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近年来,泰安新泰市楼德镇先行先试,以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肉鸭企业龙头为引领,通过产业融合、产业聚集,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畜牧业示范窗口,蹚出了一条以肉鸭产业为主导的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全镇从事肉鸭产业的从业人员将近1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实现了共同富裕发展。

链式思维 打造肉鸭全产业链

早些年,楼德镇就因气候适宜,周边屠宰市场需求大等优势条件自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肉鸭养殖业,肉鸭养殖户众多,到2017年,肉鸭养殖散户达到了200多户。但彼时的楼德镇肉鸭养殖产业还处在传统养殖模式,自由发展状态,面临规模小、分散发展、污染高、不可持续等问题。养殖户徐龙回忆说:“以前在家里养殖都是简易棚,两边儿用塑料布围挡起来,夏天蚊蝇比较多,污染重。”

2013年后,楼德镇依托天信农牧等龙头企业,采用了工业化产业链式思维,对传统肉鸭养殖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对此,楼德镇党委书记陈凯说道:“在新时代发展新农业产业,我们要摒弃过去的小农思想,单人单干,效率低,不成规模,难以形成大的效益,而采用产业链式思维抓农业,则可以把养殖肉鸭这件事变成一个大产业,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进行系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的闭环式发展。”

从最早2013年天信农牧建设第一间肉鸭屠宰加工厂开始,逐渐布局新建标准化、规模化种鸭场、高标准生态智能肉鸭立体养殖棚舍……如今将近十年过去,楼德镇逐渐形成完整的肉鸭养殖产业链,发展起了以肉鸭为核心的从种鸭养殖与孵化、商品鸭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物流、仓储、技术推广的一条完整产业链。通过畜禽生产、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物流、仓储、技术推广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楼德镇使得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在传统肉鸭养殖模式中,鸭粪形成的高污染问题一直是行业内的瓶颈问题,对此,陈凯说道:“鸭粪处理是行业难题,谁解决了鸭粪的问题,谁就能将肉鸭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楼德镇发展肉鸭养殖产业链的过程中,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鸭粪的有效处理和应用又逐渐成为新的问题。

2019年起,天信农牧将鸭粪通过脱水、发酵、烘干、除臭等工序制作成有机肥,年产颗粒有机肥8万吨,其中一部分直接销售,而另一部分则用于园区农业种植,由此从鸭粪延伸出来结合种植业,又形成了肉鸭养殖加工销售以外的另一条产业链,即肉禽养殖→畜禽粪便+秸秆→有机肥→果、菜、粮节能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废物变宝。

通过这一创新发展模式,楼德镇将肉鸭养殖基地与周边农田相互结合、连片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种植特色高端果蔬,打造高效高产生态示范农业区,实现以养促种、农牧共赢的局面。据了解,目前楼德镇已经建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3处,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园区内以种植山农酥梨、猕猴桃、苹果等果树为主,实行生态养殖与生态种植相结合,农业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流动。

在其中一处生态循环产业园内,只见通过鸭粪有机肥种植出来的苹果已经挂满枝头,个个红硕饱满,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我们每一亩果树中都使用了40方的鸭粪有机肥,通过有机肥种植的水果,没有施化肥,糖分更高,还可以涵养水源,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果蔬附加值,卖出的价格更高,也让人吃得更放心!”。

首推智能立体养殖 树立行业典范

在过去传统的肉鸭养殖模式中,鸭子们大多挨挨挤挤住在一个简易棚中,需要养殖户定时人工加料加水,鸭粪堆积在简易棚中,臭气难掩,鸭农处理鸭粪较为简单粗暴,极易产生环保问题。环境污染、效益低等成为肉鸭养殖行业共性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养殖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一行业难题, 2017年起,楼德镇依托天信农牧通过与国内行业龙头交流、与科研院所合作等形式,不断探索,反复实验,在国内最早成功推出了全新的肉鸭养殖模式——生态智能立体养殖模式,树立行业典范,实现了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跨越。肉鸭们一改往日的“寒舍”,住上了“高档四层小楼”。

走进全国最大单体肉鸭养殖基地——新泰市楼德镇天信农牧现代农业产业园西营基地,经过一道严格的消毒程序,进入其中一座密闭的智能立体笼养肉禽棚舍。

只见四层立体笼上,航车徐徐前行正在往鸭笼前端的料槽内精准“吐出”饲料,鸭棚内水槽也是经由统一水管自动滴水,鸭子产出的鸭粪直接掉落在铁笼下方的传送履带上进行初级干湿分离处理,再定时输送出去进行统一处理,所以整个鸭棚产生的鸭粪味道也微乎其微。鸭棚后端,四个巨大的风机滚动着风轮以控制整个棚舍的温度和湿度。

在如此智能的棚舍内,刚到5天的新一批小鸭子们在嘎嘎叫着,时而聚到水槽喝水,时而探出小脑袋啄食,时而闭目休憩,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也许就是鸭子们的“梦想家园”了。

西营基地厂长刘福涛说,“我们通过智能化手段让鸭子住上最舒适的环境,这样生长出来的肉鸭长得快长得好,在我们基地像这样的高标准养殖舍有20个,一个智能大棚每年可以出栏达到8批次,达到480万只,我们这一个基地的产值一年就能达到1.2亿元”。

