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十周年。十年来,“两山”理论日臻完善,深得人心,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河北,作为一个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65.68%的省份,随着“沟域经济”的兴起,为河北省广大山区用好山场资源,摆脱贫困,趟出一条小康路。

【河北样本】

承德篇

承德“穷山荒山”变为“金山银山”

致富核桃种植视频_致富核桃种植技术视频_种植核桃致富经

塞罕坝之绿

处京津上风上水的河北承德,是京津重要水源地。15年来,一直秉持“把风沙挡在当地、把净水送给京津”的政治信念,坚持“以生态为核心、以民生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目前,该市有林面积达33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7%,昔日的“穷山荒山”,如今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承德的好山好水来之不易。坐落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全国最大人工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塞罕坝人在流沙和荒漠中,创造的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目前,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0%,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据中国林科院监测,塞罕坝机械林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20000—30000个,是城市上空含量的10到15倍,被誉为“挡沙墙”“制氧机”。塞罕坝的绿色崛起并非特例,是承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

彰显特色 倾力打造皇家型沟域经济产业

“盛世王朝背影稀,百年山庄举世谜。最是隆昌康乾景,遥遥一梦是今期。”一首贯穿古今的“定景诗”使沟域产业文化创意区——梦里山庄尽显皇家文化魅力。日前,双桥区《皇家型沟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被纳入承德市空间战略布局总体规划。承德市把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皇家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围绕市区350平方公里的山区沟域,打造以皇家文化为品牌的沟域经济产业。

承德市“八山一水一分田”,大部分村庄都坐落在沟谷内,仅市区周边可开发的沟谷数不下百条,山区沟域面积达35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双桥区沟域经济发展将采取“避暑山庄模式”和“皇庄模式”。避暑山庄模式将因山构室,以园林化手法整合“宫”、“苑”项目,融汇“理朝听政”与游憩等多功能为一体。按照皇庄、王庄、旗庄的历史沿革,将打造包括特色小杂粮、无公害蔬菜基地、特色林果基地、健康养殖基地等绿色食品特供基地,形成具有双桥“唯一性”标志的特色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平泉“沟域经济”撑起产业发展一片天

致富核桃种植视频_种植核桃致富经_致富核桃种植技术视频

山坡上散养柴鸡四处飞窜,栏圈里牛羊悠然哉走来走去;平地上双孢菇园区菌香四溢,五味子园区丰收在即……平泉县沟域经济发展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近几年来,平泉县依托山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悠久的契丹民俗文化和便捷的通达条件,大力发展“沟域经济”。通过科学规划,对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对生态绿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并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来资金与社会力量参与山区建设,探索出一种以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旅游休闲观光、民俗欣赏、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

石家庄篇

鹿泉区休闲旅游新农庄成发展亮点

致富核桃种植视频_致富核桃种植技术视频_种植核桃致富经

“沟域经济”是集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民俗旅游、种植养殖、观光农业发展于一体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鹿泉区在去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过程中,坚持发展沟域经济,并逐渐成为富裕山区农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抓手。

蜿蜒的白鹿泉沟贯穿整个白鹿泉乡地域,沿线村庄似珠子一般,分散缀在沟沿上。段庄村地处白鹿泉沟最西头,地势较高,四面环山。经过去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 升,村容村貌得到可喜变化,不仅外墙刷上了涂料、贴上了瓷砖,就连电线也都梳理整齐。村党委书记段贵福介绍,村子在周围山坡上栽种了300多亩的苹果、核 桃和寿桃,计划今年修好登山的台阶,方便观光游客采摘。

白鹿泉乡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单元,全面做好山、水、林、路、村的规划建设,重点整 治沟域内生态环境。该乡完成西胡申至谷家峪1.6公里的通村路建设,完成307国道至井陉界335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实现全乡14个村路灯全覆盖;完成 植树26万株,覆盖2000多亩山地,森林覆盖率同比大幅攀升;在原有9个景观水系基础上,继续对白鹿泉水面进行治理。

