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正北方,黄河“几”字弯,沃野千里绿。这里是鄂托克前旗,内蒙古自治区8个白绒山羊保种旗县之一,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主产区。每逢“抓绒季”,鄂托克前旗草原上便呈现出繁忙的牧业生产景象,养殖户忙着抓羊绒合作社挨家挨户采集羊绒样本,绒山羊养殖基地里羊绒大丰收......产业兴、牧民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在鄂托克前旗草原上徐徐铺展。

眼下正是绒山羊产绒的最佳季节,水草丰美的鄂托克前旗草原上迎来了一场羊界选美大赛,来自鄂尔多斯市7个旗区的“美羊羊”凭借健壮的体格、优良的羊绒品质和可观的羊绒产量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鄂托克前旗分公司一直致力于优质种公羊培育,本次比赛中,公司养殖的成年公羊成功摘得头筹,这正是鄂托克前旗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振兴羊绒产业和市级推进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牧民主体、产业化运营”的羊绒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要求,出台《鄂托克前旗2020年推进羊绒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专项方案(试行)》。以生态减压增效为根本,以科技驱动和创新投资为抓手,以增产提质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创新绒山羊产业组织方式、运行模式、投资方式、技术模式、饲养模式和营销方式,突出优质种羊培育推广、生态环境治理、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建立羊绒优质优价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联动发展模式,促进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抱团取暖、互助协作的羊绒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

“合作社+牧户”让羊绒产业发展有“钱景”

“身长60公分,周长92厘米,绒长17.8厘米,编号079896。”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芒哈图嘎查,阿希格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养殖户里采集绒毛样本。合作社的负责人巴拉庆告诉记者,为了带动养殖户走上品质化、规模化的道路,今年合作社要集中吸纳一批养殖规模大、品种较优良的示范户。“目前我们已经发展了40多户示范户,共有5000多只绒山羊,我们要用三年时间将示范户的绒山羊品种改良到绒纤维细度在14.5微米以下这个标准,下一步销售的过程中实现优质优价的目标。”巴拉庆说到。

▲2011年,格其叶乐图家是第一批使用光控增绒棚的养殖户。通过限时放牧、遮光饲养来实现增绒。

合作社帮助养殖户改良绒山羊品种是鄂托克前旗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项具体举措。对于合作社择优筛选出的绒山羊养殖户,鄂托克前旗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标准化示范牧场改造,每户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贴5万元。对于绒山羊存栏量在1万只以上,有固定羊绒分级打包、储藏库和设备,年统一销售羊绒在5吨以上的绒山羊合作社,一次性给予合作社建设补贴30万元,助推合作社与牧户联动发展。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在市、旗两级绒山羊专业技术团队指导下,探索建立绒山羊群选群育机制,形成群选群育标准,开展种公羊生产性能测定和基础母羊整群鉴定、择优,逐步淘汰绒纤维细度在14.5微米以上的种公羊和基础母羊,不断优化母羊整群质量和整齐度。目前已完成绒山羊基础母羊整群鉴定23654只,种公羊生产性能测定387只。同时,合作社按照“统一提供种源、统一品种改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标准操作、统一防疫检疫、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金融担保、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九个统一”方式进行运作,全面提高全旗羊绒产业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增产提质目标,帮助养殖户增收致富。

绒质优,草原绿,生态效益就是收益

养殖方式的改进和养殖观念的转变为羊绒产业带来“钱景”,可如何在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前提下,让羊只更多、羊绒更优、草原更绿?带着这个问题,鄂托克前旗畜牧研究员巴雅斯胡良和他的团队开始研究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所谓光控技术就是在绒毛非生长期时,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四五点左右利用光控增绒棚进行养殖,控制绒山羊的日照时间,提高其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增加绒毛产量,改善绒毛品质,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年产两茬羊绒。”巴雅斯胡良说。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苏力迪嘎查牧民格其叶乐图是第一批应用光控增绒技术的养殖户,今年是他应用该技术的第10个年头,勤快的格其叶乐图每天将增绒棚内打理得干干净净,让家里这些“宝疙瘩”在舒适的环境下产出优质“软黄金”。“过去,我们传统放羊时一只羊身上产七八两绒,现在一只羊身上的绒能达到一斤多两斤,收入能达到二百多块钱,是过去的一倍。最主要是生态保护方面绝对好,我传统放牧的时候,家里草牧场百分之五十全部沙化了,现在草场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牧草。”格其叶乐图滔滔不绝的向大家讲述着光控增绒技术给他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

鄂托克前旗严格按照农牧业经济发展“三区”规划,执行天然草原“划区轮牧”“草畜平衡”规程,大力推广生态养羊模式,通过光控增绒技术,实现山羊原绒长度向超长绒型转变,协同提高羊绒品质和产出,力促生态减压增效,进一步提升草地固碳量,增强草原碳汇功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已经在鄂托克前旗划定的11处绒山羊保护区得到应用。“光控增绒饲养户的草牧场每亩地产草量要比传统养殖户多50到70公斤,草的平均高度也要高4到7厘米,这就是光控增绒技术在生态减压增效方面的具体体现。”巴雅斯胡良介绍到。

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对全旗饲养基础母羊100只以上、光控棚舍面积达到200平米以上的示范推广养殖户实行每户补贴3万元的政策,推动绒山羊羊绒提质增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羊绒产业

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要先行。为加大优质种公羊推广培育力度,鄂托克前旗规划建设了“西部荒漠草原阿尔巴斯超细绒型绒山羊种业创新创业基地”。近几日,基地迎来了抓绒高峰期,3000多只纯正的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今年的产绒量预计能够达到8400公斤。据负责人介绍,每年基地还会向当地养殖户提供200多只优质种公羊,帮助养殖户改良绒山羊品种、提高羊绒品质,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基地从2018年开始运行,每年开展农牧民培训班,让养殖户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质种羊培育的重要性。”基地负责人刘占堂一边展示着基地里刚抓完绒的羊,一边说到。

鄂托克前旗在加强种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的同时,统筹新建光控增绒棚、中心配种站、农牧民培训中心、畜群点输精室、病群隔离区、农牧业科技展厅等设施,配套草场网围栏、智能网围栏门、实验设备、绒纤维细度检测仪、自动化体重测量等设备,扎实推进鄂尔多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鄂托克前旗园区建设。按照市级要求,由鄂托克前旗现代农牧业新技术推广办、畜牧工作站、种羊企业、荒漠草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研究示范人才团队、蒙古高原绒山羊高效养殖研究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组织,对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成课题组,确立绒山羊科研项目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市级科研经费,大力开展绒山羊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做好科技创新成果复制和推广,不断增强科技对羊绒产业的支撑力,强化种业基地和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手里握着优质绒毛,眼底尽收绿草盈盈。“抓绒季”里“软黄金”价高质优销路广是养殖户的真切期盼,绿色健康可持续也成为了羊绒产业发展最靓丽的生态底色。58万只优质绒山羊在蓝天碧草间茁壮生长,每年向市场输出320吨优质羊绒,鄂托克前旗羊绒产业将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