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安徽濒江近海、南北兼容、区位独特,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和产业大省。2017年以来,安徽省按照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体部署,结合省域实际,聚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总体进展

2017年5月,安徽省成为全国优质粮食工程首批重点支持省份。全省优质粮食工程三个子项(2017—2019)总投资54.31亿元,中央补助11.23亿元,占总投资额21%。其中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总投资14.78亿元,安排项目311个;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总投资3.07亿元,安排项目56个;“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总投资36.47亿元,安排项目77个。2020年新增项目7个(“好粮油”示范企业),总投资4亿多元,中央补助1.21亿元。截至目前,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已建成306个,其中270个项目已投入使用。粮食质检体系已建成41个项目并发挥作用,其余15个项目2020年底前全部建成。积极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先后遴选确定30个产粮大县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择优确定5家国有省属企业为省级示范企业。各示范县和示范企业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时间节点、实施内容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二、主要做法

安徽省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中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持续挖掘培树典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一)在整体推动方面,贯穿“三链协同”、“五优联动”

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提升粮食价值链,引导企业增品、提质、创牌;打造粮食供应链,统筹布局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合肥市突出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达37家,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8亿元。安徽省坚持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促进种植结构优化,大力推动“优粮优产”,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全力组织“优粮优购”,各示范县和示范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带动,着力构建“优粮优价”的粮食购销机制。全省优质稻市场化收购价格比普通稻平均每斤高0.1元,优质小麦市场化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平均每斤高0.05元。积极开展“优粮优储”,在收储、加工企业中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储粮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推进“优粮优加”,支持省粮食集团、正宇面粉等72家示范企业升级改造现有粮食加工生产线,更新配置先进设备。持续实施“优粮优销”, 推进“互联网+粮食”,优质粮食销售渠道有效拓展,供销市场两端活力不断增强。阜南县引入中化农业、中粮贸易、山东中裕等龙头企业,开展优质小麦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就地加工转化,贯通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打造“阜南样板”,成效显著。

(二)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围绕优质服务创新模式

安徽省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中,围绕为种粮农民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优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和运营模式,在节粮减损、促农增收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规范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和运营,省局出台《安徽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指导意见》。全椒县国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采用“四散化”作业和信息化“一卡通”结算,实现各环节流程可追溯。该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分别采取合作经营、自营、租赁等三种运营模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立足社会效益,体现公益属性,国有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成为市场上一面镜子,促使民营烘干价格趋于合理,社会认知度、好评度不断提高。蒙城县中瑞粮油有限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全县开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 5万亩,建立合作基地 6个。中瑞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到“五统一”:统种(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时间播种)、统收(统一组织收割机不落地收割入库)、统烘(产后服务中心提供统一烘干服务)、统购(从厂家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统保(统一标准植保服务)。公司2019年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0.08元钱的价格收购玉米、稻谷1万多吨,通过烘干实现提质增价,带动农民增收100余万元。东至县黄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采取直接设点收购、与当地粮食企业合作经营等模式,积极拓展浙江、海南、重庆等省外市场,2019年代烘干、代清理粮食1.3万吨,开展代销售经营6.3万吨,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企业实现盈利近200万元,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突出技术支撑能力提升

安徽省在质检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强化检验监测技术支撑,不断提升粮食质检体系服务产业发展、把住原粮质量关口的能力。通过质检体系项目建设,全省已建成1个省级质检中心、16个区域性市级质检站和22个县级质检机构。省财政投入3400余万元,为县级质检机构和骨干粮食企业144个监测点配置110台套快检设备,产粮大县监测覆盖面提升到60%以上。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比对考核和培训工作,2017年以来为高校、市县粮油质检站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每年夏秋两季赴各市开展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并对基层人员进行稻谷、小麦质量标准培训,提高市级检测机构检验能力和人员技术水平。强化粮食检测信息化应用,利用“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各市县检测站实时进行卫星定位取样,第一时间检测相关卫生和质量指标,及时上传汇总,实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可视化分析。阜南县粮油质检中心项目建成以来,全县粮食质量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可检参数指标由30项提高到82项,在阜南县粮食质量调查、监测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方面,聚焦品牌引领提质增效

