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携程购买机票时,由于没有选报销凭证,于是退出重新填写(退出前机票的显示价格为17548元)。不料退回重选时,被提示无票,随后重新搜索机票时,价格已涨至18987元。值得一提的是,同等机票在海航官网只需要16890元。

前后仅仅几分钟,先是显示无票,后又突然涨价,这令当事人感觉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

对此,携程官方致歉并回应称,平台绝不存在任何“大数据杀熟”行为,只是发现新版本中在机票预订程序中存在BUG。目前已做了紧急修复。

“大数据杀熟”,在我们的生活中绝非携程一个个例。各类订票、外卖、网约车软件俨然已经成了重灾区。

亚马逊

早在2000年,亚马逊就玩过差别定价的套路。当时,有亚马逊用户反映,他删除浏览器的cookies后发现,之前浏览过的DVD商品售价从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为此,亚马逊饱受争议,亚马逊CEO贝索斯不得不公开道歉。

贝索斯还称,这只是向不同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绝对跟客户数据没有关系,一切只是为了测试。

Orbitz

据《华尔街时报》报道,美国在线旅游巨头Expedia旗下订票网站 Orbitz,从2012起就开始玩这种小伎俩:用苹果电脑在Orbitz上搜房间,价格就比用PC搜出来的贵,哪怕同一时间、同一旅馆、同一间屋也是如此。

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也被多人曝光称定价因人而异,老用户比新用户的价格更高,使用苹果手机的用户所看到的价格也比安卓手机的用户更高。

飞猪

2018年,有网友爆料称被“飞猪”APP杀熟,利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票,同一航班,别人卖2500,飞猪却卖自己3211元。另外也有人爆料自己搜索到的机票价格是2300+,实际下单后却变成了2900+。

另外,还有人仅仅是因为使用支付宝的频率较高,就发现同样的酒店、房间和时间价格却有差异。

天猫超市

还有人爆料,天猫超市也会“杀熟”,自己经常用某账户买牛奶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账户登录后看到的牛奶价格比家人账户下看到的贵了约6块钱,而有些别的账户甚至通过链接都找不到该款牛奶。同样商品对不同人也有不同价格。

去哪儿

“去哪儿”也曾被用户爆料称自己看到更便宜的宾馆价格而取消订单后,重新搜索的宾馆价格非但没有降价,反而更贵了。

Uber eat

有人爆料称,Uber eat也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买的不多的自己送餐费一般仅为6美刀,而对价格不敏感的室友送餐费甚至可达19美刀。他还表示:“去年订一家日本餐厅比较多,今年突然发现送餐费上涨了2美元。于是再也没订了。于是uber eat再也没给我涨过价了………”

饿了么

有人爆料称,自己是饿了么金牌会员,经常点餐的餐厅原本自动有折扣,但自己选择地址后折扣就被取消,而用同事的手机下单仍有折扣,差价可达14元。另有人和同事一起订同样地点同样菜品的外卖,配送费却相差2元。

美团

与饿了么相似,也有用户称自己买了会员,但同样的店家和菜品在别的外卖平台上便宜了不少。

百度糯米

有网友爆料称,百度糯米办理电影卡后的会员与非会员相比,电影票的原价不一样,非会员的电影票原价甚至比会员折后的价格还低。

大众点评

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称,自己在大众点评上买的电影票价格比电影院前台票价还贵30%,比电影院微信公众号报价贵50%。

淘票票

有淘票票用户称:“如果我好久不去看电影的话,票价特别便宜,还能打折,看过一次之后,第二天再搜同一部电影就变贵了。”

“淘票票上面同一场电影价格不一样,我常去那个影院,价格比其他两位同事的价格高2块钱。”

Lyft

有知乎用户称,Lyft 每天晚上9点整准时把打车价格抬高20美金。“在目的地附近,你把你的marker上下左右乱转一下,说不定同一条街换一面就可以便宜2刀。而且这一秒和下一秒的价格也不同。”

京东

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的账号在京东购买某店家厨房集成吊顶灯,价格是69一只,再次购买的时候标价399,而换一个ID价格就还是69元。

专家提醒警惕三种套路

大数据“杀熟”往往信息不对称,且较为隐蔽,让消费者难以事先发现,事后取证也存在不少困难。

据报道,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马述忠总结了“杀熟”的三种套路:

一是借助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的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实现“杀熟”;

二是通过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杀熟”,若用户所处的位置附近潜在的竞争对手较少,则进行一定幅度的加价;

三是通过用户与移动端应用交互的行为细节实现“杀熟”,依据用户对于商品或服务需求的迫切程度,一些商家会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动态浮动加价。

作为消费者,如果碰到大数据“杀熟”,那么该如何维权?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建议,在向客服投诉存在大数据“杀熟”前,首先要找到电商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的确凿证据,然后再向客服投诉或者交涉,并针对客服反馈的说法寻找新的证据。在证据相对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要求依法调查和处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