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榆林地区是陕西省羊养殖的重要基地,拥有悠久的养羊传统。近年来,榆林市的养羊规模保持在1000万只左右,存栏量占陕西省羊存栏量的60%左右,成为全国羊肉和羊绒的重要产地。6月25日至8月30日,动科学院赴陕西榆林绒山羊产业暨红色文化调研团来到榆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团队发现榆林绒山羊养殖仍存在问题,传统的散养模式导致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防疫条件差;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绒毛产值占比较低;养殖规模较小,育种和疫病防控水平有待提高。大家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提供技术培训,推广种养一体化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建设大数据中心,发展羊产业文化等。
【关键词】陕北绒山羊 羊养殖问题 乡村振兴
一、调查背景
陕西省榆林地区历来就有养羊传统,养羊历史久远。早在秦汉时期,榆林就有“水草丰美,土宜畜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和“畜牧为天下饶”的记载,近10年来,榆林全市羊子饲养量一直稳定维持在1000万只左右,存栏量维持在500万~600万只之间,占全省羊存栏量的60%左右,羊肉产量6万吨左右,约占全市肉类总产量的30%,占陕西省羊肉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榆林因此成为全国优质绒山羊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羊毛防寒服研发与生产基地、陕西省肉羊生产基地、全国非牧区养羊第一大市。
横山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全区地貌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32.2%,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51.3%,中部为河谷川地,占16.5%。横山还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还是著名的古边塞重镇和革命老区,全区总土地面积4333平方公里,牧业用地250万亩,主要河流属黄河水系,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国家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精神要求,结合国家西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省、市政府“十三五”规划战略,横山区人民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以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化为主导,构建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横山羊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横山羊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到“十四五”末,羊子饲养量达到36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3万吨,形成横山羊肉、横山绒山羊、横山羊绒三大品牌,建成全国羊产业品牌名区,实现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目标,着力打造榆林乃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影响,榆林市横山区上下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发展,大力实施中、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紧扣“三区两地”建设目标,有效应对各方面压力挑战。2023年5月6日区政府信息办统计显示当前羊存栏96.76万只。
“领头羊计划”(Bellwether Development Program,BDP)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和安徽科技学院等国内13所高校共同发起的动科相关专业羊生产方向的三全育人学生培养平台,以培养羊专业方向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融入社会能力为核心,依托校内外资源,为我国羊产业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强的领军人才。同时搭建羊业科技及人才培养信息共享平台,联盟全国主要高校共同实施“领头羊计划”,共同探索“融合第一、第二课堂培养行业领军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动养羊行业健康发展。设立不同品种不同羊生产类型的实习基地,在高校教师、羊全产业链企业负责人的共同指导下,对学生实施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活动。鉴于此,动科学院赴陕西榆林绒山羊产业暨红色文化调研团前往榆林市开展产业调研活动并前往横山区多家种养一体示范性养殖场和马家梁标准化养殖小区参观学习,就陕北白绒山羊发展情况进行座谈交流。
图片:团队在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合影
二、调查目的
1. 通过此次三下乡调研,了解榆林市绒山羊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2. 通过对榆林横山陕北绒山羊产业以及内蒙古绒山羊产业的调研,为我国的绒山羊产业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3. 通过“领头羊”计划搭建的动科相关专业羊生产方向的三全育人学生培养平台培养羊专业方向学生的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融入社会能力,依托校内外资源,为我国羊产业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强的领军人才,同时搭建羊业科技及人才培养信息共享平台。
4. 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并提升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羊专业相关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不断提升学生个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身体素质、领头素质和团队精神。
图片:队员在横山起义旧址前学习
三、调查方法
(一)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在开展调研活动期间,调研小组成员通过图书馆平台查阅文献,了解绒山羊产业相关研究成果,对产业现状进行初步了解。
(二)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是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本次调研活动调研团成员前往榆林市横山区开展产业调研活动。通过在横山区羊产业发展中心的学习,队员们对白绒山羊产业在陕北地区乡村振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自身所学专业所承担的使命也有了明确的认知。同时调研团内蒙分队,前往内蒙古金莱牧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调研学习的过程中,团队学生深入到生产实践一线,了解真需求,发现真问题向着成为一名具有“领头羊”精神的新时代科技人才而努力。
(三)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团队来到马家梁陕北陕北山羊产业园,与横山区畜牧兽医局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陕北白绒山羊发展情况进行座谈交流。
图片:横山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梁国文向大家介绍餐桌上的羊文化
四、现状
(一)产业经济发展
据2023年4月11日榆林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25亿元,增长4.6%;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5%,畜牧业产值159.68亿元,增长2.9%;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3%,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
