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2020年关于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这些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不断完善,这是可喜的现象。

一、我市营商环境总体评价

全市现有私营企业××万余户,从业人员×万余人,近五年年均增长×;注册资本(金)×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这表明,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素来有尊商、爱商、亲商、护商的氛围,尤其是以“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让企业享有更快审批服务;坚持“亩产论英雄”,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好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二、当前我市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是政策优化落地不够。由于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不平衡性,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也有高低,某些需要申报才能获取的奖励,部分企业会由于错过信息而享受不到。有些以奖代补的政策资金,兑现难度大,申报材料要求高、过程长,存在推、拖现象;某些政策缺少实施细则,可操作性差,影响政策兑现;有些政策力度小,如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企业,能享受的政策优惠远低于周边城市,且兑现周期长,设有奖励上限,不利于优秀企业入驻。

二是“精准服务”尚待加强。企业引进人才存在缺乏后续发展支持等问题,土地供给等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新引进企业,对辖区内企业扩建或搬迁等少有政策支持,导致优质生产企业发展受限,容易外流。部门间重复布置工作任务,从内容雷同的报表多头上报到强制摊派业务,以及为应付检查或验收所做的各项准备等,都给企业增加了人力或财力上的负担。

三是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还不到位。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打循环。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得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很不方便。有些市县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仍然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全市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

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优化落地。要立足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梳理优化政策,确保政策契合实际;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及时知晓;要强化督查,吸收民主党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破解政策落实难问题;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等,事先倾听企业家意见,让政策跟得上企业创新步伐。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最多跑一次”事项扩面。厉行“减次数、减时间、减材料、减费用”,切实降低企业项目投资的时间成本、制度成本。要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包括在一些专业领域比如针对涉外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等,给予企业急需的帮助。要以企业关注为切入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三是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严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为。完善民营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设立专项破产援助资金。同时对重整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保障重整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健康发展。

四是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适应新常态下的企业和政府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政商交往,明确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要完善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企业出了问题,要按企业自查整改、检查完善整改的程序进行,慎用罚款、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对违法违规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行为,当依法依规查处。

五是为企业减负减压,支持企业专心发展生产。在制定招引人才政策的同时,要激励现有人才和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更好地发挥现有资源,以商引商,以才引才。要尽可能减少部门对企业的干预,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每年评出一部分诚信企业。完善大数据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报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建立机制,督促其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