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放大。根据统计,2018年,南京新增名校办分校13所,名校兼并弱校4所,新建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办学联合体8个,加上传统名校,优质资源覆盖率已达95.8%。南京教育优质资源已经达到95.8%,让更多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一、优质资源覆盖各学段,南京孩子不但“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1.实施“三项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将学前教育放在教育现代化建设“先中之先”的战略地位,坚持各级政府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责任主体。2012-2018年累计召开四次全市性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市级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学前教育普及度、普惠度、优质度和均衡度得到了明显提升,社会高度关注的幼儿入园矛盾有效缓解。
实施“增量工程”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该市将加快新改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标准学位列为首要任务。综合考虑人口政策调整、城镇化建设、无证园治理、标准班额办园等因素,精准测算学龄人口数量,市政府和各区政府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状,逐区核定幼儿园学位增长目标任务。凡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形式新增的符合规划布局要求、达到省优质园建设标准并正式招生的公办园或由政府委托举办的普惠性民办园(不含办园点),市级财政按新增班级数给以一定经费奖补。2011年至今,全市新增达省优质园标准的幼儿园近400所,新增幼儿学位数近9万个,适龄幼儿入园率整体提高3个百分点、近三年保持在99%以上。
实施“创优工程”提高学前教育优质水平。通过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园创建、南京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课程基地项目和学前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年度监测等五大项目,加快提升各级各类薄弱幼儿园的改建和提升扶持力度,缩小城乡、区域和园际之间的差距,缓解当前的择园矛盾。当前,全市省优质园543所,市优质园131所,完成省优质园复评279所,全市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达88%。全市100所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园创建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园。全市50所内涵发展深厚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和省级优质幼儿园被认定为“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全市按年度对各区前一年度学前教育发展十项重点指标组织监测评估,并安排专项资金实行差额奖励。
实施“惠民工程”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政府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抓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建立民办幼儿园普惠优质发展的激励机制,提升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度。在全省全国率先建立市域性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制度和困难家庭幼儿资助体系,全市24万在园幼儿(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班时均可每月减免保育教育费600元。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一方面通过加强幼儿园用地规划保护、实行财政奖补资金向公办园倾斜等措施,引导各区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民办惠民园发展,对经市区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实行财政经费补助、给予优质办园奖励、提供质量提升支持、按划拨方式供地以及政府表彰激励等方式,累计认定144所民办惠民园,新增普惠性民办学位超过4万个。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以外的集体园、部门和单位办园、民办惠民幼儿园年生均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含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2000元,市区原则上按3:7分担。
2.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打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义务教育
2018年,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攻坚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市将规划新建小学、初中104所,建成开办64所,解决学位缺额10万个,消除大班额现象。
根据《计划》,到2020年南京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将实现“一个全面达标、三个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重要建设指标达成度明显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到2020年学校的布局将更科学合理,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师资配备都将有章可循。
通过推动生均用地达标,优先解决生均占地面积未达标学校的用地,老城区内无扩大教育用地可能的学校,可通过控制办学规模等方式提高生均用地面积。
从2018年起,该市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I类标准,加快推进图书配备、信息化装备、实验室及仪器装备、专用教室装备、体育卫生及安全防护等各类教育教学装备达标。到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年生均新增图书册数、计算机生机比、师机比及安保设施配备、心理健康教室配备全面达标,95%的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图书册数达标。为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该市还保留了部分乡村教学点,将提升这些教学点的教育装备水平,在2018目前已基本完成农村小学教学点多功能学科专用室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配备,尤其是乡村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专职教师配备,到2020年,全市乡村小学和初中音体美专职教师比例不低于65%和85%。此外还将完善师资配置机制,深化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鼓励跨校任课和转岗培训。
