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告
浙江省舟山市的北蝉养殖基地。浙江海洋大学储张杰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们在该基地的25亩池塘中做泥鳅养殖研究。这泥鳅可是老出名的。储教授带领的泥鳅创业团队曾在2014年以农林畜牧食品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挑战杯”国家金奖。只是,今年,让储教授更有劲儿的可不是泥鳅了,而是这养泥鳅产生的废水!
➤从泥鳅养殖到泥鳅废水利用的转身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60%以上,大量的养殖废水排放,使得水体污染严重。附近的养鸡场养猪场也因排污纷纷被关闭。储教授带着学生对浙江多家水产养殖场的废水进行了测查,发现它的氮磷含量已经远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标准。超标的废水断然不能够直接排放入江河湖海。传统的生物水处理方法有两个,一是好氧法的脱氮效果好,但是日均处理量有限,且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二是厌氧法对有机质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是对氮磷的处理有限。
时间回到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养殖专业研究生何竺柳回忆说:“大概晚上10点多时,储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关于养殖污水处理,有个值得研究的思路。”
于是,跟随着这个点子,诞生了以水产养殖专业的研究生为主,本科生参与细节研究的七人团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开发了一套利用生物菌剂净水的生态操控系统。这套生态系统已拥有五大专利,其中三项已获授权。
➤ 这项技术怎么做
这套利用生物菌剂净水的生态操控系统,是由生态沟渠和生态湿地组成,养殖池的废水先排向生态沟渠,利用生物菌剂进行第一次降解,再排向生态湿地,利用生态湿地中的动植物进行第二次吸收,经过处理的水重新注入养殖池塘中,该系统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真正做到了零排放。
那么他们使用的生物菌剂是哪来的呢?其实池塘底泥中的许多细菌对水体都是有处理作用的,经过三年多的实验探索,他们在分离的185种菌株中筛选出6株高效降解的菌株,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实验,筛选出ZHDDF-5号和11号菌株,它们有针对性强,处理高效,易培养、繁殖快的优点。
而菌剂的使用方法也很方便快捷。
第一步将菌株种子液、专用培养液及水以1:4:90的配比进行发酵。
第二步每天中午往生态沟渠施用发酵液,配合增氧机使用,连续五天,这时氮磷含量的降解率达45%左右。
第三步将处理后的水排向生态湿地,湿地内可种植莲藕、茭白等农作物,以及滤食性鱼类及贝类,消耗有机质,进一步吸收氮磷。
最后将水排入河流实现零污染或重新泵入养殖池实现零排放。
➤ 应用前景曙光频现
该技术在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产养殖中也得到有效应用。对虾养殖的细菌性疾病的高发和废水的排放一直困扰着业界,据储张杰教授介绍,利用本生态操控系统的技术,定向筛选及培养虾池土著菌类,利用生态调控手段使水体中培养的土著菌成为优势群体,能够降解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有害菌的繁殖产生抑制,控制对虾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达到高密度健康养殖的目的。另外,利用土著菌类提高对虾池塘自净能力,通过与贝类养殖结合,能够降低海水养殖废水的排放,目前在舟山、宁波的3家对虾养殖场开展应用。
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投放市场。储教授介绍说,在浙江台州和嘉兴的2家水产养殖场建立了中试基地,养殖池20亩,其中10亩养殖泥鳅,5亩养殖乌鳢鱼,5亩作为养殖废水生态湿地处理池,在水生态湿地处理池中种植莲藕,对养殖池排放的废水进行初步生物转化,吸收部分氮磷,并投放微生物制剂,对水体中的有机废物进行微生物降解,接种定向培养的绿球藻或小球藻,然后在生态处理池中投放鲢鳙鱼苗、甲鱼苗、螺类及蚌类,使养殖废水—微生物菌剂—藻类(水生植物)--鱼类(贝类)形成一个能量能够传递的食物链,养殖废水能够循环利用,不但有效的处理了养殖废水实现零排放。而且,在生物操控处理过程中,将有机废水变废为宝(饵料生物),被养殖生物利用,每亩养殖废水生态湿地处理池可为农民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 靠谱的师生团队
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傅冠学,从大一就主动要求跟着储教授在养殖场实习。这个来自浙江慈溪的小伙子目前也是这个学生科研小组的负责人。
“菌剂在实验室研究成功后,我们就去养殖基地操作。使用了几个月后,我们在生态湿地,种植了一些农作物,泵入养殖废水,并投放水产苗种,一段时间后捞起来看生长情况,看没有投放饲料的情况下菌剂的应用效果,看废水排放的东西对他们是否有用。我们很欣喜地发现投放的水产品在养殖废水中生长得很好。在这过程中,我们每过一段时间采取样水,通过对比,发现水的变化非常明显,氮磷含量大幅下降,说明实验是有应用效果的。”他表示自己已提前进入就业状态。
研究生何竺柳显然是团队的军师。“我现在很专一地做养殖废水治理研究。储老师的想法产生后,我长期就在水产实验室做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和效果研究,对各种方案进行优化,反复去野外进行实验验证。”
他说,经常和老师熬通宵,但取得的成果感觉没有白忙活。“你看我现在眼睛都是肿着的,除了吃饭坐着,睡觉躺着,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站着做实验和观察,所以已经习惯了站着和您说话。”这个来自广西的小伙子从在养殖废水研究的坚持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快乐。
成长路上也是交了不少学费的。团队成员提到在做微生物菌剂的发酵和培养时,查询了很多文献资料,进行了很多实验,但往往理论上在实验室成功了,到了生产上却失败了好多次,后来不断去地方参观学习,然后才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的结合。比如要结合实际的生产必须考量成本,实验室用于处理养殖废水技术单一,只考虑处理效果,生产上需要考虑废水处理池塘的使用成本,能否将富含有机物的养殖废水转化为安全的水产品,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从水产养殖科研团队转而发展到兼顾养殖废水处理的科研团队,储张杰教授带着他的学生们在全省治理劣水战役中打了漂亮的一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