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樵(图片由自贡市委宣传部提供)晒醋场里近3万个传统晒醋陶缸,排列在山水之间,自成一景。在富顺县狮市镇马安村,千天百味贡醋文化产业园的年销售额达2.56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大院主体完工,“乐游水乡古驿·悦见马安风光”“草坪露营音乐节”等农文旅活动品牌越发响亮。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一幅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川南丘区“富春山居图”,在自贡广大乡村生动呈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以来,自贡坚定把“城乡融合”和“融圈强极”“工业强市”“文旅兴市”放在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实施融圈强极、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城乡融合“四大战略”,加快推进自贡现代化建设。通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力,打造“精美城乡、精彩生活”宜人民生体系,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幸福名城”,力争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富顺千天百味贡醋文化产业园。以精品示范村开路破局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今年我们村入选省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茶叶加上旅游,收入又提高一大截。”自贡市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5组村民范明高兴地说。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作为荣县21万亩茶叶产业园四大核心区之一,一洞桥村近年来立足茶叶资源禀赋,引进黄金叶、叶子原等多家茶业出口加工企业,全村茶产业每年产值上亿元,茶叶出口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该村还通过茶旅融合、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茶旅风情节活动已连续举办14届,每年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亿元。一洞桥村是自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贡深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该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决心用3年时间,在全市701个行政村中建设精品示范村100个,其中2023年将完成建设20个,2024年、2025年各40个,建设达标村350个。该项行动以点及面,不断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乡村业态、生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进而整体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全力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大安区三多古寨梨花风筝季。据自贡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项行动将重点推进产业发展富村、环境整治美村等“七大行动”,开展厕所、风貌等“六改”,抓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业态、生态、文态、形态融合发展,整体提升乡村面貌。

自贡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推行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将全市90个乡镇(街道)科学划分为4大类、20个片区,划定中心乡镇17个、中心村182个,完成第1批次16个乡镇级片区规划编制,12个典型村级片区规划全面启动。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各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推进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减量化,畜禽粪污、农业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如今,自贡全市85%的行政村已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化肥农药保持减量化,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获全省优秀。注重塑形铸魂,一体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特色小城镇、中心村、聚居点、农家大院“四级居住”形态做法获全省推广,8个镇63个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6项技艺入选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2023年富顺县文化惠民暨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工业强县以产兴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牵引力”“项目建设中存在哪些难题,最快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使用?”前不久,富顺县举行2023年第四次重大项目建设竞进拉练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富顺县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到晨光总部大楼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现场,实地察看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重大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全县上下坚决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保持拼经济、搞建设的攻坚劲头,凝聚抓项目、促投资的强大合力,决战决胜,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富顺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县域经济因为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整体实力不强,县城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不足。“产业兴旺,是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瓶颈的前提。”这是自贡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自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及通航三大新兴产业,整体提升县域的综合实力。12月初,自贡市100亿级肉兔全产业链沿滩区深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在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超30亿元,纳税1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300余人。自贡城区。自贡把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加快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大安区沱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贡井区高粱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建设,通过园区优化产业发展,4个区县入选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乡镇入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主动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巩固拓展稻粱、晚熟柑橘、蔬菜、茶叶油茶和生猪、肉羊、肉兔、肉鸡“4+4”特色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质高效、全链融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该市现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80万亩,3500万羽肉鸡、100亿级肉兔全产业链发展,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1个和省星级园区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2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推进产加销纵向延伸、农文旅横向拓展,预制菜、调味品、肉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综合产值超300亿元,建成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主体20个,年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聚焦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幸福名城,自贡加快建设精美城乡,优旧城强新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积极争创全国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高品质建设城市功能新区。抓住创建“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重要机遇,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功能新区,提升自贡市主城区和荣县、富顺两个县城的综合承载能级。以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为目标,不断擦亮“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4张城市名片。中华彩灯大世界、自贡方特恐龙王国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先后建成投用,“夜游釜溪”成为自贡主城区夜间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自贡恐龙博物馆二号馆全新开馆,燊海井特色景区打造、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老盐场1957”项目升级,釜溪历史文化长廊等20余个精品文旅项目加快打造,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A级旅游景区1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

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希尔顿酒店等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了自贡城市美誉度和文旅市场供给能力。富顺县城区坚持“拥江发展”,一手抓产业支撑,一手抓城市更新,在中心城区沱江对岸,总投资约30亿元的富顺晨光经开区跨江发展区加快建设,以产城一体为突破口,提升以城带乡能力,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今年,县城区釜溪河大桥建成,S436东湖至富世段建设加快推进,银杏南路、西禅寺隧道建成通车;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0个,惠及群众4634户,建成开放北湖半岛等“口袋公园”14个,完成富顺西湖亮化工程。荣县全速推进“工业兴县”,今年签约智慧冷链物流加工产业园、钢结构装配式产业园、安小佑肉制品加工等工业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95.57亿元;承昆茶业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等静压碳(石墨)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ALC板材、南方锅炉等新建项目已开工;邦信智慧水务产业园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最近3年先后实施北街沿河西路、荣州路、桂林街、东街、南街等8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惠及14745户老城区居民。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破解“瓶颈、障碍”全面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活力今年,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896亩村集体经济现代化柑橘产业园内,金秋砂糖橘、耙耙柑喜获丰收。

