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初冬的落叶》

扬州 施向红

立秋过后,暑气渐退,早晚的时候有恰到好处的凉意。在这个惬意的季节里,一本尚带着清新墨香的书——《初冬的落叶》搭着顺丰车来到了我的身边。书含情我含笑,感激陈德军老师赠书。这是陈老师的第二本散文集,五年前也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获赠陈老师第一本散文集《享受阳光》。陈老师两次赠书,感激于心。

收到陈老师的书后我脱口而言,排版比第一本散文集进步了,第一本的排版稍显拥挤,这一本小清新的感觉,很养眼。我没有立即拜读,读书得应时应景。我喜欢一个人的下午,宁静的下午,垂下白色的窗纱把浅秋两三点钟不很热烈的阳光挡在窗外,然后倚坐在飘窗边捧读《初冬的落叶》,雅致的封面似一股清新的风怡人。

我是读出声的读,几度读得哽咽。《第一次出远门》那篇,陈老师送二弟上大学。20岁的陈老师送18岁的二弟上大学去,这个年纪在如今都还是要父母照顾的孩子。二弟要去长沙上大学,从山东省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出发,那天下着雨,泥泞的小路上,兄弟俩一前一后地默默前行。从乡镇到县城,七八十年代的交通还相当不便,兄弟俩匆匆赶到了县城火车站,陈老师赶上了火车,二弟慢了一步火车就开动了,陈老师再怎么请求列车员都不让上车。陈老师乘坐到下一站便立即下车返回找二弟,兄弟俩重新买票坐车,先到德州,再到石家庄。到了石家庄,没有多余的钱再买票送二弟,陈老师原路返家,二弟独自去长沙。分别的时候兄弟俩相互千叮咛万嘱咐。陈老师返回途中在车站候车时钱被偷,多年后又在二弟的日记中得知二弟独自去长沙的路途中,也因从未出过远门没有经验,加上路途劳累,候车睡着时随身钱物被偷,讨钱坐车到了学校,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捐助下,解了燃眉之急,这件事二弟没和家中母亲还有哥哥说起过,硬是独自忍受着饥苦的学习生涯。读得我湿了眼眶声哽咽。还有小妹落水事件,也叫我读到哽咽而停顿,那是直抵人心的感动。

陈老师的父亲十六七岁便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后来复员回乡,但因战时受过伤,加上那时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终因贫病带着遗憾离开了他最亲的人,那个时候陈老师还未满十岁,还有二弟三弟和尚在母亲腹中的十几天后才出生的小妹。读来感伤。庆幸陈老师有一个最最坚强慈悲宽怀的母亲,在那样缺衣少食的艰难岁月里,把四个孩子除了三弟当了兵都培养成了大学生。我不能仅仅用伟大一词来赞颂陈老师的母亲,我用最虔诚的心祝福老人家福寿绵长,寿星永照。

读陈老师的散文,最深的感受就是真与诚。文字质朴,情意深厚,不论是对家人还是学生,满满的关爱之心。散文集里所有的情感故事无论是写岁月的沧桑,还是温馨的往事无不令人动容。写乡野趣事那真是趣味无穷,若没有细致的观察力哪来如此生动有趣的文字。名胜游记更是叫人如临其境了,一亭一阁一山一水一花一树一建筑,叙述之详尽给你十足的画面感。想对陈老师说下次写游记保留一点哟,留一点欠缺让我自己走进风景里去发现它更多的美。

我很喜欢那篇《乡声永恒》,把乡野里的麻雀,啄木鸟,燕子,蝉,蛙,还有家养的猫,猪,鸡鸭牛羊等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你不自觉地会喜欢上这些小动物。原来鸭子是这般有意思:“鸭是一种爱吵闹的动物,特别是大雨过后,总是摇着尾巴满院子啪嗒啪嗒乱跑,高兴时会引吭高歌嘎——嘎——嘎——嘎——嘎——嘎,一口气连叫六七个嘎音,一开始便升到最高,然后声音逐次降低、减缓,划成声音的半个抛物线。”读来耳边满是嘎嘎声,我要循声去寻鸭了。

