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到栾川县陶湾镇松树台村没有直达的汽车。近日,我们一大早出发,换了3次交通工具,下午快3时才到达松树台。
市工商局驻栾川县松树台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贾敬献和何拥军笑呵呵地说,这叫曲径通幽,别看路途曲折,可村里自有一番美景。
“贾敬献和何拥军来松树台村才一年多,能给松树台带来多大变化?”记者正寻思着,忽然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松树台村村委会主任刘平建说:“那是今年7月投产的铁选厂。没想到吧,咱穷村现在也有工业项目呢!现在村里有15家这样的铁选厂,还有3家马上就要投产,18个厂的总投资有1500万元!这铁选厂就是贾敬献和何拥军指导俺们搞的,他们可是俺们山村致富的‘引路人’!”
“18家铁选厂,需要复选工、破碎工、装卸工等600多人,除老弱病残外,松树台村一多半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脱贫,不成问题!”刘平建拍着胸脯显得挺自信。可村里人都知道,刘平建的这份自信是驻村干部来了以后才有的。
这些年栾川县各村都在开发矿产资源,不少村借天然优势建设项目走上致富路,松树台村却没能发挥优势。为此,刘平建经常耷拉着脑袋闷头抽烟。
2004年8月,贾敬献和何拥军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松树台。他们能有多大能耐?起初,村民们对上级的安排并没有多大兴趣。山里人家住得分散,从村头走到村尾得一个小时,看他俩一天到晚走了东家访西家,大家都不知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过多久,一份1万余字、包括50多条建议的调查笔记拿了出来。其中提到的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让村民们眼前一亮:依托周边村、镇矿产资源,招商引资,建立选矿加工厂,解决富余劳动力转化问题,和周围村子形成“一条龙”生产线。
这些建议是纸上谈兵,还是能让梦想成真?
2004年9月,河北省邯郸市个体老板杨元会想在陶湾镇投资,贾敬献和何拥军听说后感觉机会来了,便召集大伙一起商议怎样把这项目争取过来。要吸引投资,环境自然是最重要的。俩人常常跑去和投资商东拉西扯,听听对方的意见。看他们这么热心,村民们也不甘落后:大家热情高涨地集资修路;选矿厂用水量大,村民们一寻思,那就把原来流经村里的小河改道;建工厂要占地,咱村没别的优势,就在价格上给人家优惠……
选矿厂不就需要这样的投资环境吗?于是一个投资200多万元、日产铁粉400吨的铁选厂建了起来,一下子就安排了45名村民到厂上班。
无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孩子怎么办?贾敬献和何拥军将有外出打工意愿的女孩人数统计后,利用自己的关系到市区联系,安排20多个女孩到市里一家印刷厂工作,月工资500多元。
松树台村小学的教室不能遮风避雨,6个年级的学生还得合班上课。贾敬献和何拥军向市工商局反映情况后,市工商局党组立即决定筹资建校。没过多久,一栋两层共6间教室的新教学楼盖了起来。2005年5月,他们又联系市工商局和市图书馆等单位为学校捐献1台电脑、2000册图书等价值1万元的物品,还先后为孩子们送去了价值6000多元的书包、作业本、篮球、羽毛球等。
当贾敬献和何拥军在校园里介绍情况时,记者不时听到有孩子跑过来喊:“贾老师,何老师!”一问才知道,俩人到村后得知学校缺教师,孩子们除了语文、数学外就没机会学习其他课程,便主动包揽了学校的社会和自然课。
听说记者想了解驻村干部在这儿办的好事儿,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一边张罗着让记者吃柿子,一边说:孩子们上音乐课的风琴是他们找人捐来的;去年重阳节,村里每个65岁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他们送的太空被;去年春节,他们给村里的贫困户、军烈属送来粮油和棉被……
(记者 李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