依托沟域改造,该乡区域内涌现出了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典型。在抓好白鹿泉、段庄、西杨庄3个省级重点村改造的基础上,该乡还全力打造郄庄、段庄2个环境卫生精品示范村。该乡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做好白鹿泉沟域的生态管护工作,把白鹿泉打造成省会“生态绿肺”。

行唐神树湾:山川沟壑成了城里人的“最爱”

4月初,春光绚烂,油菜花盛装迎客,在距离石家庄100多公里的行唐神树湾生态农业开发园,山坡上1000多亩苹果树下油菜花竞相开放,各路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今年春天,前来踏春赏花游客有上万人。

看着满园游客陶醉的表情,园主刘彦位心里乐开了花。2013年刚考察这里时,这片荒山杂草丛生、无人问津。“但是这里山水好,空气好,土壤、气候条件优越,是发展林果花卉业的风水宝地。”绿化荒山,种苹果、种核桃,刘彦位还不忘在树下种油菜花。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的黄,蜜蜂在花丛间翻飞嬉戏,引来游人无数。山上有树,树下有花。以花为媒,发展乡村旅游。“沟域经济”的建设者奉献的是田园诗般的美丽经济。

井陉守定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致富核桃种植视频_致富核桃种植技术视频_种植核桃致富经

地处井陉县南部深山区的测鱼镇,与“煤海”山西两县为邻却没有一家煤炭企业,遍地石头矿产丰富却没有一家矿山企业。“我们镇与‘煤海’山西两县为邻,扼守平涉线这条晋煤外出大通道,并且境内有丰富的大理石、沙矸石、硅石等矿产资源,但我们却拒绝发展煤炭、采矿企业。我们坚信,守定绿水青山,就一定能赢得‘金山银山’”。陪同采访的测鱼镇副镇长刘利健,他们正以项目为抓手,做精、做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休闲旅游业三篇大文章,打造人们心怡的花园子和放心的果盘子、菜篮子。

站在测鱼镇红土嘴村西边的山顶上向下望,一山两沟之间,一座座正在施工的建筑群拔地而起。“东边这条沟,这片建筑群是我们的生活、办公区,那片建筑群是各类功能猪舍;西边这条沟内的建筑群是集粪便、污水处理和沼气、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加工处理场;周围山坡上是我们的优种核桃和中草药种植区……”河北旭源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代春平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他们2009年底承包了这片2万亩的山场,建设集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为一体,年出栏商品猪13000头和猪仔2000头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目前基础工程已近尾声,年底准备投产。在发展集约化养猪的同时,他们还将进行原生态散养、特种养殖等多品种牧业产品生产试验。现在他们已着手准备注册自己的品牌,并申请纳入国家生猪繁育基地和有机产品生产企业名录,同时在京、津、冀等地大中城市筹备设立专卖店。

守定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资源为绿色工业、休闲旅游产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投资41.2亿元的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已并网发电。以甘陶湖、锦山为中心,融山、河、林、湖为一体,兼具休闲、养生、度假、疗养、观光、探险、红色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大锦山风景区也日益成为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和返璞归真享受田园生活、寻觅乡愁的首选,数以千计的当地农民吃起了“旅游饭”,仅有百十来户人口、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南寺掌村便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全村农家院发展到42家,年均纯收入6万元以上;200多名农民成为锦山旅游公司的工人,月均工资超过了2000元。

邢台篇

邢台打生存仗念致富经走生态路

初秋的太行山,绿波荡漾,林涛低吟。站在前南峪村山头俯瞰,水保林戴帽,经济林缠腰,水果林住坡脚,走进绿水环绕的村庄,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白墙、红顶、绿树汇成一幅山水画。

地处太行山区的邢台,曾因山而困。一片片荒山秃岭,无雨则旱、雨大成洪,百姓怎么脱贫?从最初“治山造田,打好生存仗,实现由荒变绿”,到“林果当家,念好致富经,实现由绿变富”,再到“转型升级,走好生态路,实现由富变美”,邢台市实施太行山区综合开发,一道道“生态经济沟”让穷乡僻壤变了模样。