认识陈老师将近十五年,起初教英语的陈老师在学生和校长的恋恋不舍中离开学校,时任山东禹城市教体局教科所所长,现在还是禹城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真诚儒雅,谦谦君子,是陈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每次在央视诗词大会节目里看到和蔼的王立群教授,便会联想到陈老师。陈老师也是我们这个圈子里人人敬佩的老师。陈老师于我亦师亦友亦如兄。《善用善心》初次在报刊发表时,我说是不是该分一半稿费给我啊。玩笑之余满是感激。那篇文字是陈老师专门写给我的。陈老师教导我,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都需要分辫,都需要善用我们的善心。希望我不要因为一件事、一个人便失去对社会、对多数人的信心和信任。承蒙见教,受益匪浅。

窗外阳光西斜,拉开窗,窗纱被一股柔和的风吹起。我把书签夹进书页,合上《初冬的落叶》,深呼吸,我被深深地感动着……

很孔子,很老子

浅谈散文集《初冬的落叶》

禹城王立荣

《初冬的落叶》封面上有两幅画。一幅很孔子,一幅很老子,正如陈德军主任和他的散文。

左侧的画,是树枝,枝上有叶子。树下有落叶。

书题便是解释一这便是初冬的落叶了。

落叶,孤独吗?寂寥吗?薄凉吗?

不!季节就是季节,变换就是变换,节令,节令。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穗,规律面前世间万物都是无能为力的,你只有欣然接受。哪有那么多悲悲戚戚呢?何况已到了初冬呢?

已是初冬的落叶了呀!经历了春的青春年少,夏的蓬勃招展,秋的沉淀积累,你依然在努力。只为完成作为一片叶的使命,给自己作为生命一个交待,已是初冬了,风袭来了,雨打来了,酸甜苦辣中你有了味道,风干在树梢你有了风骨。

味道落叶!风骨落叶!

味道,多么曼妙的词语。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不就是一个味道吗?吃饭的味道,穿衣的味道,人生的味道。而一片叶子只经历春夏,是不会有味道的,它还年轻,还很稚嫩,它顶多只不过是跋扈到清凉的绿绿的傻傻的叶子。初冬的叶子,历经了风雨,有了呆呆的沉思的眼神,有了沉淀的思想,它活出了味道,活出了引人思考的最耐品的风景。

由此看来,作为一片叶子,作为任何生命,最好的活法就应该像圣人孔子所倡导的那样:尽心尽力,披荊斩棘,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如此,在初冬,你终会成为有味道的叶子,即使落下,你终是风骨飒飒。

读陈德军主任的文章。每一篇之中都有一个小人儿。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但他是必然在的。必须要在的。

每一篇文章当中也都有一根情感的线。这情感可能是很纤细的,不易察觉。但他一定在表露着,多数的时候,起初是朦朦胧胧的,迷茫的。最后有了淡淡的明朗,像月照进来。

这个穿梭于每篇文章当中的小人儿,便是他自己了。那么,这裹着淡淡的苦涩的情感,一定是他文学的源头了。

他文学的源头在哪里?

深夜里,我读他的文章,泪流满面。我找到了,他文学的源头正是他的母亲。

陈主任的父亲去世时,母亲只有三十三岁。八岁,六岁,两岁这是他们三兄弟的年龄。妹妹出生时,父亲刚刚去世二十天。

母亲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生活多难,都要供孩子读书。最终,四个孩子都学有所成。那个让苦难开成花的女子一母亲!陈德军主任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伟大!

我想,正是这种家境,正是这样的母亲,让陈德军主任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了文学孕育的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了他的八十一片叶子。八十一片叶子,叶叶深情。

长兄如父,父亲早逝,家庭的重担自然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送大弟上大学,送二弟参军。照看年幼的妹妹。每一篇,每一件都裹着眼泪。

因为穷,钱不够,送大弟弟上学,他只能半路返回,而大弟弟也只能只身走下一程。巧的是,在分开的路上。兄弟俩的盘缠都被偷了。弟弟的生活费,床单被褥都被洗劫一空,只能靠全班新同学们的捐款生活,这次捐款虽然有了物质保障,但给弟弟带来了心灵上一生的阴影。

十几岁的孩子,还要看护妹妹。自己忍不住下了河,妹妹也跟着下了去。结果妹妹只露出一撮黑头发浮在水面上。幸亏被及时发现,妹妹才保住了命。

世界对他是薄情的,但他依然深情地对待人间。

陈主任对故乡的亲人,对有病的妻子,对岳父岳母付出很多。他写给予他文学力量的故乡,写故乡大地上的人物,写故乡的风土人情。甚至连故乡大地上的声音,那些羊叫声,鸡鸣声都是有感情的,那些声音染上了色彩,在他的笔下生动了!