据2023年5月6日横山区信息办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50亿元,增长14.0%,高于全市8.4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3.16亿元,增长4.9%。其中,畜牧业带动作用明显,完成18.42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34.7%,增长2.8%;羊出栏63万只,下降0.1%;羊存栏96.76万只,下降2.1%。
图片:衡山县经济概况
(二)绒山羊产业现状
绒山羊在全球的分布主要位于北纬25°—55°的区域之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这4个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山羊饲养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主要的羊绒生产国家,拥有20个绒山羊的品种( 约占世界60% ) ,其中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和陕北白绒山羊以其优质的绒毛品质和高产的羊绒量而享誉世界,为我国优秀的绒山羊品种。我国作为绒山羊养殖的大国,凭借着发展山羊绒产业的独特资源优势,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生产国、加工国和出口国,绒山羊的存栏量和产绒量均居世界第一。[1]
陕北白绒山羊耐粗饲、适应性强、省草料、易饲养,具有产绒量大、绒纤维长度细度、产肉性能、频密产羔个体等特征。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延安两市的各县区,其中,榆林市的陕北白绒山羊存栏量约占陕北白绒山羊总存栏量的90%。榆林市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地区(榆阳区、神木市、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区)的陕北白绒山羊存栏量占到全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存栏量的80%以上,占整个陕北白绒山羊总存栏量的70%以上。[2]
图片:队员们切身体验养殖过程
(三)存在问题
1.长期以来,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的主要模式仍以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传统的生产方式存在生产粗放、羊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防疫条件差、环保意识不强、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陕北白绒山羊产业的发展。[3]
图片:工作人员曹如幸向队员们介绍养殖小区的发展模式
2.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绒毛产值占比依然较低2022年度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尤其是饲草料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养殖总收益仍以出栏羊收益为主,绒毛产值占比较少。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团队调研数据,2022年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平均每只养殖成本分别为703.44、1 163.74、 1 098.93元,养殖成本构成项目中,饲草料费用及死亡损失分摊占比较高。2022 年调研地区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的养殖总收益分别为每只1 106.38、 1 975.22、1 695.72元,纯收益分别为每只402.94、 811.48、596.79元。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产值分别为每只88.62、12.40、363.00元,在各自总收益中所占比重较低,分别为8.01%、0.63%和21.41%。[4]
3.各家养殖规模较小,在育种、疫病防控、饲喂管理,尤其在自繁母羊配种等方面均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技术较为落后。
五、解决方法
1.通过涉农高校及当地政府机构搭建技术培训平台,为小规模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加强家庭农场负责人、合作社管理人才等的职业培训,为自动化设备购买提供指导,帮助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优化管理方法,推动向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
图片:团队与横山区畜牧局合作共建大学生社会基地
2.陕北种养一体化养殖模式下,养殖户将自有土地产出作为主要饲料来源,主要饲喂玉米秸秆,黄豆秸秆等,辅以山间野生的柠条、沙打旺等作为补充。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成本大大降低,收入显著增加,秸秆等农副产品也可得到有效利用。同时结合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青贮饲料生产、保存技术,对养殖户的饲料营养配比、贮存进行改进指导。向养殖户科普益生菌等饲料添加剂对养殖的帮助。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制剂可以达到促进饲料消化,改善胃肠道减抗,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应激等的作用。
图片:指导老师杨雨鑫老师与队员参观饲料加工设备
3.健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相关管理制度,引导合作社依法设立规范运营。特别是在土地流转、产业化创新经营机制、财政税收、金融 信贷、补助奖励、项目资助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帮扶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注重培育优秀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4]
4.持续建设发展横山羊产业大数据中心,将养殖、生产、流通、环境资源等各项指标,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实现种羊繁育、科学养殖、疫病防控、标准化屠宰、产品深加工的全过程规范化监管,提升大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及时性,推动智慧化牧业的发展。
图片:调研团参观横山羊产业大数据中心
5. 发展特色羊产业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产业品牌知名度,开拓市场。
图片:团队在横山羊文化展览馆在合影
六、结论
在产业升级、校企合作、品牌打造、智慧养殖、产业文化等领域为山羊产业发展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将白绒山羊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带领百姓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在调研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各级政府在促进绒山羊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和定力,更加牢记自身“畜德自牧,富饶天下”的学科使命,以更大的热情投身祖国畜牧产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七、参考文献
[1] 赵建华,何礼邦,王若兰等.我国绒山羊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牛业科学,2021,47(01):83-88.
[2] 马东,刘芳,刘柯柯等.榆林市羊绒产业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畜牧业,2022(20):38-39.
[3] 马东,南风,刘芳等.陕北白绒山羊“37239”家庭生态种养模式[J].中国畜牧业,2023(08):70-71.
[4] 郑文新,肖海峰,张敏.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23,59(03):300-306+315.DOI:10.19556/j.0258-7033.20230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