在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中,安徽省以品牌建设为突破,打好“特色”“优质”牌,不断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强化品牌塑造,以“皖美粮油”公共品牌为核心,按照“1+N+N”(1个省公共品牌+N个市县区域品牌+N个企业品牌)的建设模式,推动省内优质粮油品牌联合发展,逐步集聚产业联盟优势。开展品牌宣传,通过电视、报纸、高铁等传统媒体、载体和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皖美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形成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立体宣传网络。同时,发挥 “皖美制造”“皖美农品”等已有宣传平台优势,支持燕庄麻油、联河米业、王仁和米线、芜湖大米等多个粮油品牌在央视开展宣传,扩大品牌效应。积极组织“皖美粮油”品牌企业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展示交易会,助力“皖美粮油”“走出去”。打造品牌标准,组织制定糯米、食用大豆、油茶籽油、中晚籼米等“安徽好粮油”团体标准,制定《“安徽好粮油”产品遴选及管理办法》,开展“安徽好粮油”产品遴选。目前,安徽省已拥有粮油类中国驰名商标30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2家,安徽名牌131个,“安徽好粮油”产品65个,涌现出一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优质企业品牌。“皖美粮油”产品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重点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有力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者得实惠。目前全省共有“放心粮油”网店2801个,县(区)网点实现全覆盖,示范企业拥有线下网点9481个,优质粮油产品市场供应量826万吨,线上线下销售优质粮油803万吨,销售额339亿元。

三、取得成效

粮食产后服务促进提质减损,带动农民增收。安徽省积极引导基层粮食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多元主体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促进粮食减损提档升级。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清理、干燥400多万吨粮食,帮助减少产后损失16万吨左右,相当于20多万亩耕地的产出。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有效提高粮食等级,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2020年6月份以来,安徽省连降大雨,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各级粮食部门在全力以赴抗洪保粮的同时,积极利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烘干清理原粮75000余吨,有效减少粮食受损,保护了农民利益。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省能源局出台全省粮食烘干领域电能替代政策,积极争取粮食烘干享受农用电优惠,创全国之先。

推进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通过推进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质检机构明确分工、优化服务、激发活力,逐步构建“监测服务政府、抽查服务监管、检测服务产业、测报服务农户”的服务模式。目前全省粮食检测机构新增仪器设备2423台(套),实验室和工作室面积增加8510平方米,年承担检测样品份数增加1万份。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至少能够检验粮油质量等级、储存品质、安全卫生、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微生物、转基因等6大类指标中的255个参数。市县粮食质量监测站至少能够检验6大类指标中的110个参数。粮食企业食品安全指标入库检验和出库质量把关能力显著增强。在2019年度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中,各级质检机构300余名技术人员参与,历时3个月共抽取样品1.5万余份,圆满完成各项检测任务。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安徽省市级以上站点共检测样品18751份,完成1709万吨粮食安全监测工作,有力提升全省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好粮油”行动有效增加优质粮油供给,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坚持以示范市县、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建设优质粮源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优质粮油供给。截至目前,全省优质粮油产品增加量达到588万吨,带动221.5万户农民增收13.5亿元,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优质粮油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绩效目标。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皖美粮油”为代表的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数量大幅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在粮油保供稳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稳定向市场供应粮油,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好粮油”行动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安徽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26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334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2020年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年初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粮油加工产值2800亿元。

优质粮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安徽省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过程中,统筹安排粮食产后服务、质检体系和“中国好粮油”项目资金,重点加大对2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1个省级贫困县资金倾斜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三年累计安排近6亿元,占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总额45%,实现粮食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有机衔接。引导农民种好粮、卖好价,“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优质粮食订单收购,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助农减少粮食损失,促进提质进档,畅通卖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定远县政府投资2500多万元,打造粮食烘干扶贫收益模式,2017年以来,共为3520余户贫困户烘干粮食12000多吨,为贫困户减少粮食收获后损失390余万元,减免烘干费用70余万元,取得良好社会效益。阜南县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国家局大力帮助下,引入中化农业、中粮贸易等企业,2018年示范种植1.5万亩优质小麦,2019年扩大到30万亩,亩产增加100多斤,亩均增收200多元,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四、下步举措

优质粮食工程已成为粮食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强大新动能,成为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推动力。下一步,安徽省将按照国家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总体部署,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努力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一是围绕“三链协同”提升优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延伸优质粮食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势端带动,向上下游两端延伸,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推动优质粮食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扩大优质粮食全产业链规模,做大做强做优一批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省域龙头骨干企业,创建和培育一批叫得响的省内“中国好粮油”品牌,进一步推动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提升安徽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紧扣“五优联动”谋深做实项目。围绕增加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粮油产品有效供给,充分运用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果,以统筹开展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机装备加工、粮食应急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项提升行动为重点,精准点穴,选准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升级,通过做深做实项目实现“五优”整体联动。

三是建立健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长效机制。发挥地方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化市场主导作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式,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严格管理考核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开展,加快全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