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野生霸王花资源、充分利用稻田鱼虾共生……近年来,广西以立足本地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以一个农业产业带动一方脱贫的链条,打响脱贫攻坚战。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4万家,带动贫困村数量3980个,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73.99%。

养殖袋工厂_致富养殖布袋项目招标_布袋养殖致富项目

▲三江一名妇女将收获的“高山稻鱼”进行分装。

霸王花加工

护好自然赐予的钱袋子

8月1日,百色市平果县旧城镇康马村,80多岁的覃大爷挥舞着镰刀,给后山的霸王花除草。“这些野生霸王花属于外来物种,在此繁衍已有上百年,目前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处。只要村民们稍加管护,长势就会很好。”康马村第一书记马虎生告诉记者。

致富养殖布袋项目招标_布袋养殖致富项目_养殖袋工厂

▲霸王花。

记者发现,村里的后山,爬满了绿油油的霸王花植株。它们的花要到晚上才开放。

“霸王花只在7~8月盛开,要在花开放前将其摘下,否则就不好吃。”马虎生说。附近的加工厂里,弥漫着一股特别的甜味。村民们将切成8瓣的霸王花用柴火炉烘干,因口味及品质较好,颇受市场欢迎。

马虎生告诉记者,这里的野生霸王花有5000~7000亩,年产干花30吨左右,批发价为每公斤40元,带动全村80%的农户稳定增收,其中包括150户贫困户。

2018年,该村村集体投资5.1万元租赁改造了面积为500平方米的霸王花加工厂,加工成品畅销广东等地。同年,康马村被百色市委评为“产业兴旺红旗村”。

种下吴茱萸

他当上脱贫致富“网红”

2018年,一张手持9万元现金的图片,让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的脱贫户韦庆成当上了“网红”,镇上的人都知道他靠种吴茱萸脱贫,圆了致富梦。

说起种吴茱萸,韦庆成认为应感谢一个人:黄炳珠。

黄炳珠是南宁市良庆区人。2014年,黄炳珠偶然到新乐村参加宴席,了解到这里是大化移民安置点,村民们一直以种植玉米、甘蔗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少。黄炳珠决定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门路。

黄炳珠认为种植中药吴茱萸是个不错的商机。他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村民提供土地及劳动力;农民拿七成利润,合作社只占三成。

韦庆成拔掉了4亩已发芽的甘蔗,换种了吴茱萸。

然而,吴茱萸的种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2015年,吴茱萸陆续出现死苗。这时,当地政府出台政策,对合作社的农户给予每亩800元的产业补偿。

16个月后,吴茱萸结出果实,韦庆成获得第一笔分红:6000多元。2017年,吴茱萸进入丰产期,价格也从每公斤150元飙升到每公斤250元。与此同时,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并扶持一部分资金。通过种植吴茱萸得到分红资金的村民们,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

2018年,韦庆成家的吴茱萸面积已有10亩,全年收入18万元。

新江镇镇长潘春兰表示,对于移民点,要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致富就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要可持续;种植吴茱萸契合了当地特色,走产业化的道路,帮助村民持续发展。

稻田里养鱼

成为全国扶贫学习模式

7月28日,2019年全国稻渔综合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柳州三江举行,主角是生长在稻田里的鱼。广西三江梯田多,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但传统的养殖一直以自给自足为主,产量低,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

2014年起,三江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田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农户年收入增收1000元)对全县传统的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打造了“田中有稻、水里有鱼、水底有螺、泥中有鳅、坑上有瓜果”的立体开发模式,创立了“优质稻+再生稻+鱼+瓜果”的“三江模式”。

8月13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村民谭彩光的稻田里,早稻已收割完毕,稻根周边,不时有鱼儿游动的身影。“里面还有泥鳅,等到再生稻收割时,就可以收获了。”谭彩光兴奋地说。

两年前,贫困户谭彩光和妻子靠外出打工维持全家生计,留下两个孩子和母亲在家留守。自从当地发展稻田综合养殖后,夫妻俩回到家乡,把家里闲置的农田利用起来。

为了科学管理种养,谭彩光专门留意县里举行的各种培训班,通过学习了解种养结合的难点。短短两年时间,他家实现了脱贫的愿望。

谭彩光的脱贫故事只是稻田养殖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三江大力建设民族风情旅游,通过“多耶节”“壮族三月三”等节日吸引众多游客,在此基础上,将稻田养鱼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建设一条“鱼文化”旅游新线路,既能推动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增加农民收入。

在三江模式的推广下,全区各地也在创新种养模式。目前,已集成了灌阳县“稻+鱼鳅龟鳖混养”,全州县“稻+禾花鱼”,横县“稻+鳖”,钦南区“稻+南美白对虾”,陆川县、龙圩区“稻+螺”,宁明县“稻+蛙”,覃塘区“藕+鱼”,桂平市和田东县“稻+小龙虾”等十大模式,形成了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西坚持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2018年全区稻渔种养面积达105万亩,同比增长48%,覆盖了全区90%的贫困县,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以上。今年将安排1.2亿元,支持20多个县区实施以稻渔种养为主的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安排资金是去年的2.6倍。

数读农业扶贫

目前,广西县级“5+2”扶贫特色产业(即参照广西下发的特色产业目录,在开展生产调查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有扶贫任务县要遴选确定“5+2”个特色产业)覆盖率已达89.34%。全区106个有扶贫任务县(市、区)有意愿、有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共125.61万户,其中县级“5+2”扶贫特色产业覆盖112.23万户。截至2019年6月,全区已脱贫摘帽村3451个,已全部落实有1个以上经营主体或建立1个特色产业基地覆盖目标。

编辑 | 褚瑞懿 实习生 袁于婷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