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立亭村油橄榄种植基地。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摄
“陇南也有橄榄油?”甘肃陇南人祁大强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经常遇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仅有,陇南有六七家企业生产的橄榄油在国际同行业评选中还得过多项大奖,这在国产橄榄油里可是‘独一份’。”
祁大强所言不虚。目前,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达104.85万亩,占全国的59%;鲜果产量5.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初榨油产量8000吨,产值达40亿元。
从事油橄榄行业多年,祁大强看到了这个产业的机遇和潜力,2019年开始创业,注册成立陇南橄榄之城开发有限公司。“要与进口橄榄油竞争,我们的品质必须从源头做好保障,用好果子榨好油。”祁大强指着桌子上厚厚的几沓册子说,这是企业今年春天与农户签订的油橄榄种植信息卡,“1.6万亩的种植基地里,谁家几亩地、多少株树,挂果面积是多少,产量是多少,都有详细记录”。
近日,记者沿着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立亭村的山路蜿蜒而上,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成片的油橄榄漫山遍野,枝头摇曳的花蕾含苞待放。
“别看树都长得差不多,为提高产量,我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办副主任石均华说,近几年,当地对油橄榄优良品种进行精细管理,通过配方施肥等措施增加产量;对老化品种,通过高接换优等技术进行改良,“水肥条件跟得上的园子,还要进行综合管护,比如用防草布,不仅能除草,还可以保湿保墒;病虫害防治也使用诱虫灯、粘虫板等设施”。
据了解,武都区通过实施“丝路寒旱农业油橄榄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新增种植基地18万亩,全区种植油橄榄面积已达63.58万亩,涉及28个乡镇、320个村,带动4.5万农户、21万多人增收。目前,武都区有16家油橄榄加工企业,生产十大类80多个产品,初榨橄榄油7500吨,综合产值37.22亿元。主产区群众人均油橄榄产业收入4000多元,油橄榄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摇钱树”。
“独一份”结出“致富果”,关键在于陇南市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企业联农带农机制。由陇南市供销合作社发起成立的金纽带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为产业助农应运而生。
金纽带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伟告诉记者,为避免出现“果贱伤农”的情况,陇南市供销合作社发挥行业优势,建立“供销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对橄榄果进行托底收购,帮助稳定市场价格,“在区域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橄榄果的价格不仅没降,还不断攀升,去年收购价达到每斤7元多”。
随着产销体系的健全,果农得到实惠,企业也获得发展。目前,金纽带公司已建成每小时6吨的油橄榄鲜果压榨生产线2条,达产后油橄榄鲜果加工能力可达4万吨、储存量达1万吨。2022年,金纽带公司选送的两个单果品种特级初榨橄榄油,先后参加5个顶级国际橄榄油比赛并全部获奖。
近日印发实施的《甘肃省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3年)》提出,将在油橄榄适生区的陇南市8个县(区)和甘南州舟曲县范围内,规划核心种植区、重点扩面区、试验推广区和全链核心发展区及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产业带和嘉陵江上游产业带。到2025年,全省油橄榄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油橄榄鲜果年产量达到7万吨,初榨橄榄油年产量达到1万吨,油橄榄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石均华表示,将按照规划目标,扎实推动百万亩油橄榄林改扩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油橄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全区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