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1月6日电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山东省沂源县大张庄镇从自身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找准结合点,创新方式方法和实践载体,探索出了“经、管、改、活”(即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规范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闲置资产盘活)四种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的发展模式。
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张庄镇将党组织直接建在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民和集体经济双增收。目前,该镇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49家,其中党支部领办的10家合作社。其中,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洼子村党支部领办的穗农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与电商合作开拓网络市场,探索实施的“线上”销售,先后与淄博银座集团、淄博理想农业电子商务公司等商家达成合作协议,带动了苹果、桃、葡萄、板栗、大枣等农产品的销售,加快了社员及贫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步伐。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北旋峰村、南岩四村、洼村等14个村与县供销社建立了“四位一体”合作机制,由县供销社牵头,合作社可直接从生产厂家购入农资,减少中间销售环节,既节约农资成本,又保证农资质量,实现了村集体、供销社、合作社、信用互助组织共荣共赢。
规范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大张庄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对农业灌溉、自来水、直饮水等工程的管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明末峪村、水营村实施了3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硬化了环山道路,铺设了灌溉管道,建设大口井等,着力解决了高坡和山坡农田灌溉问题,目前项目已经建成使用,惠及群众1100余人,年内可增加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实施了5000亩规模化节水工程,新建、维修大口井机房7座,铺设输水管道5.5万米,新建水池7个,进一步促进了松崮、房家圈、宋家峪、左家旁峪等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脱贫致富;在22个行政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安装饮用水净化设备26处,为每户配备了饮水卡、饮水桶、水桶架等设施,受益群众6000余户,保证村民饮水安全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水卡充值等各项服务,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以上。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培育和发展新的集体经营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张庄镇制定了《大张庄镇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细则》,并在新村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后进行股份量化到社员,制定并通过社区经济组织章程,对改革后的股权配置、股权管理、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社员依据股份进行分红。据了解,改制后村民每股预计分红300元,村集体收入增收42000元,促进村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同时,该村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人均最少可分红300元,如果是70周岁以上的老人或65岁以上的残疾人,可每人再增加100元,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产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土地流转闲置资产盘活。为了充分利用镇内闲置资产促进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打破工业发展慢的“短板”制约,大张庄镇制定了《盘活镇内闲置资产实施方案》,对全镇16处无争议闲置资产的盘活任务分解到责任区,实施项目包保责任制,在立项、审批、注册等环节全方位跟踪服务。同时,该镇积极引导群众流转土地,打破传统分散经营种植模式,提升土地的综合效益,规划建设了金钟山现代苹果基地、南岩蔬菜基地、明末红提葡萄基地等5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现代化生产。其中,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南岩村的蔬菜基地流转土地4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22个,可实现年产值60万元,平均亩收入增加10000元以上,南岩四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实现2.5万元以上增长,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