他对世间静默的草木河流,名山大川,饱含深情。他的文章之中游记占很大的一部分。范仲淹、毛泽东、董仲舒、苏鲁王一些名人的思想,涵养了他。千佛山、古塔、古槐的精神深邃着他。他游历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亲近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正如《初冬的落叶》右侧的那幅画。那画中的渔翁,悠然地享受着山山水水,深情地爱着日月星辰,很老子。

一个平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深情地活着。活得很孔子,也很老子,他便有了气象。文如其人,《初冬的落叶》里的八十一片叶子,也都有了气象。

注:八十一片叶子引自德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邢庆杰为该书做的序《八十一片叶子》。指的是《初冬的落叶》共收录陈德军散文八十一篇。

电教优质课课例特点_电教优质课学习经验_电教优质课作品特色亮点

《初冬的落叶》

以文知人文如其人以文育人

——《初冬的落叶》读后

禹城赵春东

说起和陈德军主任的相识还得追溯到很多年前了,当时我还在乡镇中学任教。记得当时陈主任还在教研室主抓语文教研工作,那时我多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每次市局督导都能遇到陈主任,有时也会听我的课,每每此时他都会耐心的指出我的优缺点,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即使没有听我的课,我也会因为工作原因陪同,他同样会对那位老师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那时,陈主任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有一说一,不来虚的。这样的印象至今未变,不过也仅此而已,说真的没有深交,只是停留在业务交流的层面。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是有一年省里的一次语文培训会,当时是在潍坊举行,规格挺高。依稀记得省教研室的主任还有教育部里的专家参加。陈主任当时带队,我们这里只有三个人,为了保证参会的安全和听会质量,陈主任多次通过多种方式对路线、时间和注意事项和我们进行交流,当时还没有QQ和微信,交流只能靠电话,后来到了会场,他也是一再找到时间和我们交流心得。那次让我对陈主任的认真深有体会。

以后,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县城工作,和陈主任见面的机会多了,我很佩服他的记忆力,全市众多的教师,他竟能一下喊出我的名字。其实,这对我来讲是特别感动的事情。时间紧他会微笑一下,时间宽裕往往会握手示意。因为课题研究和陈主任当面学习的机会日渐增多,他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执着让许多同仁都挑大拇指称赞,我们市里的课题研究也在评比中遥遥领先。

因为自己有时也喜欢码点文字,虽然水平不高,倒也幸得几位文友喜欢,后又加入本地的一文学爱好群,由此方知陈主任乃是我们城市的文学大咖,在群里经常见到陈主任的作品和评论,谦逊儒雅之风令人怦然心动。深感意外又倍感荣幸的是我接到了陈主任的邀请参加他的新书研讨会。研讨会上,王兴海主席、丁志峰副主席、李平秀副主席还有司清涛校长的文评让我对陈主任有了更多的认识,他的人生经历、人生阅历有过很多坎坷和不幸,他对家庭的眷恋、对父母特别是对母亲的敬意与孝道,对兄弟姊妹的牵挂都溢于言表,然而他始终笑对生活,没有退缩、没有抱怨,一如他脸上温润而温暖的微笑。研讨会上还有几位老师的发言也是中肯亲切。甚至陈主任自嘲地说记住他的好方法是“老德国鬼子”,看似冷幽默的自嘲饱含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了很多和陈主任的交往,不过说真的当我接过这本书时,我对题目是有些迷茫的,初冬的落叶所蕴为何?陈主任自己解释道:“虽然是落叶,但是到初冬才飘落,与秋天的落叶相比,它的生命力更旺盛、更坚韧,因为酣畅淋漓地生活过,所以不伤感、不苍凉。”我恍然大悟,此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似有不同于此,龚诗似有“视死如归”甘为人梯之意,而此题又超乎此意。落叶终须归根,归根岂不更是快意人生。

