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七里海湿地被誉为“京津绿肺”。天津市宁河区在对七里海湿地进行修复与保护的同时,实施土地流转、生态移民、引水调蓄等十大工程,在还七里海湿地碧水蓝天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开拓出新的增收门路。

驱车70余公里,记者来到天津七里海湿地腹地的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湿地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负氧离子含量比大城市中心区高出30倍至50倍,被誉为“天然氧吧”“京津绿肺”,是天津市“南北生态”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

曾经,周边部分村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七里海核心区内私自挖坑养鱼、养殖七里海河蟹,对七里海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宁河区创造性地发行了90亿元生态债,用于七里海湿地修复保护,实施土地流转、生态移民、引水调蓄等十大工程,在还七里海湿地碧水蓝天的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拓开了新的门路。

河蟹养殖转型升级

因水质洁净、富含微量元素,生长于七里海水域的七里海河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深受消费者喜爱,先后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天津市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七里海河蟹是我们宁河的品牌,也是天津的品牌,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在让更多市民吃到真正七里海河蟹的同时,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宁河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永说。

宁河区在积极鼓励七里海河蟹养殖的同时,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养料”,不断转型升级,走水稻、河蟹混养的稻田蟹立体种养之路,并不断延伸七里海河蟹种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提高七里海河蟹的经济附加值。

“河蟹与水稻立体种养,不但提高了水稻的质量,而且丰富了河蟹的饵料,让七里海河蟹口感更好!”宁河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科负责人吴建松说。

据了解,宁河区2019年养殖稻田蟹1.9万亩,年产40万斤,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河蟹供给量,也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载体。

杜乃合是七里海镇任凤村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养殖七里海河蟹。2017年,杜乃合响应宁河区七里海湿地修复保护要求,退出养殖水面和餐饮行业。2019年2月,杜乃合联合其他6家河蟹、水产养殖户,成立了宁河区古海源稻蟹立体种养专业合作社,并与宁河镇、东棘坨镇、大北镇等合作社搞合作种养,养殖了近万亩稻田蟹,辐射百余家农户。

“稻蟹混养不用喷药,河蟹把稻田里的虫子给吃了,给河蟹喂养的微量元素和河蟹的排泄物又作为水稻的营养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杜乃合说。

经过一年的试验,稻蟹混养综合收益达到每亩近7000元。未来,杜乃合的目标是建立华北地区最大的七里海河蟹蟹种基地,让七里海河蟹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循环经济助农增收

“种好菜,种出有科技含量、能带动老百姓致富的菜,这事儿我们得开足马力。”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说。

2019年6月,获批创建的宁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园,覆盖7个镇154个行政村、22.44万人口,规划面积41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78万亩,水稻、生猪是两大主导产业。

依托区内3个国家级原种场的科技实力,15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区建设、百万头生猪养殖及良种猪繁育综合建设两大工程迅速展开。但在形成产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猪粪、秸秆太多了,用吧用不了,卖吧不值钱,丢吧污染环境!”如何变废为宝?他们找到了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几经磋商,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董事长李子兴觉得这是一次发展循环农业的切入点。随即,在宁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帮助下,双方共同设立了“百名精英博士专家流动站”,就此事立项试种。专家们通过科学配比猪粪和秸秆合成发酵料,试种平菇、大球盖菇获得成功。之后,双方联合启动了“百村千棚”菌菇栽植项目。

“我们免费拉走农户猪粪、秸秆,为他们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发动区内农户参与菌菇栽植,提供发酵料和蘑菇菌种,并免费为农户做种植培训、跟踪指导,采摘后统一回收销售。”李子兴说,1亩大棚可年产鲜菇5万公斤,每公斤按5元计算,每棚每年毛收入25万元,不仅当年可收回投资,还可有10万元的纯收入。

当前,东棘坨、廉庄、苗庄3个镇已选取闲置棚室筹备试种,试种成功后,将向全区8个镇、100个村、1000多农户推广。

北国水乡魅力绽放

木头窝村地处蓟运河岸,全村有耕地1800亩,其中1250亩都种植水稻,是名副其实的“稻香村”。村庄被稻田、水系、芦苇环绕,生态景观十分优美,木头窝因此决定打造具有“北国江南”“湿地水乡”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作为天津市10个田园综合体之一,木头窝田园综合体是天津市第二批特色小镇——廉庄稻香文化小镇的起步区。借助丰富的名特产品、生态景观、美丽田园、民俗风情等资源,充分融合农耕稻作文化、农艺休闲文化、运河水文化等,木头窝田园综合体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与乡村的协同发展。

据木头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洪亮介绍,木头窝村田园综合体自2018年开始规划,2019年动工实施,在这里可以体验文化、旅游、民宿、采摘带来的田园生活。目前,已完成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种植8000多棵桃树、杏树等观赏性草木植物。

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不但扮靓了木头窝,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出现新变化。

“我们成立了木头窝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租用部分农民闲置房屋做民宿,统一规划,提供绿植、餐具、被褥等用品,让农民当起‘小老板’。”张洪亮说。

今年70多岁的安步刚是木头窝的老村民,老两口有1亩半的土地,往年种水稻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年龄大了也干不动农活了。如今,他们响应号召,拿出100多平方米房子和90多平方米的院子做起了民宿样板间。

“村里租我们的房子当民宿,每年租金5000元,我的土地也流转了,每年租金1500元,年底还会有分红。”安步刚说。

木头窝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村史博物馆、5公里河流游览路线和3个游览码头。全部建成后,木头窝不但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还将吸纳一批剩余劳动力进入旅游市场,不断丰富农民的致富手段。

“未来,包括菜园村、廉庄村、高坨村、前米厂村、木头窝村在内的总体规划面积约5.87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将全面呈现,农家工坊、民俗村、魅力原乡等六大主题村落将真正实现‘三产’融合。”廉庄镇党委书记韩卫民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