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布置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视频会议。会上,浙江、福建长汀、广东英德、四川江安、江苏沭阳、江西鹰潭分别介绍了本地区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县城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县城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施建设、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县城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现予以推广,为全国范围内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福建省长汀县完善县城环境卫生设施的经验

长汀山水秀美、景色怡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家园。近年来,长汀以文明县城、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为契机,强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监管,加快建设县城环境卫生设施,助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面上做法及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2015年,长汀引入清华PPP中心研究团队编制《长汀县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规划》,按照“名城保护开发、新城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建设”的思路,提出试点任务、建立试点项目库、给出解决方案,精准谋划县城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的契机,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健全污水垃圾等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建立多元融资、自主经营的现代环卫企业管理模式。2020年,长汀县城环境卫生领域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储备项目多达16个,发行债券超过17亿元。

三是坚持简政放权。坚持“筑巢引凤”,建立部门联审机制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吸引世锦水务、中航环卫、雪品科技等一批有实力的环卫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县城污水管网长度达70公里,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分别达84%、94%。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际,通过“结合群众意愿、结合名城保护、结合城市发展”的“三结合”模式,有效规避了现代环境卫生设施对传统建筑风貌的改变,也满足了人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将经过“穿衣戴帽”的环卫设施打造成长汀古城历史街区的亮丽“风景”。

五是坚持资源整合。整合水利、交通、林业、生态环境、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生态监管职能,由长汀生态巡查管理中心统一调度,通过生态监管和乡镇垃圾清运一体化运作,实现巡查手段科技化、清扫清运标准化、监督监管全民化。

(二)典型案例借鉴

一是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长汀积极招商引资,采取BOT合作模式,引进世锦水务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项目占地62亩、投资6500万元,日处理污水规模达4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预设指标。

二是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为解决县城环卫领域多头管理问题,长汀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项目涵盖县城垃圾转运、中转站管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厕所清洁,“牛皮癣”清理等。工人待遇、机械化作业水平均全面提升,业务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责权利得到进一步明晰。

二、广东省英德市健全县城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设施的经验

英德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此前,面积广、人口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英德的最大实际,特别是在医疗卫生设施方面,一度面临业务用房不足、设备欠缺残旧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近年来,英德按照“抓龙头、强枢纽、筑网底”思路,在新建扩建、提升改造、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2019年,英德荣获“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县内住院率达91%,位列省内县(市、区)第五名,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一)面上做法及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采取现场督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更好满足人民对卫生健康的需求。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性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先后筹集10多亿元用于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23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英德医疗卫生环境,提升了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二)典型案例借鉴

一是市人民医院改造项目。2015年,投入3.4亿元建设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新增业务用房面积达5.2万平方米,设置病床700张,并投入3000多万元购置了1.5T核磁共振系统、大平板血管造影系统、16拍螺旋CT、手术骨科小C臂等大型医疗设备,大幅改善了病人就医环境和住院条件,也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重点专科提供了有利环境。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拥有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138人、省级重点专科1个、清远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6个。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和CD型病例逐步提升,被确定为广东首批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医院肿瘤科被评为广东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近期,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市人民医院建成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

二是市妇计中心迁建项目。市妇计中心原址位于城区商业中心,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职工300余人。随着英德城区人口快速增长,市妇计中心业务用房紧缺、布局不合理等矛盾日益突出。考虑到在原址无法扩建,按照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重新选址迁建市妇计中心。项目于2018年开工建设,用地由市人民政府划拨,规划用地面积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规划设置床位600张,总投资约2.9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0年年底投入使用。

三、四川省江安县推进县城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

江安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地处长江之滨、川滇黔接合部,辖14个镇,人口约60万人。近年来,江安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2019年,江安财政出资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9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5个、涉及2700户1.1万人。通过完善环卫、消防、文体健身和便民生活设施,新增停车位300余个、公共厕所13座,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面上做法及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把县城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因社区而异、保护文化街区、不搞大拆大建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构建县、镇、村(社区)“一把手”任组长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探索“社区出资、企业投资、居民集资”的多元化投入模式,高效推进项目落地生效。

二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使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由社区居民做主。充分发挥社区主导作用和居民自治主体地位,实现居民由“我不管”向“我要管”、治理模式由“社区管”向“共同管”的双转变。探索“县镇村补贴一点、居民自筹一点”模式,筹资聘用物业协管员110名,负责改造后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

(二)典型案例借鉴

一是汉安小区改造项目。针对汉安小区通道堵、灯光暗、环境脏、物业乱等问题,改造前成立业委会,建立“社区+业委会+监督委员会”平台,改造项目方案经民主评议并公示;改造中建立居民自治监督机制,居民提出整改建议20多件,提高了改造项目质量;改造后建设人脸识别智能大门、无障碍便利设施、小区公厕、应急场所,并改建停车位和环卫设施。

二是国立剧专小区改造项目。国立剧专小区是依托国立剧专旧址建成的开放式小区,已与周边街巷融为一体。在改造中,依托传统街巷布局,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由居委会、居民、企业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物业公司;鼓励企业整体租赁小区门店,统一发展新派茶馆、文艺画廊、艺术小店,促进社区居民增收;注重“修旧如旧”,通过适当开展艺术墙绘、增植花卉等方式,提升老街区文化氛围。

四、江苏省沭阳县完善县城产业平台配套设施的经验

沭阳县城的建成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集聚70万居民,是全国建成区面积最大、集聚人口最多的县城,连续8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19年被评为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加强载体建设、打造园区集群。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挥苏北地区唯一一家落户县城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作用,通过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打造昆山沭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半固态精密成型、智能针织、电子通讯等专业园以及木材转型升级示范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提供支撑。二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物流、科创、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各类服务业载体近20个,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个,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县级电商产业园、苏北地区最大的物流产业园。三是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建有德国智能制造小镇、多肉小镇等优质特色小镇。

