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菏泽5月14日讯(见习记者郭祥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大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掀起的“扫盲”学习浪潮,到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再到90年代计算机诞生引入校园,到目前“互联网+”智慧教育形式普及,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在70年的教育发展浪潮中,教师们是最直接的见证者。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菏泽市区的校园,分别采访了50年代,70年代,90年代的三位人民教师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教育变迁。

50后退休教师:我的作业本是一块石灰板

“教育有哪些变化?这可多了!我说一个东西你肯定没见过,我们上小学那会儿条件很艰苦,没有作业本,每人都用一块像课本那样大小的石灰板当做作业本,写满后擦掉继续使用。”70岁的退休老师郭德信边比划边向记者说到。

郭德信出生于1950年,是和新中国同龄的一代,高中毕业后又进修了师专,1971年正式走上教学岗位,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据郭德信回忆,他的小学时光是在两个草房子教室里度过的,草房子是用高粱杆和泥土混合在一起搭建而成,既不挡风也不遮雨。但郭德信认为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单纯,也很容易满足,每天能来上课就是最开心的事。

幼儿混龄游戏指导策略_混龄班幼儿教育活动实例_混龄经验心得

上世纪80年代,郭德信(中间)和同事们在办公室开会时的合影

“我们当时各个年级都在一起上课,一个学校就两个老师,教的科目也很简单,语文和数学。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组成‘混龄班’,老师先给二年级讲课文,然后再给教室里另一区域的三年级学生讲,小学都是这么过来的。”郭德信说道。这种情况一直到70年代他走上教学岗位后还存在。

回忆起自己40多年的教学生涯,郭德信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工作时带的第一届42个学生。“当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数量增多了,大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郭德信说道。

70年代的教育条件有了一些改善,土坯房代替了草房子,纸质本代替了小石板,但是教学座椅还是需要学生们从自己家里带过来。“相比之前,现如今的教学楼宽敞明亮,冬季集中供暖,标准化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彩的校园文化,这是以前大家想都想不到的,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郭德信感慨地说道。

对于祖国70周年来以来的教育变化,郭德信认为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为过。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达,已经70岁的他也学会了使用电脑,对于未来教育的发展,他希望能有更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活动,让学生们都走出去开阔眼界,引进其他地区优质的教育理念。

70后教师:一台录音机开启了英语教学之路

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的谷洪战是菏泽市定陶区第一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今年48岁的他有着26年的教龄,曾被评为菏泽教学能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他小时候就确立的人生目标。

70后的谷洪战学生时期处在80和90年代,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上小学那个年代,条件比之前有了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个物资不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教室,教学科目也比较单一,就是文化课再加上体育课。但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以后,教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谷洪战告诉记者。

谈起教学工具,谷洪战对录音机有着很深的感情。由于大学专业是英语教育,相比其他专业,英语系的谷洪战和同学们有听力室和录音机可以使用。刚毕业时,谷洪战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陈集镇中学教授初中英语。初到教学岗位,学校为他配备了一台录音机便于英语教学。拿到录音机,谷洪战找到了大学时学习英语的熟悉感和亲切感。这台录音机让他如虎添翼,对学生的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幼儿混龄游戏指导策略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班幼儿教育活动实例

谷洪战早期教学时使用的录音机

谷洪战告诉大众网记者:“那时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我和学生们就用那台录音机练习听力和口语。第一年我就参加了定陶县的赛课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来谷洪战到定陶区第一中学任教,他把那台录音机也带到了新的教学岗位,并且继续使用了很多年。

回首从教以来的变化,谷洪战觉得最明显一点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现在都是多媒体教室,学校配有各种实验室,录课室,以及体育馆、舞蹈室、音乐室等文化艺术设施,学生能得到更加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幼儿混龄游戏指导策略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班幼儿教育活动实例

谷洪战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讲课

在谷洪战看来,作为一名普通的70后老师,不敢断言了解新中国70年来的地区教育事业的变化,但是对于自己所经历的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地区教育变迁还是深有感悟的。谷洪战表示,现在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学校条件越来越好,教师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更多的学生通过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教书育人,为大学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到成人,成才,成天下。”谷洪战告诉记者。

90后教师:老师和学生都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好,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unless的用法。”5月7日上午,大众网记者在英语老师蔡静远的课堂上体验了一回重回校园的感觉。蔡静远今年27岁,是一名典型的新时代90后教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她,走上教师岗位刚刚两年的时间。两个班,100名学生,一周平均14节课,是蔡静远的工作重心。谈起现代的教育情况,她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混龄经验心得_幼儿混龄游戏指导策略_混龄班幼儿教育活动实例

蔡静远在英语课堂上和学生互动

相比自己上学的90和00年代,蔡静远认为现在的硬件设施和各种教学工具一应俱全,课程设置也更加的科学化,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也较之前有较高的提升,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一点,新时代的老师在工作中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我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与学生谈心,在与他们的沟通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蔡静远告诉大众网记者。

和大多数90后一样,蔡静远上小学时,计算机刚刚进入校园,中学时代开设了基础的计算机课程,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真正接触一些高科技的教育设备,比如先进的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教学领域网络的更迭也从侧面折射出地区的教育发展。

蔡静远表示:“现在00后的学生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多媒体资源,老师上课时,把电脑直接连接多媒体黑板,将课件、化学实验演示、数学解题、电子板书等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在蔡静远看来,老师和学生之间身份角色的转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体现。那个时候的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像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学生对待老师也是一种尊重和敬畏,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或大或小的“距离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加入到教育行业,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关系,能走到学生中间,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拉近彼此的距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代表,蔡静远感动于祖国70周年来教育事业的变化,她告诉记者:“虽然我很年轻,没有经历之前那段艰苦岁月,但我会一直努力。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小天才,但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难以忘记的学生时代。”

记者从菏泽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含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中职、普通高中)1787所,在校学生人数达156.71万人。全市教育系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菏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大众网记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系统长期的工作目标。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地区的教育发展成绩值得祝贺。我们会坚持不懈,努力开创全市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