说到书评,自己还真是不知从何说起,但读罢此书却觉得似有千言万语。书里面没有纵横捭阖的惊天地泣鬼神,更多的是纸短情长儿女情长,然而这何尝不是我们的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广场上的写字老人》因感而发,催人奋进,老骥伏枥。《回乡下过年》写尽多少住进城里的老人的辛酸和对故土的眷恋。《特殊的军礼》兄弟情深跃然纸上,这让我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二哥。手足之情岂因距离相隔?《第一任老师》,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谁?这是我们教育人的课题,更是每一代人的课题,所以家风何其重要!《婚姻的境界》《幸福是什么》这给现在的男男女女上了生动的一课。记得研讨会上王主席对陈主任的夫妻感情描述实在令人艳羡,而这也是我曾亲眼看到的。不胜枚举,每一篇都是他对生活独到的体验,而这样的体验都是那样有温度,能温暖人的温度,在润物无声中感动读者。

想来很是惭愧,我也天真的想出一本书,可是自己坚持的不够,有时有一点思路,可是转瞬即逝。想动笔写点什么,却总有各种借口或者应酬来推脱自己。我们看《初冬的落叶》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也启示我们真正动人的往往是最最真实的生活,因为她融入我们的生活。

以文知人,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陈主任的人品;文如其人,每一篇作品都是陈主任的真实体现;以文育人,每一篇文字细细读来都会对我们有向上的情感和力量,这正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

洒满阳光的叶子

禹城孙珞

听到陈德军老师出版个人文集《初冬的落叶》的消息时,内心非常渴望看一看,这是怎样的一本书?于是,欣然应邀参加了陈老师散文集《初冬的落叶》作品研讨会。

听到本地各位写作大咖们精彩的书评,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陈老师的人品与文品。的确,陈老师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位谦谦君子,而且特别善良,儒雅。他写的文章,字里行间也流淌着温暖与美好。他用清新质朴的文字,写下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那份对家乡、对亲人朋友、对生活深深的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在每一篇文章里,静水流深。这些美文又似一片片叶子,婆娑婀娜,给人美好。这八十一篇文章,像极了洒满阳光的八十一片叶子,给了我们爱与真情大森林的美丽。

听着大家真诚热情的发言,我也被感动了。突然想到自己认识陈老师也已20年了。

2000年,我刚刚毕业的第二年,校领导就给了我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让我参加市电教优质课比赛。还请来了陈德军老师指导我,帮助我。当时的我,还不太会上课,有些课堂设计也不太规范。于是陈老师真诚地给我指出不足,认真细心地指导我。因为当时我还比较年轻,有些课堂设计有点天马行空、不合实际。比如,我想拿一枝杨树叶子,来导入新课,陈老师不同意。他说,这种树,咱北方很常见,孩子们都认识,没有什么创意。但是,他也保留了我一些奇特的想法。比如,我在塑料纸片上,用彩色笔,画出了黄土高原的景象,用投影仪来展示。

现在想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多大作用,但用笔画一些东西在课堂上呈现的做法,倒是让我保留了下来。比如学习《荷叶母亲》时,我用笔,画出了一片大大的圆圆的荷叶,在荷叶的底部,又画了一朵粉色的,娇嫩的荷花。这片叶和花相互偎依,而且叶子护着花的样子,很容易让学生们体会到母爱,这样文章的主题就随着这幅画印在了孩子们的心底。而且这样也给课堂一点情境,一点儿趣味。

在学习《湖心亭看雪》时,我画了一座孤亭、一叶小舟,那一点点情趣,也就打破了文言文课堂的那份沉闷,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在想来,还是陈老师的鼓励,让我在课堂上保留一点童心,其实不也是让我保存了一份喜欢语文课的心吗?

