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回顾

第一节发展成就

一、文化事业发展稳步提升

文艺创作成果突出。“十三五”期间,绩溪县创作、编排并演出大型民俗风情剧《古风徽韵》,创作、排演徽剧小戏《对象》。央视《回家吃饭》、《航拍中国》和台湾中视《大陆寻奇》栏目来绩溪拍摄制作美食、美景、非遗节目。推出“徽戏传承”邮票发行纪念册。创作推广中国梦主题歌曲《追梦路上》,先后被国家级杂志《歌曲》和《安徽群众文化》刊登,组织排练廉政文艺作品《车祸》、《如此局长》报送市纪委展播,编纂《徽州工匠大全》、《绩溪文艺》郭因专辑。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75个村6个社区农家书屋全部坚持免费对外开放,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年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等持续发展,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进行专业化演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工作,乡镇文化、图书分馆和村级图书室实现全覆盖,探索开展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制度。

非遗工作成效显著。县域内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760处,其中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项(含扩展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同时,积极组织拍摄申报片、编制申报书,完成推荐草龙舞、岭北狮舞等8项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积极修缮和保护文物。全县成功申报28处县级、7处市级、16处省级和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成功数量居全省前列。不断挖掘本地红色革命历史,做好做大做深革命遗址文物文章,2019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同时绩溪县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五年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累计达4500余万元,实施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徽商胡炳衡宅、上庄古建筑群、绩溪文庙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

二、文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项目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部分公共文化项目纳入市重点调度项目,绩溪图书馆易址新建并升级为国家一级馆,与新华书店合作共享书店项目;文化馆完成提升改造,建成非遗馆;三雕博物馆修缮和展陈提升工程完工。镇村综合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雕刻时光”小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古城历史街区综合配套设施及一批古村落古祠堂(上庄古建筑群敦履堂、胡开文纪念馆、胡开文旧居、胡适故居和胡寿基宅等,伏岭德锦汪氏宗祠、家朋坎头许氏宗祠)保护工程完成建设。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建成徽墨、徽雕、徽菜、茶叶、蜜蜂5个文化产业园。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壮大。出台《绩溪县培育百亿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方案》,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养生、农业、文化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渗透和融合。启动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西关古里章氏家训廉政教育基地、湖村章氏宗祠被评为“宣城市廉政教育基地”,家朋乡尚村成功争创市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全域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出台《绩溪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组,分年度印发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时间表、路线图。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大数据中心、形象推广中心,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和市场监管旅游分局,各乡镇政府设立全域旅游发展办公室,安排专人从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形成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黄高铁、绩谭旅游快速通道(绩溪段)、G233东迁工程建成通车,皖浙天路自驾游线路全面提升改造,完成5条国省干线升级,建成县域南北两条旅游环线,内联外通的旅游交通格局已经形成;绩溪综合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达60座,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旅游与电商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备。制定并实施全县A级景区品质提升方案,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全域旅游资源库”。启动“百个景区村庄创建工程”,乡村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引进徽岭旅游度假区、电子竞技产业园、绩溪糸巷等项目,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古城特色休闲街区,高品位建设徽墨产业园、徽雕产业园、徽菜美食城。举办非遗技艺展、文创产品展、名特优农产品展等旅游商品展示展销活动。

全域旅游绩溪品牌不断响亮。制定全域旅游营销计划,与中青旅联合开展合作营销,在遨游网南京站、合肥站投放绩溪旅游首页广告,在全省县级首开高铁冠名列车“徽州之源、自在绩溪”号。参与全省旅游拼盘营销计划,分别在CCTV-1/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新闻30分》栏目投放我县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组织县内旅游企业参加广州、西安、南京等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徐州、常州、南通、吴江等地举办绩溪旅游推介活动。

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进

特色农旅产品供给。全县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优势,积极打造农旅产品,推出茶叶、山核桃、笋竹、香菇、绿茶、贡菊、黑猪等绩溪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旅游+农业”打造特色旅游业态,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特色文旅产品供给。绩溪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等级相对较高。以徽文化为核心的多种丰富文化资源散落在绩溪,产生了徽菜、徽墨、徽剧、徽雕等多个享誉国内外的名产,诞生了胡适、胡雪岩、胡天注、胡宗宪等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在周边的区县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文化”,创新文旅产品,是绩溪县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十三五”期间绩溪县围绕名人文化、家训文化、徽商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文化旅游新产品。如精品博物馆、特色民宿、特色文化街区、旅游节庆和演艺等旅游新产品。

特色体旅产品供给。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形成体旅赛事IP,吸引人气和财气,打响县域体育旅游品牌。连续举办6届马拉松自行车骑行赛、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徽杭古道跑山赛等体育赛事,开展重机巡游皖浙天路、自驾大会活动,绩溪县入围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徽杭古道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长三角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

五、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打造精品文旅融合项目。现有10个项目入库安徽省旅游项目库,5个重点文旅项目纳入省、市重点调度项目,各重点项目均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百”工程,制定百个景区村庄创建方案、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百景村庄创建工作,景区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积极创新文旅融合产品。“十三五”期间绩溪县牢牢把握文化、旅游两个主旋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全县旅游发展迎来文旅新时期。各地古村落、徽菜、徽雕等徽文化、名人故居等名人文化、祠堂、家训等家训文化以及各地民俗文化等都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成为创新文旅融合产品的关键之处。以胡开文徽墨园、胡适故居、乡居民宿等为突出代表。

加强文旅行业市场监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修订《关于深化绩溪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整合组建绩溪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同时,做好重点时段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开展文化旅游企业安全应急培训及演练,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执行重要时段联合巡查制度,守好文旅行业安全生命线。另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出版物。

第二节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绩溪县“十三五”确定的文化旅游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文化旅游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全域旅游品质尚需提升。绩溪县南部盆地的旅游开发与绩溪北部山地旅游开发不平衡;绩溪县是徽菜、徽墨、徽剧发源地,历史传承悠久,但绩溪县旅游发展存在空间和旅游要素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同时,绩溪县在新业态旅游产品开发、管理、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存在不充分的问题。从全县发展状况来看,景区点基本还是处于点状发展的状态,不利于整体目的地体系的形成。二是目的地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绩溪县3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较多,但A级景区的带动作用不强,市场竞争力有限,综合吸引力较弱,全县缺乏引爆性的旅游品牌。同时,绩溪县缺乏龙头性的旅游企业,缺少重大旅游项目和新型旅游业态,旅游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通过多年的努力,绩溪县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和业态,支撑全县旅游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业态和产品仍处于初级形态,业态老化、产品不新、创新不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竞争需要。另一方面,旅游供给侧方面缺乏新突破,难以满足游客现代化旅游需求,容易在市场上产生疲软现象。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加强。村行业自治协会建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目前绩溪县在各类行业协会设置方面还有待完善。文旅在各方面体制机制架构需要进一步整合,相关规章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缺乏新型文化旅游人才,旅游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另外,绩溪县域内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存在不良资本占据优质资源的现象,造成部分旅游资源低端化、低品质开发,乃至搁置。因此,绩溪县旅游管理体制亟待理顺以及经营主体亟待整合。五是文化旅游融合需进一步加深。绩溪县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不够,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非遗文化传承不够,核心文化资源不突出,对文化资源缺乏总体规划,文化资源丰富但核心不突出。另外,绩溪县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休闲、探险、影视拍摄等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文旅资源向产品开发和转化不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