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威宁,生态环境恶劣,随处是“荒山野岭和尚头”。如今的威宁,不仅村村寨寨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还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绿色银行”,生态经济逐渐壮大,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脱贫增收。
航拍三河村林下养鸡场
数据显示,目前威宁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产值达1.7亿元,利用林地9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0万亩、林下养殖8万亩、林产品采集加工60万亩、森林景观利用12万亩,带动全县5万余人实现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万余人。
林下养殖:绿色生态的富民产业
9月28日,秋意渐浓,走进小海镇三河村花岩山下的林下养殖场,清凌凌的三道河蜿蜒而去,葱茏茏的花岩山掩映在连绵起伏的华山松林里,随处可见乌骨鸡正在山林里四处觅食。
三河村林下养殖的乌骨鸡在林间觅食
饲养员张建中、李杰一边给乌骨鸡添加鸡食,一边悠闲地哼着山歌。
据悉,正是看中三道河郁郁苍苍的森林和水源,见多识广的当地村民李文富萌发了养殖致富的想法,带领群众成立了威宁合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林下养殖上千只乌骨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三河村群众正在给鸡群投食
李文富说,当初从遵义引进乌骨鸡喂养,由于缺乏技术没有赚到钱,慢慢总结经验后,现在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我们林下养鸡场采取‘村党支部+村社一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运行,最多的时候有1万余只乌骨鸡。今年免费发放5000余只鸡苗给周边群众喂养,合作社提供技术帮扶,乌骨鸡出栏时农户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回收卖给合作社。我们养殖的乌骨鸡品质好,在市场上不愁销,主要销往六盘水、贵阳等周边城市,每只鸡价格在100元以上。”李杰高兴地说。
李文富说,三道河森林覆盖率高,有绵延7公里的丹霞地貌,非常适合发展林下养殖业。
三河村群众正在给鸡群舔食
三河村林下养殖是威宁林禽养殖的一个精彩缩影。
目前,威宁初具规模的生态养殖业有猴场镇格寨村、岔河镇利毕社区等7个林下生态鸡养殖示范点,总投资2003.71万元,规划养殖林下生态鸡24.6万羽,现已存栏5.4万羽,带动贫困户634户2200人致富,预计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实现“以林养鸡,以鸡促林”的可持续生态养殖循环发展。
林下种植:昔日“荒山秃岭” 今日“绿色银行”
9月29日,走进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可以看到大量成熟的赤松茸从林下土里冒出头来,程忠琴、安珍珍等务工群众正在林间采摘一朵朵赤松茸,基地里一片忙碌景象。
务工群众在采摘赤松茸
据威宁林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卯兵介绍,该基地种植赤松茸200亩,亩产量可达5000斤,以8元每斤批发价订单销售,每亩产值近4万元,每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带动当地群众100余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余人。
“我们种植的赤松茸生态绿色,味道美,营养好,价格也不贵,在市场上不愁销。”卯兵如是说。
务工群众在采摘赤松茸
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是威宁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成功典范,良好的生态带动了一批发展野生菌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经济。
近年来,威宁全力打造特色林下经济,以生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培育林下种养殖产业。
务工群众在采摘赤松茸
目前,威宁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的企业一家、合作社八个,其中威宁县哲觉镇兴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农户”或“村党支部+村社一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的同时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保证造林绿化,确保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果林,同时我们对林下菌子、养鸡、中草药的种植也在逐步铺开。”威宁自治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国钦说。
务工群众在采摘赤松茸
不仅如此,威宁还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和林下经济,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目标,以占有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绿色威宁”为目标。
“我们把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作为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村党支部+村社一体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着力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把林下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的经济增长点。” 赵国钦说。
威宁融媒记者 陈武帅 赵伟
通讯员 陶娟
实习生 焦彩凤 马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