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实践教育活动成为我国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伴随着实践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推广与开展,这片蓝海市场也呈现蒸蒸日上态势。
尽管实践教育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我国实践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还没有形成完整而健全的教育模式,在深入研究学校课程体系时,实践教育人也会产生诸多困惑:如何借助文化与教育基因充实实践教育丰满的灵魂?如何让实践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这些问题值得实践教育人、传统教育界和全社会深入研究与思考。
我们邀请到了晋中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营地(国家级)的校长武浩,请他聊一聊他心目中理想的实践教育课程是怎样的?
实践教育可以内化理论认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2年,国家开始扶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时,我正好负责晋中营地的筹建工作,在筹建过程中,我经历了晋中营地从无到有:一个个场馆拔地而起,一块块荒地变得绿草如茵,生机盎然。
除却营地的硬件建设,像课程、文化等基地软性条件的建设,更让我感悟到实践育人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于是,我便与一群热爱实践教育的同仁奋斗在了实践教育这片沃土上。
说到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是校内教育通用的一种手段,贯穿于整个学段的整个教学过程。相对而言,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合作意识,内化理论认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
印象最深的经历有很多,暂且先分享一个。
2019年8月,青海海东互助县营地、福建晋江营地、重庆万州实践基地、四川广元营地以及祖国边境新疆北塔山牧场的师生同期抵达晋中,同时开展为时7天6晚的研学实践。这些来自祖国天南海北的学生分别奔赴晋北、晋中、晋南,将研学之花开满三晋大地。
也是这一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山西以她独有的文化魅力、悠久的历史底蕴、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全国各地学子研学山西。
也正是这个时候,让我突然有了灵感:利用山西知名的研学名片,比如平遥古城、山西汾酒等,深入某一项目,做有温度、有深度、有记忆、有品质的“项目式研学”。
做有温度、有深度、有记忆、有品质的“项目式研学”
实践教育是一个统称,它其实包含了像研学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三大校外教育体系,它从各个层面弥补了校内教育的短板,对于学生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
推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弘扬传统美德,践行中国梦,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五年来,我们多次为特教学生定制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充分考虑特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践需求,党员先行,用爱拥抱特教学生,聆听花开的另一种声音。
带着数百名特教学生往返300公里研学,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次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些别样精彩的“特殊”研学之旅踏上归程时,同学们纷纷表示研学实践是他们终生难忘的记忆,将会留存心间慢慢回味,并感谢给他们提供了这些宝贵的研学机会,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回馈社会。
要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
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良莠不齐,“窄化”“片面化”的现象严重,为了实践而实践,教育性内涵不足。
我认为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本质就是要立足教育性,结合学生校内课程统筹考虑,课程中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等,都是要考虑的要点。
其次要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课程在设计和实施时,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充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三是加强融合性,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拓展研学实践基地功能、设计研学实践线路、开发研学实践课程,都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整合。
这几年我们在研学实践工作方面奋辑笃行、高位部署,充分用活“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金字招牌,通过“四个精准”夯实校外教育发展基础,助力晋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晋中教育影响力。教师与研学资源单位无缝对接,通过搭建校外实景教学课堂,创建实景研学教案样例和精品研学课程模板,促使校内学科知识及校外研学教育资源深度融合。
我们营地独创的“研学八步法”,通过“行前三定”“学情分析”“前置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分享评价”“课程延伸”“教师成果”,统领研学实景课程开发、研学大讲堂设计,强化学生认知和定位,切实提高研学实践带给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研学八步法”在研学实践教育领域也成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做法之一。
理想中的实践教育课程是有名师引路、学生有自主驱动力的“走心”课程
实践教育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形态,它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游离于学校课程之外,与学校学科课程结合是发展的必然。
我理想中的实践教育课程是深入到学校课程的方方面面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学校课程也不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状态,而是活效的生态课堂,实践教育课程也不再是缺乏理论支撑的课堂,而是有名师引路、学生有自主驱动力的“走心”课程,真正做到用科学的实践改变当下“重知识而轻能力,重分数而轻思维,重书本而轻实践”的现象,使学生真正打破藩篱,融入真实的生活;摒弃机械,走进研究的氛围;跳出书本,做到知行合一。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大脑思维架构的建立,这就需要专业的知识进行支撑
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专业教育作为载体,新课改后,劳动教育逐步走上正轨,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涵应秉持“全面发展”的劳动观,兼顾“技能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要求。
一方面,专业教育有明显技能培养功能,为劳动教育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同德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这样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大脑思维架构的建立,这就需要专业的知识进行支撑。
因此,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的专业课程对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以疫情为镜,找寻自身薄弱之处,夯实内功基础,迎来质的飞跃
疫情期间,实践教育人行动上虽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但也提供了夯实内功基础的绝佳机会。
“停课不停学”不仅仅适用于学生,更是对广大教育者的行动指南。疫情之下,激发了很多创造性的教育模式,“云研学”正是晋中营地主动适应防疫常态化做出的研学教育改革,并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随着“双减”的到来,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形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四创教育为支撑,将“名师”嵌入实践教育,将五育有机融合,开辟线上线下同步实施、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的新时代实践教育新路径,目的就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和拓展学生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和学业知识水平的“双增”效果。
多种教学形式的交融发展,正是实践教育者提升自身能力的最佳时机。以疫情为镜,找寻自身薄弱之处,夯实内功基础,将会迎来质的飞跃。
疫情所带来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实践教育在中国的扎根壮大是我们每个实践教育人最大的希冀,我们要守住初心,不忘使命,才能在云开雾散时见证更大的辉煌。
【结语】
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呼唤,实践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育人目标不谋而合,虽然以“教育”为主线,左手携传承,右手带创新的实践教育还需要无数实践教育人在摸索中前进,但至少目前,实践教育与学校学科课程深度融合这方面,晋中基地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
未来,实践教育人还要积极改变脱离学校体系、孤军作战的现状,让实践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届时,实践教育也将进入一个更崭新的阶段。
注: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