丰收的背后,有该村产业振兴专干钱风勇一份辛劳。作为村里种植技术“土专家”,他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实干。自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走基层“六深入”行动和“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今年年初,择优选派500名专业技术干部赴基层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富顺县携手四川轻化工大学,创新启动“一村一名博士”计划,首批引进85名博士人才和多个专业博士团队,重点聚焦乡村规划、农业产业现代化等4个方向提供靶向服务,两年内实现全面对接富顺203个行政村,引进高端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自贡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制约城乡融合的瓶颈障碍。通过积极承接、运用好上级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市级事权范围内的改革创新,以更大力度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聚焦“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探索“人地钱”三大要素改革,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均衡共享、治理高效协同、要素充分流动和合理配置,全面激发城乡发展活力。自贡方特恐龙王国。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形成“1+7+N”的“三农”组织领导体系。推行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抓点示范评比,开展季度晒账拉练,逐级压实责任,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确保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到位。

乡村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宽,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专项安排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现真金白银“硬支撑”。2022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乡村振兴投入17.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0.1%,全年实际投入超36.3亿元、同比增长3.8%。安排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5.23亿元,计提比例达5.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自贡坚持以党建“金钥匙”,解开基层治理“千把锁”:大安区加强清廉村居建设,优化基层政治生态。荣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行“党建引领、三联发力、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模式,以全员共治共享促进社区和谐融洽。富顺县以党建为引领、乡情为纽带、自治为基础,通过划小治理单元,先后建成“乡情小院”300余个,带动2万余人次参与院落自治,有形有效延伸治理触角,实现乡村治理入户到家。自贡坚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居民,不断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撬动乡村发展。探索城乡医疗、教育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群众教育、医疗等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秀美安宁,城市繁荣兴旺。一座高品质宜居宜业幸福名城,正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崛起。自贡正努力探索丘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自贡力量。

4月22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农规(示范)〔2024〕4号,大安区顺利通过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2023年4月,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是全市首个也是唯一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县,填补了自贡市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零”的空白。产业园以肉鸡和水稻为主导产业,覆盖三多寨镇、何市镇、新店镇、牛佛镇4个乡镇,总规划面积约27.56万亩。一年来,大安区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力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导产业发展全链条升级。全面推进水稻、肉鸡种养加全链条融合升级,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带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产业基地提标提质。主导产业逐步趋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田、路、水、电、讯“五网”基础基本配套,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2%以上,标准化养殖鸡棚占比达100%,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粮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2%。建设完善农情观测站,实现产业园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四情”动态高精度监测全覆盖。创新种养模式,推广“稻菜、稻渔”等轮作共生、肉鸡立体养殖等高效种养模式,实现一土多熟、一水双生、一田多收。

建成延沱江河4.2万亩水稻产业带,西南地区最大规模黄羽肉鸡单体养殖基地,荣获四川省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荣誉称号,有力夯实了产业接二连三物质基础。加工流通补链强链。培育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依托西南(自贡)陆港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地(中心)4个,冷链物流体系更加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65%。绘制粮油、肉鸡“加工树”图谱,引导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加工产品,累计建成粮油烘干中心3个、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进一步完善;畜禽精深加工基地全面建设升级,建成全市最大的肉鸡加工基地。新型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园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建成80个益农信息社、1个分拣交易中心,引导天花井、立华等加工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推广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模式,实现电商销售额逐年增长。乡村产业多元功能加快拓展、多元价值有序转化,建成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6个,农业主题公园、农业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8个,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条,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亿元,2023年全区第一产值增速蝉联全市第一,获评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

技术装备支撑全领域强化。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主导产业全链条、全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应用显著增强。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累计研发选育“雪山草鸡”等肉鸡优质品种12个,推广“宜香优2115”等水稻优质品种10个,累计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余项,实现产业园良种覆盖率100%、实用技术到位率100%,科技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持续汇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引进农村紧缺型人才7人,培训区本级经营管理型和专业生产型人才135人,培育省市两级农业经理人6人,成功申报“天府峨眉计划”1人,入选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1人;农业技术指导队伍健全,园区内镇、村两级分别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人和1人以上。农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化养殖场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建成千亩连片水稻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1个、智能化肉鸡生产示范场3个。智慧农业及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建成集“资源、服务、交易、管理”于一体的肉鸡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全省智慧农业典型成功案例。