据了解,和传统的简易鸭棚不同,智能立体笼养肉禽棚舍是一种高标准、高规格、智能化、生态型的养殖模式,可实现从雏鸭出壳到出栏上市全程质量控制。该养殖模式实现了通风、加料、饮水、温控、光照、清洁等生产全自动智能控制。

天信农牧副总经理鞠圣文介绍说,智能立体笼养肉禽棚舍拥有30余项专利,其优点很多,一来可以节省人工,一个棚是3万只鸭子,只要一个人就够了,如果是用其它的模式,可能得需要三四个人。而且传统养殖模式每平方米面积可以养殖6-7只鸭子,而立体养殖模式则可高达20只鸭子,大大降低成本,还提高了肉鸭的成活率。

2019年,肉鸭智能立体笼养模式被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在山东省推广并列入泰安市改革办创新项目。

为进一步加强智能管理,2020年,天信农牧投资2600万元建设大数据中心一处,通过大数据对家禽生长环境及各生长阶段的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又进一步提高养殖和管理的能力。

楼德镇通过肉鸭立体养殖示范小区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促进肉鸭行业从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从廉价型向优质型转变,从数量耗能型向绿色安全型转变,加快了新泰市畜牧产业的迭代升级,对肉鸭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据了解,截至目前,楼德镇天信农牧投资3.2亿已建成投产150余栋智能立体笼养肉禽棚舍,存栏肉鸭450万只,年出栏4000万只,其标准化立体养殖规模排行全国第一。

回归初心 奔赴共同富裕

当下,正值鲁丽苹果的成熟季节,在楼德镇300亩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北林果园内,东岭村55岁的张洪亮顶着热烈的太阳,熟练地一手拿剪子剪枝,一手托住红透饱满的有机苹果放进筐中,丰收的喜悦喜上眉头。

过去,张洪亮和其他村民一样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他说:“我到过青岛,威海,去不同工地打工,生活不稳定,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怪想家哩”。

随着楼德镇这些年发展肉鸭养殖业和鸭粪生态循环农业,越来越多工作岗位面向村民放开,吸引着像张洪亮这样的楼德人回到家乡,在家门口直接就业。这也是楼德镇这些年来在发展肉鸭产业路上一直秉承的不变初心——共同富裕。陈凯说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政府这些年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肉鸭产业,最终落脚点就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土地上富起来,过得越来越好。”

张洪亮回到家乡,直接在村子隔壁的北林果园工作,负责照顾果园里种植的山东酥梨和鲁丽苹果,日常给果树剪枝,施肥,除草。谈起这份工作是否满意,他黝黑的脸上笑了起来,“我们只需要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下来3900元呢,离家又近,每天中午下午都可以回家吃饭,很是满意。”除了这一份工资收入,张洪亮家里的3亩丘陵土地通过流转给企业,每年还能拿到2400元的流转费。

在楼德镇,单单一个300亩的北林果园就吸纳了20位像张洪亮这样的村民在此工作,若是到农忙时节,还会招收大量周边村民,为周边带来了不少就业的机会。

村民除了直接就业得到固定工资收入,还可以通过棚舍共建入股或者合作与公司形成肉鸭养殖联合体,获得更高投资分红收益。楼德镇的徐龙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每个月,他不仅仅能拿到作为养殖工人的工资9000多元,还能以养殖大棚投资者的身份拿到70%的利润5万元,一年下来收入高达50万元。

每天他六点半就起身到智能立体鸭棚巡视,通过按键操作给鸭子加料,加水,忙得乐此不疲。忙活间隙,他说道:“五年前我是一名普通鸭农,自己在家建简易鸭棚,一栋鸭棚只能养殖3000只鸭子,每月只有5000收入,一年算下来刨去成本只有六七万元,如今这样翻了十倍的收益是不可想象的。”截至目前,有近200个像徐龙一样的楼德镇农户加入到肉鸭养殖联合体,实现了从养殖户到创业股东、到小老板的华丽转身,户均年增收30余万元。

天信农牧总经理鞠圣文说:“围绕着我们我们整个肉鸭产业链,从肉鸭屠宰,抓鸭,肉鸭养殖户,肉鸭加工到物流,循环有机农业,衍生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了解,目前楼德镇从事肉鸭产业的从业人员将近2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

此外,天信农牧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为楼德镇东营村等农村基础建设与教育事业投入500余万元,并采取入股分红、物资帮扶、安置就业、公益助学、富民生产贷等多种方式参与楼德镇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帮扶贫困户4000余户、7000余人,投入扶贫资金1200余万元。

2022年4月2日,楼德镇依托天信农牧为核心企业,依托肉鸭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申报成功,这意味着楼德镇的肉鸭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过程,已成为造福楼德镇的农业主导产业。

乡村振兴的道路永无止境,楼德镇党委书记陈凯说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肉鸭熟食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打通全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加强和山东高速环保产业集团强强联合,开展粪污新能源合作,让楼德镇的每一只肉鸭成为实实在在的百姓致富鸭。”(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吴修波 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