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领鱼苗了!”,一大早,一条令人激动的信息在甲江村、江燕村之间闪电般传递。附近的贫困户三三两两,相邀着,提着桶,先后赶到甲江村新排屯。这是2020年6月10日的清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在场的每个人脸上。这一天,三角乡党委、政府在这里举行2020年泥鳅鱼苗免费发放仪式。
群众签领鱼苗
2020年6月10日泥鳅鱼苗发放仪式现场
稻田养殖泥鳅,这是三角乡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的一个既保农田又促农增收的生态种养新模式。“在没有养泥鳅之前,我们村很多人不想种田,因为种田不得价钱,有的丢荒,太可惜了!”回忆前几年的时光,甲江村党支部书记盘秀萍感叹道。为保护和充分利用基本农田,三角乡党委、政府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发动一切社会力量,完善了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采取了“基地+养殖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养殖,成功建立了甲江村“百亩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
贫困户正在有序领取鱼苗
通过几年的努力,加入到稻田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并辐射到周边的江燕村群众。2020年,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扶持下,三角乡免费为“两江”群众提供泥鳅苗共825斤,约660000尾,共发展生态泥鳅养殖共140.78多亩,涉及农户85户285人,其中贫困户29户87人。
贫困户把鱼苗投放到稻田里
“基地养殖的生态泥鳅鱼苗,品种生长较快,3个月可出售,每批产量可达300到500斤一亩,按泥鳅市价25元/斤估算,单项每亩收入可达7500元到12500元。这是一个保护基本农田的一个好办法,也给群众增收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下步,三角乡将依托基地示范作用,把稻田养殖泥鳅这一特色产业做强做大!”金秀县委常委、三角乡党委书记陈玉凤说。
金秀县委常委、三角乡党委书记陈玉凤手捧活蹦乱跳的泥鳅鱼苗,鼓励贫困户将泥鳅养好,扩大增收。
据悉,在稻田里放养泥鳅,不仅具有松土、透气等作用,其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肥料,利于其生长,而水稻也为泥鳅提供了栖息、遮阴、食物等生长环境,可谓两不误。新模式下种植的稻米更生态、更环保,售价可高于普通稻米。
绿油油的稻田基地
绿油油的稻田基地
如今,每到6月一片绿油油的风景线点缀着甲江和江燕村,让过往行人充满了活力与希望;到了稻田成熟季节,“两江”村庄又换上金黄色新装,让人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渐渐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游玩。而收割完稻子后,泥鳅也该上市了。自2016年以来,三角乡抢抓机遇,成功举办了三届“泥鳅旅游节”,不断提升三角乡生态民俗文化品牌,努力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圈,全力打造三角品牌,推动发展民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图文:梁洪川、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