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颗粒入仓。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屯垦队镇屯垦队村,农民正在将起获的马铃薯装上卡车,运向四面八方,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可见马铃薯丰收的景象。9月23日,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2023年乌兰察布“薯都之秋”农牧民丰收节暨马铃薯产业大会在商都县召开,通过商品展示、“薯王”大赛,聚焦马铃薯产业,广泛开展交流合作,12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8亿元,马铃薯全产业链效能释放出新的生命力。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作为保障自治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承载着产业振兴、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梦想和希望。乌兰察布市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自治区为乌兰察布市确定的“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目标,科学制定《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做强种薯、做优鲜食薯、做精加工薯”为目标,持续强化马铃薯上中下游产业链融合,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扩种增产、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科研创新“五大提升行动”,通过构建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三个中心、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园、三个集中区、五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带”,马铃薯产业在快速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提效增值,产业优势和效益进一步凸显。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商都县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县”,乌兰察布市被自治区农牧业厅授予“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荣誉称号。
“乌兰察布马铃薯”连续6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去年,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超63亿元。今年,预计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80亿元以上。
多链条齐头并进产业衔接更加紧密有效
乌兰察布市地处北纬41度,平均海拔1400米,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土壤洁净,自然气候特点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是国内公认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这里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高达25%以上,淀粉、VC、矿物质含量高于其他地区,醛类芳香物含量更高,声名远播、备受好评,已成为区域标志性农产品品牌。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乌兰察布市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
从良种繁育、品种选用种植到有效布局马铃薯加工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在打造“中国薯都”的不平凡历程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前端链、中端链、后端链齐头并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3年乌兰察布“薯都之秋”农牧民丰收节暨马铃薯产业大会通过商品展示、“薯王”大赛,聚焦马铃薯产业,广泛开展交流合作,12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8亿元,马铃薯全产业链效能释放出新的生命力。
在商都县福景堂公司的封闭式可观摩车间里,现代化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将土豆“吃干榨净”。在希森公司,参观的人们在体验一种可以生吃的紫薯后,被马铃薯新品种的口感和营养所吸引。
乌兰察布市立足资源禀赋,借势京蒙协作契机,消化吸收先进地区的管理技术理念,脱毒繁育、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储藏、社会化销售“五位一体”全产业链有效推进,蹚出了一条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新路子,为切实打造样板示范区提供了“硬核”支撑。
大会承办方商都县创新开展“四个带动”,依托地处“中国薯都”核心种植区的优势,联结希森公司,以“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脱贫户)”模式,打造集马铃薯种植、仓储、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特色农业项目,马铃薯经过鲜切包装后直达北京市场,带动了周边大批农民实现了增收,成为当地产业联动振兴乡村发展的典范。
数据是衡量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是解读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马铃薯产业的扎实推进,让发展的底盘更加坚实。在前端链,全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40万亩,有16家种薯企业,组培室面积9.96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气雾培面积123亩,居全国第一;网室面积4146亩,居自治区第一,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0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20亿粒,马铃薯“种子工厂”提高了繁育能力。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100%,“看禾选种”平台的试验示范,推动马铃薯提质增效行动进入新阶段。
在中端链,已形成以企业生产带动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拉动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种植的发展格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优势转换,马铃薯产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业已形成。