(二)完善配套设施、强化产业支撑。一是建设智能标准厂房。按照科学规划、布局集中、资源集约、集群发展的思路,建设标准化智能化厂房及双创空间300多万平方米,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开展“九通一平”等方式,建设“拎包入住”型园区,引进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带动30余万人就业。二是提升检验检测能力。聚焦优势产业,建设粮油、食品、农产品、纺织品等检验检测平台,提升产品质量标准、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强化生产生活配套。建成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4个、热电厂3个。建成人才公寓、蓝领公寓20万平方米,园区子弟学校5所、三级医院1所,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

(三)注重创新引领、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做强做优科技载体。建成8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沭阳软件园和县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0多个,规划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综合体,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创新型企业3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余家。三是加强招才引智。持续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更多院士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四是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院,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四)做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深耕细作主导产业。围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冲亿元、亿元企业上台阶”计划,培育出一批行业旗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为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做强花木产业。以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为契机,推动苗木向鲜花、种植向园艺、绿色向彩色、卖产品向卖风景“四个转型”,扩大“沭阳花木节”影响力辐射力,建设苏北大花园。三是壮大电商产业。推动“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推动国际花木城、花木大世界、中闽花海田园综合体等传统线下经济转向线上线下双线发力。

五、江西省鹰潭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

鹰潭紧紧围绕03专项试点示范城市和5G试点城市建设的机遇,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中低两种速率移动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城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移动物联网模组生产基地,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多亿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110余万个,打造出“物联鹰潭”“智联鹰潭”品牌。2019年,获得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奖、全球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奖。

(一)面上做法及成效

一是布局发展数字经济。明确“网络先行、平台支撑、应用牵引、产业为本”的推进路径,先后制定智慧新城顶层规划、03专项试点示范三年行动方案、智慧科创城发展规划,指导智慧化建设工作。科学选择、有序实施一批涉及水务、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的示范应用项目,助推城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物联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借助举办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等契机,携手中国信通院、北航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合建44个创新平台,基本形成集研发、检测、认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物联网服务平台体系。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实现5G、NB—IoT、eMTC多张网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率先实现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覆盖率达95%。

(二)典型案例借鉴

一是智慧水务项目。按照“政府补一点、水务贴一点、公司让一点”模式,率先在主城区全面推开智慧水表应用,并开发智慧水务监管平台。截至目前,智能水表安装率超过95%,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智能抄表城市,既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又推动了相关企业发展。2019年,鹰潭三川集团公司智能水表销售量达159万台,产品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全球最大的NB—IoT水表生产商。鹰潭市委与渥泰公司深入探讨物联网智能净水机及应用前景,引导企业从传统制造转向物联网产品制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智能净水机生产商。截至目前,渥泰智能净水机在线监测量超过70万台,实现“水质在线监测、用户实时掌控、设备无忧服务”,2020年生产量及在线量均可突破150万台。

二是智慧监管项目。以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推行智能化网格化集约化的市场监管服务新模式,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监管手段智能化,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等职能,建设“一个平台、一个终端、一个账号”,结合问题发现、线索上传、分派处理、及时反馈等功能,上线运行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系统。推动管理模式网格化,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市场监管网络,实时点对点发布工作指令,精准高效处置问题。推动政务服务集约化,实现营业执照申领的当天办理、当天拿照、当天营业。全面推进“一照含证”,如开办药店只需办理1张营业执照,即可同步办理所有行政许可及备案。

六、浙江省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经验

浙江聚焦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推进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打造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各市县积极贯彻落实,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设施、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实践样板。

(一)做好“均衡化”文章,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在全国率先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持续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岱山通过配置核酸自动检测仪,积极开展病毒PCR检测工作,有效提升疫情防控能力。长兴作为全国综合医疗改革示范县,通过组建两大县域医共体集团,整合资源打造智慧医疗信息平台、院前急救体系,增强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德清率先实现中小学教室、寝室空调全覆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车接送全覆盖。瑞安建成温州首家失智失能老人护理中心,实现17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社会化运营。

(二)做好“生态化”文章,推动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在全国率先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推动浙江50%的县(市、区)建成“无废城市”。磐安推动“垃圾革命”,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瑞安推进“污水革命”,实施江南污水处理厂扩容等项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50公里,建成省级“污水零直排”镇街5个、小区22个。建德推进“厕所革命”,近3年改造34座县城公厕,“临江公厕”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厕”。

(三)做好“网络化”文章,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制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打造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宁海构建“一环八射三纵七连”的交通网络,形成县内主要区域20分钟通勤圈,连接宁波1小时交通圈;近5年投入18亿元,开展配电网改造、防雷改造和双回路架设。乐清实施市域给水总管延伸工程,改造建设供水管网86公里,改善12万偏远地区居民的引水条件。武义全面实施管道天然气直供,供气范围从城区三个街道扩大到五个乡镇及所属工业园区。桐乡推进5G网络全覆盖,新建5G基站525个,建成投用全国首条县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永康、永嘉以浙江首批未来社区试点为依托,完善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性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四)做好“高端化”文章,推动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产业集聚区,精准布局建设适应浙江县域经济特点的产业培育设施。诸暨高标准打造袜艺、珍珠两个省级特色小镇,建成省级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袜业大数据中心、空间艺术中心等。乐清抢抓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建设浙江大学乐清智能电气研究基地、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家。缙云实施工业主平台扩容工程,强化现代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两个“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优秀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怎么写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