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鲳鱼的定义

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 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的养殖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产业规划)

养殖金鲳鱼的有利条件_金昌鱼养殖技术_养殖金鲳鱼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金鲳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苗种的选择

金鲳鱼苗种的选择要考虑它的状态和规格。金鲳鱼人工育苗技术已经相当成功,因此苗种大小比较匀称,只要选择健壮活泼,鱼体完整无损,肤色正常、大规格的鱼苗就可以了,养殖苗种大小一般为5cm左右为佳,标粗的可适当小些。值得注意的是:金鲳鱼苗通过长期运输后由于缺氧体色变黑,如果换水加氧后还不会转色,这种鱼苗就不能用作养殖的苗种。

养殖池的选择

1、位置选择:一般选择交通方便、阳光充足、水深适宜、潮间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这是健康养殖最基本的要求。由于金鲳鱼对盐度的要求比较大,因此,选择场地最好咸淡水来源比较充足,或地下水源方便的地方。

2、养殖池:要求池形规则,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池水温易升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因此,对鱼苗生长有利。池的大小应视养殖方式状况和设施配套情况,一般宜大不宜小。一般要求养殖池为4亩以上、水深1.2米以上、不渗漏。

3、增氧机:目前使用增氧机的种类就比较杂,有水车式、叶轮式、推流吸气式、网管式等等。各种增氧机有各自的优点,有些比较省成本,有些增氧快等。养殖金鲳鱼最好选择水车式增氧机,它可以解决鱼浮头问题,同时水车增氧更快些,有利于节能。

放养前准备

除了充分的翻塘暴晒外,清塘常见药物有生石灰、茶粕、漂白粉、巴豆和氨水等。施基肥培育天然饵料。消毒完10天后用几尾鱼试水,24个小时后再计划放苗。其他步骤按常规进行。配置增氧机0.3千瓦~0.5千瓦/亩。

养成

放苗避开高温天气或天气太冷的时候进行。放养密度1000-1500尾/亩。鱼苗饲料投喂时,最好进行驯化养殖。搭好饲料台后,投喂料是开始在饲料台周边水面散投,以后逐渐向饵料台集中,并逐步进行饲料驯化,由粉状饲料过渡到粒径为1毫米的膨化颗粒饲料,过渡期3天至一周;逐渐投喂粒径2毫米的膨化饲料。投喂量以水面漂浮的膨化饲料减少的情况确定,一般1天吃完为标准。

日常管理

金鲳鱼养殖期间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否则鱼体受惊扰会拒食,影响其生长速度。同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池水的透明度,适时补施肥料和增氧。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5米以上,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必要时更换池中部分老水,保持水质呈“肥、活、嫩、爽”状态,使水体溶氧丰富。整个培育过程,注意观察天气、水质、鱼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注意事项

1、投喂技术:要投喂质量好的塘角鱼饲料,每天喂两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7%。

2、水质管理:有条件的每隔7-10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厘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每个月用生石灰化水泼洒1—2次。每次用量为每亩1米水深用10-15公斤。也可以用光合细菌配合EM菌全池泼撒。

养殖金鲳鱼的有利条件_养殖金鲳鱼的注意事项_金昌鱼养殖技术

第三节 金鲳鱼未来发展前景

每年8万吨左右的产量,在当前国内海水鱼养殖品种中位居前列,无论是种苗生产、养殖模式、饲料产业还是物流运输,均已发展成熟。最近两年来,金鲳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国内消费量不断增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金鲳产业的未来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或许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海水鱼类。

作为我国南方代表性的养殖海水鱼,近两年来,金鲳可以说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金鲳养殖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大致分为广东、广西、海南三大产区,另外粤东、福建有部分养殖。

相对于其它水产品种来说,金鲳养殖的发展时间不算长。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粤西地区有零星养殖,但由于种苗供应受限,养殖技术不成熟,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据了解,1990年金鲳人工育苗在台湾受限获得突破。国内“九五”期间将金鲳人工育苗技术列入攻关项目,由厦门水产学院承担该课题,于1999年培育出4-5cm幼苗25万尾,完成了项目任务。此后,因种种原因,人工育苗一直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直到2002年后,特别是2003-2004年,运用人工催产大量获得种苗的方法在海南获得成功,同时利用土池生态培育法每年培苗都在500万尾以上,彻底解决了苗种供不应求的难题。鱼苗价格也因此而大幅度下降,有效地推动了金鲳养殖业在南方沿海各省的发展。

产量位居前列,无论是种苗生产、养殖模式、饲料产业还是物流运输,均已发展成熟。最近两年来,金鲳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国内消费量不断增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金鲳产业的未来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或许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海水鱼类。

产业链完善,产业蕴含价值巨大

就单个品种来看,在华南地区主要养殖海水鱼类中,石斑鱼、大黄鱼受限于冰鲜杂鱼食性,饲料和养殖技术尚不完全成熟,规模较大的海鲈,受限于养殖环境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珠海地区。相比之下,金鲳具备完全成熟的养殖技术,可以广泛开展养殖,而且由于金鲳对环境的高适应能力,目前还出现了很多混养模式,例如金鲳混养对虾,金鲳混养尖吻鲈、篮子鱼、螃蟹等。

随着物流建设的日趋完善,主产于华南的金鲳,开始逐步向广大内陆市场扩散。在这方面,金鲳和广东的生鱼、加州鲈、海鲈等品种类似,每年有80%以上的商品鱼被发往全国各地。

目前在金鲳种苗方面,全国80%-90%的供货来自海南,每年产苗量7-8亿尾,按照平均0.5-0.6元/尾计算,总销售额4亿多元。在养殖过程中,目前全国金鲳饲料市场容量17-18万吨,按照8000元/吨计算,总销售额为14亿元左右,每年7-8万吨的产量,按照16-17元/斤的价格计算,则是25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据调查了解,华南的金鲳鱼养殖,普遍在2007-2008年期间初具规模,最近两年价格理想,除了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外,养殖户盈利状况理想。

产品形态理想,符合市场需求

很多行业人士提出,最近两年国内市场对金鲳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产品形态看,金鲳属于海水鱼类,在国内的农贸或餐饮市场上,无论是产品类别,还是外观特征,金鲳和大多数鱼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不容易发生消费替代的现象。而且对于大多数内陆消费者来说,新鲜海水鱼意味着更高档次的消费品,符合人们的消费变化趋势。

首先,绝大多数金鲳由渔排生产,即流动性的海水环境,虽然目前还存在种种不足,但对于未来消费者对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方面看,这是一个更优质的模式,只要加以改进,可以成为产品增值的亮点,同时不断发展的养殖企业和深水网箱模式,更是为进一步打造生态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看,金鲳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各种规格都能销售,从0.5-1.2斤,甚至更大规格,能够适应各类消费群体,例如家庭日常消费、机关单位、快餐销售、中高档宴席,金鲳都可以满足需求。

在价格方面,金鲳的塘头价,高低变动的幅度大致为11-25元/斤,以一年卖两批鱼计算,平均在18-20元/斤上下,相对于很多海水鱼类,这是一个相对适中的价格,在维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理利润之后,到了消费终端也是一个容易接受价位。

另外,金鲳属于没有小刺的海水鱼类,非常符合欧美国家市民的消费习惯。近几年来,随着罗非鱼外贸出口的受阻,很多加工厂把目光转向了金鲳。在水产加工厂密集的湛江、海南等地,每年下半年出鱼的高峰期,加工厂都会采购部分金鲳原料鱼,还有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已经发展饲料业务的,逐渐把金鲳作为下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