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是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为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湿的地区。大小在4-200毫米之间。蚂蟥有环带,雌雄同体。所以,一般认为它是由一类适应外寄生的寡毛类祖先演化而来的。
蚂蟥
1.生活在水中的蚂蟥种类称水蛭,属蛭纲、分为4目(棘蛭目、吻蛭目、颚蛭目、咽蛭目)10科,约300多个亚种。
水蛭多数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山林温湿地区的陆生和两栖种类,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的称为吸血水蛭。少数掠食性和腐食性肉食水蛭并不吸血,而以蚯蚓、田螺和昆虫为主。
2.生活在山林中的山蛭俗称山蚂蟥,在分类上属蛭纲、颚蛭目、山蛭科山蛭属的动物,营陆地生活,主要生活于温湿的山林中,吸食人畜及其他动物的血液。中国已记载11种,系东洋界三颚类群,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以海南山蛭和天目山蛭为例:
(1)海南山蛭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中部低海拔山区及其外缘的橡胶农场,是海南岛特有一种草地种山蛭。随着橡胶种植业的发展,胶园内各种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多,海南山蛭由原始森林扩散到其边缘的橡胶农场,山蛭有叮咬吸血习性,而且其密度较大,严重危害热带种植园工、山区人民的身体健康[2]。
(2)天目山蛭生活于太行山上架林区,海拔1000~1900m的山林草丛中,主要吸食人畜和其它兽类的血液。一般每年5月1日前后开始出现,10月1日之后渐渐稀少,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越冬。6~8月为其活动盛期,密度最高,为害最大。其分布特点是阴坡多,阳坡少; 潮湿的地方多,干燥的地方少; 人畜来往的路边多,无人畜去的地方少。
上述吸血水蛭(包括医蛭、牛蛭、山蛭等)与人类关系较大,它们吸人或畜的血液,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如一些内袭性水蛭利用人或动物喝生水之机进入人体内,寄生在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上,可引起局部炎症,囊肿或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但有一些吸血蛭类,如无吻蛭目、医蛭科、黄蛭科和山蛭科的一些种类与人类有着更直接的关系。不仅是重要的传统中药材,而且在现代医药学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人们称这些蛭类为医学蛭类。
蚂蟥同其他动物一样,他们的生态分布不同,受环境中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响。下面列举影响蚂蟥分布的因素。(1)食物。他们的生态分布与各类宿主的多或寡有密切的关系。山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们的分布范围常常可通过放牧畜群的活动而从一处扩展到另一处。(2)质地。在蛭类的运动、取食和生殖过程中,吸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坚实的质地是蛭类吸盘赖以固着的物体,,也是多数蚂蟥产卵的场所。已经知道,底质不同,水蛭的密度也不同。一般说来,水蛭在岩石底上最多,其次是石子底、有植物的泥底和砂砾底、有碎岩的泥底、有贝壳的泥底,而在深水的淤泥中最少。(3)水深和海拔。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带的水生植物上,这些植物为水蛭的运动与产卵提供了固着的物体,也为他们提供了预防天敌的场所。在不同深度的水体里,水蛭的种类和密度均不同。一般沿岸密度最大,亚岸带次之,湖底最少。(4)水流。大多数水蛭都喜好静水。(5)水的硬度和酸碱度。这两种水因子并不直接影响水蛭的分布和数量,但由于他们大大影响水蛭所需的食物的多少,从而间接的限制了水蛭的分布。(6)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对蛭类的活动影响很大。开春后,气温回升的快慢以及水田中灌水的先后直接影响田埂中蚂蟥出土时间的早晚。(7)水的含盐量与含氧量。除了陆栖种类外,蚂蟥可以分为淡水和海水类群。淡水生的有舌蛭科、医蛭科、石蛭科和鱼蛭科,海水生活的仅一个科,即鱼蛭科的一部分。大多数水蛭能在数天内忍耐缺氧环境。例如,在氧气耗尽的条件下,欧洲医蛭能生活3天,黄蛭能生活2天,舌蛭能生活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