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沈阳市残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和上级残联组织工作要求,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为目标,创新实施科技助残行动,积极组织涉农专家团队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农村残疾人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科技助残行动覆盖全市农村残疾人特别是2299户2629名建档立卡已脱贫残疾人,人均收入实现明显增长,农村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打造“公司+基地+智慧”服务模式,带动农村残疾人增收。沈阳市辽中区依托辽宁省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辽宁欣大光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大光赋能·科技助残”三年示范工程,带动农村残疾人种植户增产增收。组建管理服务、安全生产、技术扶持三个专班,对全区残疾人种植户进行逐户摸底调查,实行“一户一档”,建立残疾人种植户信息档案150余户;开展安全用电“百家行”活动,排查安全隐患90多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选取残疾人种植户示范点50个,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效果对比。同时,开展专场培训和微信群讲课,举办线下培训3期、线上培训5次,培训人数达千人次,实地指导80余次,解决问题100余个。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技术物资配套网、农产品销售网、农民互帮互助网等“智慧农业”网,立体化实施。
精准实施科技服务,提高助残服务的有效性。沈阳市残联组织农技专家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或农村残疾人家庭成员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赠送相关农村科技书籍;选派“驻地技术代表”与农村残疾人“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时开展蔬菜大棚、果树栽培等全程技术服务。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对接,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新优品种推介、新技术项目对接等活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指导农村残疾人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服务链,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把线下走村入户技术指导与线上快手直播、微信群及时咨询服务相结合,把科技助残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实现农技到人、农资到家、农机到户。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残疾人生产技能。沈阳市残联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改变过去集中授课内容针对性差、与实际生产结合脱节等问题,转变为精准化、个性化“点菜式”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与农村残疾人需求相衔接。针对农村残疾人生产实际需求,聘请农业大学、农科院教授及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围绕畜牧养殖、林果、棚菜种植、土壤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对参训残疾人进行精准分类,制定不同培训项目,近两年,共培训37期2000余人。
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沈阳市残联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和募集爱心捐赠等方式,鼓励、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推动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每年向爱心企业募集善款,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残疾人发展家庭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连续4年筹集资金180万元为420户已脱贫残疾人扶持养殖牛羊822头、鸡鸭740余只。统筹资源,积极培育康平县张强镇官宝村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就业帮扶基地,目前,中心带动农村残疾人发展稻米种植产业,由基地提供优质种子、肥料、农药,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回收、加工及销售,平均每亩高于市场价300-500元回收,为残疾人种植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吸纳困难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在基地务工。今年帮扶带动农村残疾人4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已脱贫残疾人户和低保及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家庭3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