后来,在我的工作学习成长路途中,我一直得到了陈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当我读函授继续学习,难以坚持时;当我写作道路遇挫,不敢动笔写时;当我朗诵遇到困难,不愿读时,都曾得到过陈老师,真诚热情地鼓励。想到此,我动手立即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在研讨会上,我也分享了陈老师对我的关心和鼓励,以及下面这首小诗,来向陈老师表达祝贺、表示感激:

叶子的赞歌

——读《初冬的落叶》有感

生命的树,

长满了叶子,

每一片都有阳光的光泽,

也有星月的清辉,

经历无数风雨,

由稚嫩到葳蕤,

在初冬凋零,

每一片落下,

铺陈成铅味的美丽,

八十一片,

便铺满悠长的人生路。

捡拾,

每一片都流淌深深情意,

有生命的独有芬芳,

这就是一个善良的灵魂,

行走世界的痕迹。

初秋的风,已成金色,将窗外法桐的叶子也染成金色。这一切映入眼帘,那么温馨,那么美好。此时阳光也是金色的,正透过窗口,暖暖地照在手中这本封面素雅的《初冬的落叶》上,眼前一片金黄灿烂。陈老师用真心写就的八十一片叶子,正在我的手中闪闪发光。那种太阳的光芒与温暖,让我仿佛听到深情的文字在歌唱,不,是洒满阳光的八十一片叶子在歌唱,唱一首生活的赞歌!

叶的使命

读散文集《初冬的落叶》有感

平原韩淑霞

近日,有幸拜读了陈德军老师的新书------《初冬的落叶》,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陈德军老师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全委会委员、禹城作协副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倾心创作,笔耕不辍,近年来硕果累累,屡次在各级征文大赛中获奖。《初冬的落叶》是他的第二部散文集,这些作品均出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由此可见,陈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勤于思考的人。

这部著作共收录了八十一篇散文,分为六个部分。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认为可以用“使命 担当 真诚 豁达”。在《第一任老师》这一部分,我了解到陈老师自幼失去父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贫寒的日子里,可想而知,孤儿寡母度日是何等艰难!然而,陈老师没有怨天尤人。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怀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发愤图强,用功读书,为弟弟妹妹做出了榜样。参加工作后,勇于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送二弟上学,多年后,得知二弟在上大学期间的艰苦经历,自责不已;探望参军的三弟,为不能给弟弟留点钱,心感愧疚。这种对家庭强烈的使命感,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真诚的赤子心,炽热的手足情,赢得了弟弟妹妹的信赖和敬重。对家庭如此,对于工作、事业也是这样。刚走上工作岗位,陈老师就担任两个毕业班和一个初一班的英语课,假期主动义务为学生补课。生活虽然紧张艰苦,但换来了学生进步,领导的认可,自身专业成长的喜悦。“月亮不会奔你而来,你要奔它而去”。陈老师成长的经历,积极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相信也会深深地打动每一个读者。

在《白塔寺的古槐》一文中,看到白塔寺小学旁的老槐,作者浮想联翩。这棵古槐“远离喧嚣,不因身处穷乡僻壤而自轻自馁;虽寂寞但不乏坦然自在”,因为它在“明晓自己的使命,所以珍惜生命”。“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尽自己所能,悦纳自己,享受和奉献生命,去创造无悔的人生”。只有历尽人间风雨,活得通透的人,才能参透这生命的真谛!陈老师从这棵平凡的古槐身上,悟出了人生的要义,并希望能沉淀成一种文化,产生永恒的精神影响,这又是何等豁达的心境,长远的眼光!

在这部著作里,我还感受到陈老师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对卑微生命的悲悯之心。这81篇文章,是作者81段自我历炼、提升的心路历程。可以这样说:“踏平坎坷成大道,历尽千帆葆初心。”人的一生,要走过许多路,才能将尘世的风景都看遍,才能轻握一份懂得,于岁月的辗转中妥帖安放自己。

我与陈德军老师素未谋面,“观其文,知其人。”陈老师温和,儒雅,朴实,不事张扬,有谦谦君子之风。我认为这源于良好的家教,源于自身的修为,更源于我们脚下这片文化渊源深厚的齐鲁大地。

有位朋友说:春生、夏长、秋满、冬谢,纷纷来又簌簌去,是叶一生的宿命,也是叶的使命。恰如人生——快乐成长,倾情奉献,从容而归!我认为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初冬的落叶》的深刻内涵。丁立梅说:我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而我,坚信初冬的每一片叶子,都能有好的归宿,坦然,安然,怡然,终得圆满。

电教优质课作品特色亮点_电教优质课学习经验_电教优质课课例特点

壹点号史志花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