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近年来,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发展茶叶、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已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为了讲好福建产业富民故事,传播八闽乡村振兴声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央广网福建频道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研采访,从11月16日起推出“乡村振兴看福建|特色小镇的产业富民故事”系列报道。
“雾芽吸尽香龙脂,江南山中探名茶……”明代诗人陈襄在诗中将高山茶的绝佳品质,喻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
欲访名茶,需向高处。登临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澄源乡的石仔岭生态茶园,在海拔1010米的茶山,满目葱茏,云雾蒸腾,历史悠久的政和白茶便是在如此环境中孕育生长。作为中国白茶的重要产区,政和县白茶渊源极深,上可追溯到唐末宋初。
澄源地处闽浙鹫峰山脉两省结合部,文化绵长,生态优美,平均海拔890米、森林覆盖率达86%、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8000个,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立足高海拔、多云雾的优势,澄源乡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如今,白茶已成为这个高山茶乡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澄源乡高山茶园清韵之美(央广网发 季瑛摄)
一片叶子,带活一个红色茶村
走进澄源乡新康村,省道两侧民居白墙黑瓦,村道整洁,小桥流水,竹木青青,犹如一幅山水画。
新康村是革命老区重点村,红色文化悠久,栗裕、叶飞等革命领导人都曾在新康留下战斗足迹。全村1373人,常住人口400多人。
新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承喜告诉记者,茶叶是新康村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家家户户都有种茶,全村约有茶山1600亩。过去,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辛苦采摘的茶青,要运到外面去卖,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品质非常好的茶叶,也卖不到好价钱。
为了发展茶叶加工产业,解决村民增收难题。2011年,当时的茶农大姐吕承喜牵头办起“兴荣家庭农场”,收购村民的茶青。之后升级发展成新康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长期安排村里30多名农民就业,年均增收1万元。2020年,合作社茶青年产量达10吨,年利润突破20万元。
吕承喜说,如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康茶产业,注入了发展动力。现在新康村有三家茶叶加工企业,年产茶叶100多吨,茶产业产值500多万元,实现村民户均增收1000多元。2019年以前新康村还是市级贫困村,如今依靠茶产业发展,新康村实现脱贫摘帽,正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迈进。
一座茶园,唱响澄源“三茶”故事
澄源乡石仔岭生态茶园,面积1000多亩,气候环境很适宜茶叶生长。秋雨中,穿行于蜿蜒的茶山小道,四周山头云雾飘渺,空气清甜。
四季常青的澄源乡石仔岭生态茶园(央广网发澄源乡人民政府供图)
茶园主人许益灿,50多岁,不仅是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董事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漫步葱翠的茶园,许益灿不时咀嚼着嫩叶讲述自己的茶叶人生:他父亲就是澄源的制茶师,当时条件差,他不想一辈子窝在偏僻落后的澄源,高中毕业后,他就北漂谋生,到过北京、上海等地,吃过很多苦,做过送货、销售等工作,因做事踏实勤奋,赢得一位温州老板的信任,1995年年薪已能拿到3万元。
之后,许益灿看到闽东白茶市场悄悄兴起,而自己家乡那么好的白茶‘养在深闺人未识’,他决定把父亲的制茶技艺好好传承下去,把家乡好茶做到全国去,于是重回澄源做茶。经过多年努力,2007年他在原有澄源乡茶场的基础上,创立了云根茶业公司,管理高山优质茶园5000亩,现在全国有200多个销售网点,是一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现在,澄源茶企越来越重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有机融合。随着茶叶品牌的快速发展,云根茶业直接带动了澄源乡3000多茶农茶工的致富增收,今年收购的茶青金额达4000万元。云根茶业还每年接待来自全国的茶友3000余人次,除了把澄源乡的好茶卖出去,还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行业的发展。
澄源乡绵延错落的生态茶园(央广网发澄源乡人民政府供图)
一份执着,11年耕耘出“中国最美茶山”
澄源乡虽几乎家家种茶,但以前只能将品质良好的茶青贩卖到外地做成别人的品牌,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白茶市场的兴起,许多在外打拼的澄源人,看到了其中的契机。1970年出生的许建设,就是返乡创业的一位茶农代表。
目前已是福建省政和言午生态茶业公司董事长的许建设告诉记者,他在上海创业多年,有房有车有公司,但看到外乡白茶趋热,自己老家上佳的白茶,知者不多,基于对家乡青山绿水的深厚感情和“做好茶,喝好茶”的朴素理想,2010年,他决定回乡创业,在家乡的荒山上开始了自己的种茶之路。
老许感言,在2008年前,他很少外出,一直坚守茶山,探索生态茶山种植之法,到大学去求师,找农业专家求除虫妙法。
11年间,老许先后开垦茶山3000余亩,严格按照有机模式管理种植。从一开始的开荒、选种、育种、除虫到茶叶生产、销售,多年来他坚持采用自然农耕法,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打除草剂,以物理防治,以虫治虫的方式,使得树草共生。倾尽全力,打造了一条完整生态链管控的种植模式。
俯瞰石仔岭生态茶园(央广网发 余明传摄)
如今,他茶园所在的澄源乡龙咬山被评为“中国最美茶山”,并且连同茶厂双双获得有机认证。
多年耕耘,终于迎来快速发展,2018年老许的生态茶园产值达200万,2019年产值400万……现在老许的言午生态茶业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茶文化推广及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化企业,年产值3600万元。
一幅画卷,好茶好空气引得游子归
“澄源乡是绿色宝地、红色高地、文旅胜地、创业福地。这里的茶园,青山绿水云蒸雾蔚,茶品独具特质,澄源乡充分发挥高山白茶显著地理禀赋,聚力龙头带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链条延伸、集聚发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澄源乡党委书记刘健告诉记者。
澄源乡海拔千米的石仔岭生态茶园(央广网发云根茶叶基地供图)
目前,澄源乡以政和县“白茶+”生态银行利益联结的运营模式种植有机茶3455亩,带动茶农每年人均增收2万元。澄源乡将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依托这一片“小金叶”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记者注意到,在当地像许益灿、许建设这样钟情家乡茶产业发展的乡贤不是个例。高山茶不仅是澄源乡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依托,同时也为众多乡贤与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巨大商机与机遇。
从大山走出去的福建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卓建华说,我们回乡创业,就是想为家乡的发展尽点绵薄之力。以前老乡们种植采摘茶叶没有形成标准,不成规模。我们回家乡建厂,引进全自动萎凋设备,量身定制的生产流水线,结合了高山区气候变化大、湿度大的特性。仿照太阳功能进行全自动化自然萎凋。在提升品质的同时,实现标准化量产。
记者雨中采访白茶基地负责人(央广网发 寒温摄)
一直在厦门发展的福建政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绍规感慨:生逢盛世,游子心可安,初心可实现。澄源乡政贡茶业一期已完工,建成茶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并通过SC体系生产认证,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采访当天,一位在福州工作多年的澄源籍青年许昌进,冒雨赶回澄源乡,找到乡党委书记刘健急切求助。他说,这两年自己经营澄源一款古法制茶,虽属小品种,但销量涨幅很大,他和团队想尽快物色一个场地,就地生产。
据刘健书记介绍,类似小许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今年明显增多,澄源乡目前正推进建设的白茶产业园等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投资需求。
“澄源欢迎您,好茶好空气”——深秋闽北,林海苍茫,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行走在澄源的茶山、工厂、阡陌之间,你会被这个高山茶乡繁忙的奔富场景所深深感染。(央广网记者童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