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国杨梅发展大会2023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启动,26届仙居杨梅节暨仙居美食大赏开幕式同时在台州市仙居县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举行。
当天,各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杨梅产业发展;“梅”老板带着自家产品前来赴会;快递行业从业者带来杨梅运输的最快方案。此外,现场还设置了41个美食展位,向八方游客展示美味的仙乡小吃。
仙居有着“中国杨梅之乡”的美誉,近30年来,历届仙居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县一品”发展战略,始终把杨梅作为增收果、致富果,不断延长杨梅产业链,提高杨梅种植水平,持续推动杨梅产业向“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杨梅致富路。
护品牌,给足仙居人吆喝的底气
目前,仙居共有杨梅种植农户3.3万户、杨梅合作社450家,朋友圈“卖杨梅”刷屏的背后,是仙居全民对参与杨梅季狂欢的热情。
帮朋友卖杨梅,给亲戚打广告,做个中间商……家中没杨梅的仙居人总能找到自己与杨梅的连接点。
“仙居杨梅越有名,我们就越要保护好这张金名片,给足仙居百姓吆喝的底气。”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水星说。
保护金名片首要任务就是对内强化质量监管。
近年来,仙居县推行农产品销售合格证制度,健全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发展生态复合栽培等绿色技术,创建全国种养循环试点县,13.5万亩杨梅被认证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
“杨梅期,仙居的所有杨梅农户都不能自行购买农药,由政府统一配送农药,同时,每个村都有监管员,每个乡都有护卫队,严格管控农户行为,检测不合格的杨梅,绝对不能上市。”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吕君连说,2022年,全县杨梅统防统治面积已达到8.9万亩。
此外,仙居还通过打造亲农在线应用,通过互联网系统,联通气象、温度、湿度等,给农民增加了决策工作,提升农民生产种植技术。
在对外品牌管理上,仙居推出了“神仙大农”区域农业公用品牌,与仙居杨梅品牌实行母子品牌运营、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仙居杨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针对冒充仙居杨梅的外地杨梅,仙居坚持开展“仙梅打假专项行动”,牢牢捍卫仙居杨梅的口碑。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仙居杨梅产值已突破10亿元,其品牌价值高达24.98亿元。
提质量,智能大棚种出“百元”杨梅
在多数仙居杨梅农户还在准备荸荠种杨梅上市的时候,乌岩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铭程已经为自家东魁杨梅的采摘、发货忙得团团转。“大棚杨梅上市早,品质高,相应的价格也更高,能卖到100元一斤。”朱铭程说。
从县城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便来到朱铭程的合作社,一筐筐从山上新鲜采摘的杨梅,经过分拣、真空包装、装箱等步骤,再由快递上门收走,发往全国各地。
“那里就是我家的大棚杨梅。”顺着朱铭程指的方向,在高山上,白色的大棚连接成片,面积近五十亩,这就是仙居最大的大棚杨梅种植基地。
朱铭程介绍,在大棚中间处有一个智能温控仪,可以通过控制棚布的开关,对温度进行精准调控。控水、控温、控湿,精准把控的环境,培育出了个头更大、品质更高、成熟期更早的仙居杨梅。2022年他做了接近三十亩面积的大棚杨梅,耗费了两三百吨钢材,投入逾300万元。“虽然成本高,但是带来的回报也不低,目前大棚杨梅还是比较畅销的,明年我打算搭建二代大棚,目标是实现杨梅基地大棚全覆盖。”朱铭程说。
“近几年,我们在不断推广智能大棚,对建造杨梅智能大棚的农户进行补贴,目前,仙居杨梅智能大棚面积已接近千亩,此外,我们还设立了52个杨梅气象监测点,还有杨梅病虫情报预警点,杨梅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仙居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世军说。
强产业,多举措写好“40%”文章
“美食大赏”活动无疑是2023年仙居杨梅节的一大亮点。在众多美食中,“梅飞色舞、念念不忘”杨梅宴13道菜品,杨梅“青”饮食14家,食品46种格外吸睛。
其实,从仙居杨梅节的发展上,不难看出仙居杨梅产业的未来趋势——从一开始的单一杨梅展示,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杨梅制品亮相展示,杨梅加工品、杨梅餐饮的热潮已经涌来。
据悉,仙居杨梅年产量的60%是用作鲜果销售,还有40%是进行加工,做成各类杨梅制品。
为做好这40%的文章,仙居投资近亿元打造两条国内首创的万吨级杨梅深加工生产线,深加工产品类型达30多种,有效提升了杨梅的附加值。
同时,仙居积极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杨梅制品开发,例如仙居本土企业浙江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其他企业共同研发,推出高端冰品“一枝杨梅”——“棒冰型的杨梅果”,成为“一城一物”的首推产品。
如今,仙居杨梅加工逐步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涌现出多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成功开发出杨梅干红酒、杨梅利口酒、杨梅原汁、杨梅醋饮、杨梅浓缩汁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目前,仙居共有杨梅深加工企业19家,年加工转化能力4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5亿元,直接促进梅农户均增收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