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彪和孩子们一起让画布上的沙漠变成绿洲。魏宝红摄
他是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精英,也是沙漠里的绿色使者。他不仅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还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近30年的治沙历程,他让中国的治沙经验载入了联合国文件。他,就是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
“人生有三样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生命和青春。亿利人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沙漠事业,饱受了无数的艰辛和挫折,但我们无怨无悔。”王文彪经常这样说。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王文彪可是当地人崇拜的偶像。他曾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还曾荣获联合国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他坚持治沙的动力。
库布其沙漠位于黄河几字湾的下面,距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不过800公里,距北方工业重镇包头市仅几十公里。然而,30年前,这里被称为“中国第七大沙漠”,它的荒凉和贫穷远近闻名。
王文彪生在库布其沙漠,长在库布其沙漠,吃尽了沙漠的苦头,也在沙漠的肆虐中得到了历练,体味到了治沙成功的愉悦。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很漫长;但对于沙漠改造事业来说,却是短暂的,世界防治沙漠化组织的治理目标都是以百年为单位计算的。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建设营造,如果选择了沙漠治理这一事业,那就等于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搭进去了。王文彪就是这样一名无悔选择、矢志不渝的沙漠之子。
王文彪曾多次表白:“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可以选择逃离,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父老乡亲赖以生存的家乡怎么办?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只能大义担当。”
在捧回“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奖牌的时候,他又是这样一种境界:“我想,应该把这块奖牌献给我的祖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有个年轻的中国梦,那就是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建设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这就是我们治沙人的中国梦。”
王文彪的母亲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生活了几十年。在王文彪兄弟几个小的时候,母亲常常叮嘱他们:“不能走进沙漠!那里太可怕了,走进去就可能出不来了。”她万万没有想到,后来儿子偏偏走上了治沙之路。王文彪治沙有多少年,母亲就为他担心了多少年。
王文彪常给母亲讲沙漠变绿洲的故事,母亲却觉得这是儿子为了让她宽心才那么说的。为此,王文彪特意回家,陪母亲进了一趟沙漠,让母亲亲眼看看沙漠绿洲。
当母亲走进沙漠深处,看到一簇簇沙柳抱团萌发,一棵棵胡杨、樟子松、旱柳舒展枝条,一株株甘草、梭梭迎风摇曳,她才相信库布其真的有草有树了,沙漠真的变成绿洲了;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担心飞沙袭击了;靠治沙种树,农牧民也富起来了,不少人开着汽车进沙漠种树。沙漠里还建起了生态公园、大酒店,沙漠旅游挺招人喜欢……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让老母亲满脸堆笑:“眼见为实啊,儿子这几年说的故事都是真的,这下可放心了。”
看着老妈妈转忧为喜,王文彪想到了他的团队,想到了7000多位亿利母亲牵挂的心。他心中立马生出了一个念头:邀请每一位亿利人带着母亲到库布其大漠绿洲走一走、看一看,共同分享亲人创造的沙漠生态成果。
成大事者,光靠勇气和耐力是不行的。成功必须有智慧、科学的决策和方法作保障,王文彪的成功就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寻求合力,善于运筹,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王文彪争取到了上至中央各级政府、下到苏木乡镇的鼎力支持。他把总部设在了北京,以更高的眼光、更广阔的胸怀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沙漠治理。他深深地意识到,全球的沙漠面积相当于一个非洲的面积,中国的沙漠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4强,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保证取得治沙的胜利……在“库布其经验”引起世界关注的时候,他又与联合国的相关组织签署了若干合作协议,让库布其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交流合作平台。立足家乡,放眼全球,王文彪的思想境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可持续,正是“库布其经验”最珍贵之处。亿利资源全体创始股东捐赠30%股份的永续分红收益,设立了亿利公益基金,用于治沙绿化、改善环境等公益事业。联合国专家这样总结“库布其经验”: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来应对并且防治荒漠化,找到了“治沙、生态、经济、民生”的平衡点,是一种“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相结合的“可持续公益商业化治沙模式”。无疑,这是王文彪忠实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结果。
“库布其模式”的核心,是利用荒漠化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大规模的荒漠化防治,培育和带动荒漠化地区的沙产业发展;再通过沙产业的发展,反哺和促进荒漠化地区规模化防治,最终实现荒漠化地区人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持续发展,要薪火相传,还得有自己的生财之道——那就是要发展产业,向沙漠要效益、要资金。
于是,他们利用沙漠干旱植物的技术优势,打造了“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高端品牌——集园林绿化、生态修复、盐碱化治理、石漠化与荒漠化治理于一体的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已输出到北京、河北、新疆、甘肃、西藏、青海等省市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赤峰、通辽、阿拉善等地。
王文彪等利用丰富的沙旱生植物资源,如甘草、锁阳、苁蓉等,建立育苗基地、药材基地、加工基地,形成集种植、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
王文彪等还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了“种植+发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高碱生物能源;利用沙柳3年平茬的生长规律,创新研发了沙柳气化生产碳基复合肥和沙柳饲料等技术,最终促进治沙、富民、产业互动发展。
王文彪的“产业经”是这样念的:“无论产业重点怎么调整,沙漠生态经济是我们万变不离其宗的发展战略,厚道、共赢、领导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绿色服务,始终是我们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这一战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后劲,也越来越凸显它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