农业绿色转型全域化推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绿色底色、擦亮生态底盘,促进农业全域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园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全域构建种养生态循环格局。实现种养基地生态循环100%全覆盖。以绿色技术推广促进小循环,建设“稻渔”等绿色生态循环基地,园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以种养结合促进中循环,建设5万亩种养融合生态循环基地,全面推广“肉鸡-鸡粪-有机肥-粮油”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以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大循环,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体系。全域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累计制订肉鸡生产相关标准119项,产业园肉鸡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为国家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构建以“天赋大安”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与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新申报绿色、有机认证15个,推出“天赋大安”区域公用品牌拳头产品8个,“大安肉鸡”“大安大米”“大安高粱”“大安南美对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天花井”“长明”等品牌入选省农业品牌目录。

建立农产品“四位一体”监管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追溯管理制度,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产业园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大安区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联农带农惠农全环节增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引育立华牧业、盐味源等“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近30家入驻产业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3家、家庭农场35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建成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服务领域基本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联农带农机制更加紧密。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代表的折股和互助模式,承接产业园建设项目、财政资金量化入股到户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46.62万元。全面推广完善“折股式、订单式、互助式、托管式”利益联结模式,持续带动带动产业园农民增收。以“八统一、一代养”的订单和托管模式,将产业园70%的农户和3364户脱贫户捆绑在肉鸡全产业链条上,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蝉联全市第一。农民创业创新广泛推进。

创建了一批星创天地和农村创业创新基地,累计支持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才、新型经营主体等各类人才进园创业138人,推选15名返乡入乡创业明星,何市镇获评全省首批返乡入乡创业示范乡镇,促进产业园自主创业、合作创业、转移就业、就地就业协同推进。园村一体改革发展建设初见成效。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产业园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分别达94%、100%、75%。打造“盐都乡韵·和美共富”精品示范村4个,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园村一体发展建设与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曾经,因盐而兴,让地处富顺县东南部的长滩镇,依托沱江水道的便利,码头文化兴盛,素有“金沙滩、银码头”的美誉。如今,则依托沱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三园一带两镇”为发展目标,让长滩镇打开了农文旅融合的新画卷,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江水定期淹没的菜地4月18日下午,在长滩中坝的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四季豆迎来丰收,背着竹筐、戴着遮阳帽的农人,穿梭在一排排青翠欲滴的四季豆豆架之间,采摘、装筐,繁忙而有序。村民钟乾树是一名年近7旬的老菜农,今年他种的14亩地四季豆,从当天开始进入采摘时间。“今天的收购价是2.8元一斤,已经卖了一千多斤,都是卖往重庆,自己与那些批发商都合作了十多二十年了,是有销路保证的。”钟乾树说道。根据当前四季豆生长情况,进入四月底的时候,是长滩镇四季豆的采摘旺季。“按照往年的时候十多辆大货车排着队收购,全镇四季豆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预计在两三千万左右。”长滩镇农业中心主任周健说道,长滩中坝面积约3000亩,是沱江最大的冲积坝,水分充足,冲积土十分肥沃,每年6至8月为沱江洪水淹没期,自然形成水旱轮作模式,由于独特小流域气候和环境优势,还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是天然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以此为依托,长滩镇积极探索绿色蔬菜品牌创建,让更多群众认可长滩绿色蔬菜,实现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向更深层次推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毗邻沱江的咖啡“小院”在长滩镇,漫步在沱江边,微风吹拂脸庞,满目皆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更是一幅难得的美丽风景线。而位于其中的青禾文创田院示范点则更让人眼前一亮,久经风霜的土墙、木质结构的房屋、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将这里点缀成了别具一格的“农家小院”,在小院里约上三五好友,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之中,听鸟叫虫鸣,喝咖啡、吃烧烤和土鸡汤,享受一份难得的惬意时光。“自今年初运营以来,便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过来打卡。”周健高兴地说道,今年过年的时候,生意十分火爆,来的游客太多了接待都搞不赢,不仅如此,才刚开业的两个月的时候,周边农户自己养殖的土鸡都卖光了,所以说群众对这儿是十分支持的。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当地村民可以从中得到收益,另一方面则可以改善乡村面貌,扮靓和美乡村,提升乡村旅游质效。在打造好青禾文创田院,激活乡村新潜能上,长滩镇通过统筹整合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等资金,探索“财政资金+集体经济+社会资本”模式,盘活农户闲置房屋和撂荒地等资产,根据村庄规划和结合村容村貌明确庭院建设标准,由专业民宿经营者对小院进行亮化、美化、绿化风貌打造,通过社会化运营,带动当地生态农产品、民宿餐饮、传统文化体验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时根据年度经营状况对村集体经济、房屋所有权农户进行收益分成。

而由此持续推动农文旅有机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长滩镇对接下来工作有着明确规划,未来,将持续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资“渔岛”农文旅示范区,统筹谋划“稻作Space”、山地自行车赛、房车露营等“周末打卡点”,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长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紧盯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收入提升,以“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走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之路。(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刘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