农民实施“理实结合”培训,专业服务型农民实施“靶向”培训。系统培养和精准培训结合,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为现代农业不同类型从业者提供多样化的技能提升路径,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的“人才发动机”。

3.“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形成育人新模式

创新育人内容,按照农时序化课程,建设了实用新型农业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农业合作社规范经营、农产品电商等32个模块化课程包,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和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动态更新的学习内容。采用“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教学方式,搭建“固定课堂”,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现代农业实用知识,训练技术技能;搭建“田间课堂”,深入农村一线试验示范基地现场教学,把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写在社区村庄、田间地头、大棚车间;搭建“空中课堂”,依托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农资经营与管理、创新创业等领域“菜单式”学习内容,线上授课培训、远程诊断答疑。“三个课堂”交互实施,有效解决学习者学习时空矛盾,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

4.优势聚集、融合共享,共建一体化育人资源

牵头成立全国农产品电商职教集团、山东省农林职教集团、山东省农林行指委等,汇聚政校行企力量,建成育训一体化的优质学习资源。一是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在线开放课程28门,引入中农产教平台在线课程2000余门,提供紧跟产业前沿的教学内容。二是建成“四型”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千人师资库,其中包含专家型教师423名、能工巧匠型教师310名、创业达人型教师102名,乡土秀才型教师185名,依托重点农业项目驱动,教师灵活组队。三是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户外实训场和科技研发平台,建成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田园综合体等一体化实训基地,建立市级以上的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10余所。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三、成效经验

1.育人质量大幅提升,输送大批乡村振兴农业从业者

培养乡村振兴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2万人,带动300余名扩招生源下乡返乡创业,就业率达到99%。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8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5项,50人成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技术能手。承办中央组织部培训、跨省农业经理人培训等100余期、培训5200人,培训新型农民5万人,农业经理人200余人。涌现出“秋月梨大王”戴其辉等173名致富明星,“山东第一社”昌乐润源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仁增等968名农业合作社带头人,“齐鲁乡村之星”诸城永辉生态农场王永辉等519名农场主,“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潍坊紫鸢乳业公司董事长孙志强等3000余名乡村振兴带头人。

2.带动育人改革,催生一批乡村振兴标志性成果

学校入选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山东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涉农专业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技能大赛基地2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6本,获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培育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制定山东省农民培训规范5套。

3.辐射推广,产生广泛影响

教师团队录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50期,推广新技术120余项,惠及全国从业人员2000万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线上培训项目学习人数达1000余万人次,惠及学习者30万人。乡村振兴育人范式被50多家院校借鉴采用,通过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等平台向全国职业院校辐射推广。山东省新型农民培训规范通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全省推广应用,反响良好。项目建设经验在2020年世界职业教育大会等国内外高层次会议上作展示推广48次;《潍坊职业学院“三三三办学”助推“三个模式”提档升级》在《人民日报》报道,《潍坊职院面向农民办大学,着力培养农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人才培养成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50余次。

四、下一步推广

学院将进一步利用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建设契机,发挥农业专业优势,办好三个二级学院,不断创新乡村振兴育人模式,进一步丰富育人资源,依托职教集团、行指委等平台,联合涉农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等,继续推广本项目,继续挖掘典型案例,在世界职教大会、主流媒体等进行宣传推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