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北京市第九批顺义区援藏工作队助力尼木县发展走笔
本报记者 刘琳琳
拉萨市尼木县续迈乡生猪养殖基地,是一座生产工艺先进、设施设备精良、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种养循环型畜牧场。自生猪养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累计购进生猪918头,出栏884头,实现收入405.14万元,利润44万元,带动23户农牧民群众实现劳务分红,户均分红1.75万元。猪场还饲养了能繁母猪281头,已安全产仔751头。
尼木县是一个半农半牧县,人口少、耕地少、经济弱、产业差是尼木县的现状。全县畜牧业产值绝大部分来自牦牛养殖。一年前,这里的生猪养殖还是一片空白。是什么让尼木县走上了生猪养殖的发展之路呢?这还得从北京市第九批顺义区援藏工作队进藏说起。
“尼木县的牦牛养殖效益低,牦牛生长周期长,农牧民养的牦牛数量不少,但每年实际挣不到什么钱。”援藏工作队队员聚在一起,讨论尼木县养殖业发展思路,“能不能借鉴顺义区生猪养殖经验,在尼木县发展生猪养殖?”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他们发现尼木县发展养猪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尼木县地理位置偏远,自然隔离条件好;二是人口和牲畜密度较小,生物安全条件得天独厚;三是高海拔空气清洁,动物病虫菌害较少;四是尼木县群众有着较为丰富的牲畜养殖经验;五是拉萨地区有10万头生猪供应缺口,大部分靠外调来满足本地需求,有很强的生猪产品消化能力。从这一刻起,在尼木县发展生猪养殖成为大家心中的共识。
但是,能养猪并不意味着就能把养猪产业做成、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产业项目实施的关键要素,尼木县一个也不具备。如何开局起步,成了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尼木县委支持下,援藏工作队结合尼木县实际,制订《尼木县加快生猪生产标准化养殖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尼木县建成一个标准化的种猪、仔猪、商品猪繁育生产基地,并第一时间把方案报到了拉萨市政府和北京援藏指挥部。
就这样,尼木县拿到了北京援藏资金2959.47万元,又从顺义区对口支援资金中挤出50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811.53万元,共计投资4271万元,开启了尼木县续迈乡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的新征程。
经过紧张的施工建设,2020年9月,生猪养殖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了解决生猪养殖技术问题,北京市第九批顺义区援藏工作队从当年6月开始,陆续派遣分队成员几次回京对接顺义区农业农村局、北京顺鑫控股集团、顺义鹏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协调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事宜。
养猪不光靠技术,管理也同样重要。续迈乡养猪场场长洛旦深有体会,“援藏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蹲点猪场,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员工岗位职责等生产管理制度,为猪场规范生产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说,“基地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牧民群众’的运营模式,续迈乡农牧民特色农产品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带动23户农牧民群众参与生产经营工作。”
续迈乡生猪养殖基地一期建成运营,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十四五”期间,尼木县计划投资8450万元,实施尼木县种猪繁育及产业化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预计实现饲养能繁母猪1000头、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养殖规模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立起饲料生产、生猪生产、屠宰、加工、猪肉冷藏、运输、销售完整链条,支持全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