前南峪村:打造山区发展新模式

致富核桃种植视频_种植核桃致富经_致富核桃种植技术视频

邢台前南峪生态村。

前南峪,曾经一贫如洗的穷山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经蜕变成生态新村。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开始探索山区发展之路,经过几十年探索,从最初的“治山造田,打好生存仗,实现由荒变绿”到“林果当家,念好致富经,实现由绿变富”,再到“转型升级,走好生态路,实现由富变美”,走出了发展“沟域经济”三部曲。

随着“沟域经济”发展,前南峪村围绕果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做文章,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抗大陈列馆,开发“红”、“绿”结合特色生态旅游。目前,已形成高效林果业为基础,绿色环保产业为骨干,旅游服务业为桥梁,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格局,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南沟门村:生态要保护,先得种好树

初夏,走进邢台县南沟门村,碧水村中过,绿树村边合。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小小的山村掩映在成片的树林和绿水中,满眼的翠绿和阵阵的凉风让人心旷神怡。依托村前水库,南沟门村发展起水面养殖和休闲垂钓,在原有拦水坝的基础上,新建三道拦水坝,全部蓄水养鱼种藕,形成了“两纵一横”的环村水系,打造出“北方江南”美景。村集体还将村里无人居住的老宅旧院统一开发成农家乐,让慕名前来的游客进得来、玩得好。

岗底村:产业升级,打造一村一景

在内丘县岗底村,曾经的苹果论筐卖、论堆卖,甚至论车卖。如今“富岗”牌苹果论个卖,上等苹果一个卖到100元。去年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2.6万 元。为带领山区农民靠山致富,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扎根岗底16年,经过精心培育和反复试验,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了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果农就像工 人在果园里生产苹果。他们还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从果园到餐桌全程监控。

10多年山区综合开发不懈努力,岗底村6000多亩山场的“三沟两峪一面坡”,变成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优美景区。生态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岗底村的家庭旅馆发展到72家,全村年旅游门票收入860万元。

坚持走生态路。今年邢台投资15亿元,建设10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涵盖果品生产型、林下产业型、观光休闲型、农产品深加工型4种模式,这些示范区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北店村:治山造田,让荒山变绿

北店村,邢台县宋家庄镇的一个小山村。回忆过去光景,老村长霍梅书深有感触:“吃粮靠救济,花钱靠接济,穷啊!”荒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村里人靠打点麦子,给别的村栽核桃树赚钱,1994年人均纯收入才200元。

“脱贫先治荒山。”到前南峪、岗底等先进村学习后,霍梅书坚定了信心。他带领村民挖出30多万米水平沟,平整出3500亩山场,种上了7万株板栗、1.4万株核桃树,在2200亩山场种植了9万株经济林。荒山绿了,致富希望来了。2001年,村集体栽植的50亩苹果树试种成功,霍梅书动员群众利用山地、整治河滩地种果树。短短几年,仅苹果树就种植了1200多亩,四成以上农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

临城:沟域经济富农家

临城有三分之二面积处在太行山浅山区的丘陵地带,这里的山地土层很薄,单纯开荒种粮,效益差不说,还破坏生态环境。经过调研,该县对丘陵地带的片麻岩进行大规模深度挖掘和平整,种上了核桃树。昔日不适宜耕种和造林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走出了一条太行山区、丘陵地带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临城县瞄准市场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采取抓基地、抓加工、抓龙头、抓品牌等措施,大力发展薄皮核桃、苹果等高效林果业,建设生态效益型农业,向绿要富。目前,全县薄皮核桃种植辐射8个乡镇180多个村,累计达20万亩。在绿色品牌战略的推动下,涌现出山水农产品公司、“三秋”果业公司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据统计,近年来,临城累计治理荒山30余万亩,实现了全县8个乡镇都有“花果山”的目标,改造后的荒山一年效益就达10亿多元。

根据太行山区综合开发规划,到2020年,邢台市将高标准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45处,总面积52.5万亩,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经济沟建设全覆盖。邢襄巍巍太行,正在加速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