一组又一组的数据勾勒出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态势。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3.5万亩,其中希森6号、中加7号等鲜食薯101.5万亩,大西洋、麦肯等加工专用薯23万亩,种薯繁育面积达19万亩,种植效益明显提升。马铃薯提产增效试验示范成效明显,向自治区争取2个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和2个优质高效增粮行动项目,分布在四子王旗、商都县、察右后旗和察右前旗的试验示范面积达到6万多亩。试验田集成推广马铃薯高垄栽培、浅埋滴灌、测土和测叶柄精准施肥以及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高产技术应用,多项生产技术模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后端链,聚焦加工营销,统筹发力,积极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其中薯条薯饼加工企业4家,淀粉全粉加工企业25家,鲜切、土豆粉、马铃薯醋、马铃薯馒头等其他加工企业8家。马铃薯加工转化率达到45%,薯条薯饼加工能力、淀粉加工能力实现大幅跃升。蓝威斯顿公司12万吨薯条薯饼加工、薯都凯达速冻薯条二厂一、二条20万吨速冻薯条加工生产线等8个新建项目将在年内陆续投产。新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全市马铃薯薯条薯饼加工能力将达到88.3万吨、淀粉全粉加工能力达到49.9万吨,届时,乌兰察布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薯条加工基地和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
多举措谋篇布局示范区规模集聚效应凸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乌兰察布市紧紧围绕2023年初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支持乌兰察布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高站位、多举措谋篇布局,明确总目标、确定总任务,全力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个中心”——马铃薯科创中心、电子交易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初见成效。“三个基地”中的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已初步建成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商都县已具备建设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条件,目前,“三个基地”马铃薯脱毒苗生产能力达到8亿株、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16亿粒。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商都县自治区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产业园”成为产业功能区。
察右前旗薯条薯饼加工集中区、商都县和化德县薯淀粉及变性淀粉加工集中区、兴和县鲜切薯菜品加工集中区“三个集中区”,成功争取到马铃薯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蓝威斯顿、福景堂、中加公司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后续效益明显。目前,察右前旗薯条薯饼加工集中区、商都县和化德县薯淀粉及变性淀粉加工集中区已初具规模,兴和县鲜切薯菜品加工集中区积极招引相关项目落地,相关产业集聚持续发挥强大效能。
四子王旗、商都县、兴和县、察右后旗、察右前旗“五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带”,明确了以脱毒种薯应用、绿色种植、智慧田管等为核心的标准化种植主体和示范品种,共落实马铃薯千亩以上种植示范片区63个,示范作用正在显现,逐渐形成“万亩薯海、田园画廊”农文旅融合新景观。
乌兰察布市在推动优质高效种植示范、支持旱地种植优质马铃薯、带动种植加工增产增效上创新探索出一整套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同类型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样板和借鉴。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深入,到2025年,乌兰察布市将最终实现专用薯品类突出、种植标准规范、加工深度延展、流通体系完善、科研创新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
多手段创新机制将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支持种薯繁育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实施单产提升工程、扶持产地建设现代化冷藏保鲜设施、提升马铃薯品牌影响力、加强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强化全产业金融支持”。自治区针对马铃薯产业制定了“六条政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资金保障举措,奖补范围广、力度空前。因此,全市上下信心倍增,决心创新运用激励机制,真正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农为邦本,食为政首。为推动自治区由马铃薯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迈进,乌兰察布市聚焦“马铃薯百亿级产业扩规提质”目标,认真梳理国家、自治区、市级共14条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对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个人自主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年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品种,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年推广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品种,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在相关政策的激励扶持下,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育种、种薯生产、种植和技术运用、仓储加工及销售等全产业链稳定协调推进跃上新台阶。
察右前旗与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形成“企业+科研院所+创新主体”马铃薯研发创新联合体。兴和县将产业链向生产、流通、研发、服务等领域发展,实现了马铃薯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北大荒薯业的入驻带动延伸当地马铃薯产业链,助推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国首个马铃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薯联网将种植管理、交易、金融、服务四大业务板块融合,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金融化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市、县、乡马铃薯市场销售和仓储物流设施体系推进订单式生产、网络化采购、物流式配送,通过创建京津冀“中央厨房”供应基地,推动产品进京。“原味乌兰察布”“乌兰察布马铃薯——好土豆非你莫属”品牌知名度正在深入人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未来,乌兰察布市将继续聚目标、理思路、明方向、谋举措,扎实推进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进程,以持续推动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向乌兰察布市举办202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