3.实施普通高中布局优化,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
2018年2月,南京普通高中总体布局优化方案出炉。根据优化方案,将用2018-2023年五年时间,“补短板、促均衡”,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全市预计新增高中学位达3万个。
此次全市普通高中总体布局优化包括区属高中提升工程和市属高中增量工程两部分。区属高中提升工程将通过规划新建、存量优化、内涵提升等方式,逐步实现资源的优化调整,各区将制定新建高中五年推进计划,对生均占地面积远低于标准的十三中、二十九中、五中等六所区属高中制定五年新校区建设方案。市属高中增量工程采用“一校两址”方式办学,预计新增高中发展用地超700亩,在主城区原校区保留基础上,另在新区郊区已规划高中用地上引入五所市属高中,与本部一体化办学,实质性扩大高中优质资源覆盖率。
市属高中增量工程并非五所高中同步推进,而是在5年内,按照“成熟一所、推进一所”的方式进行,具体分布为:南京外国语学校到南部新城,南京第一中学到江北新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到晓庄地块,金陵中学到江心洲,中华中学到雨花台区两桥片区。
全市普通高中布局优化工作既是优质资源放大的“及时雨”也是应对未来入学矛盾的未雨绸缪之举,有利于解决城区学校发展空间受限、优质资源分布不均、高中学位储备量不足等问题。
二、充分发挥名校引领作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1.鼓励名校办分校。近几年,南京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进驻新区,在品牌引进、财政投入、师资配备等政策方面,重点向新建学校等实行倾斜。引导主城内的名校新区通过输出管理、校园文化、教学模式等方式,到新区参与举办了52所分校。
2.推进名校组团集群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在新区寻找学校组团集团“最近发展区”,系统优化发展路径。其中,在河西新城建成以金陵中学及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为核心的9所中小学群;在中部地区建成以中华中学及致远外国语学校为核心的5所中小学群;在南部地区建成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核心的4所中小学群。
3.实施名校兼并弱校。通过实质性兼并薄弱学校,既扩大了新组建学校的占地面积,又提升了原弱校办学水平。例如鼓楼区赤壁路小学兼并山西路小学,秦淮区文枢中学兼并四十三中,玄武区南师附小兼并珠江路小学等,兼并后的学校均以一所完整建制的新校实现了一体化办学。
4.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集团内的学校按照“独立设置、集团运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良性运行,集团内各校在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师培养、质量监控、招生等多方面统一实施,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举措推动学校整合和文化融合。例如秦淮区成立了游府西街小学、石鼓路小学、五老村小学、夫子庙小学、小西湖小学、秦淮一中心小学及考棚小学为龙头的七所小学教育集团,基本实现区域内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5.探索名校托管弱校。南京还着力探索委托管理的教育发展模式,将城区热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区热点学校与郊区农村学校结对实行委托管理,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团队与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研、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参与弱校管理发展,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例如高淳区为突出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以1所城区公办初中带2所农村公办初中的形式,将全区9所公办初中组成三个城乡初中教育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6.发挥名校连续孵化效应。名校举办的分校迅速成长为老百姓认可、办学质量高的新的名校后,南京通过“优出弱进”的方式,探索建立了孵化帮扶机制,鼓励名校举办的分校脱离母体、独立运行,并且运用连续孵化方式举办分校,减轻名校本部的输出压力。如位于仙林地区的南京市金陵小学,校长由原游府西街小学校长林慧敏担任。林慧敏说,学校刚开办时全校只有379人,而到今年学校已经发展为拥有两个校区的学校,在校人数已达4007人。因为办学突出,如今又开始带领栖霞区东部地区的小学联盟共同体一起发展,成为联盟的领头羊。
三、规划导控、群策群力,全力保障教育优质资源供给
1.以立法形式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南京2014年6月起施行《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的设置规模和占地面积定下了“硬杠杠”。在丁家庄、上坊、花岗、岱山四大保障房片区,规划之初,市教育局就全程参与规划、建设与设计过程。目前,四大片区共规划建设了18所幼儿园、10所小学、5所初中和1所高中,所有入住居民的学龄人口均能及时、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服务。2016年底,教育部发函,向全国推广南京的做法。
2.编制教育专项规划谋划未来发展格局。南京市教育局及规划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南京市中小学校园用地控制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一校一图、一区一册”的方式详细规定了全市中小学用地范围及控制指标。同时还编制了《南京市总体规划——教育专项规划》、《南京市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等规范性文本,对全市城乡学校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点。
3.开发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校园用地规划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南京利用先进的WebGIS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开发了“南京市中小学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效实现了各类中小学规划成果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的管理、共享和发布,同时在学校饱和度分析、教育资源布局分析等方面拓展了GIS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促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设施的平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第一次实现GIS技术在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达到数据共享和数据共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