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经验分享的重要性_分享优秀管理经验_优质公司管理经验分享

中冶集团:

以管理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 · 本刊记者 原诗萌

通讯员 于博 仲珺

《国资报告》杂志2021年第11期

湛江钢铁、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影城、冬奥会雪车雪橇中心、成都大运会东安湖公园……近年来,一批中冶集团承建的重要项目顺利竣工,获得了各界好评。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中冶集团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国有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和对标提升行动工作安排,对深入开展对标提升行动进行再部署、再推进。

中冶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管理标杆创建的重要意义,以上海宝冶、中国五冶、中国十九冶三家子企业为试点,从创优、保质、育才三方面发力,深入细致抓好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充分发挥管理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固本强基

构建一流项目管控体系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近年来,中冶集团通过加强项目管控,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上海宝冶通过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和项目管控信息化平台搭建,实现了项目管控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项目管控体系是上海宝冶近20年项目管理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总结提炼。该体系在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体制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流程,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质量、成本、风险、人力资源、信息管控平台建设五个维度加强对项目的高效管控,实现集约化管理,为高品质、高效益完成项目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也为上海宝冶打造一流的最具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务商提供了坚强保证。

通过动态、高效的质量管控,上海宝冶赋予每一座建筑精工品质。从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首的国家体育场,到被国际雪车联合会和国际雪橇联合会专家誉为“完美赛道”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从世界最美建筑之一的哈尔滨大剧院,到珠海第一高楼——珠海中心大厦,上海宝冶造就了一大批经典工程,揽获了47项鲁班奖、4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7项詹天佑奖、84项钢结构金奖,以卓越品质擦亮了中国中冶高端品牌形象。

上海宝冶承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是冬奥会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新建比赛场馆之一,赛道分为54个制冷单元,全长1975米,垂直落差超过121米,由16个角度、倾斜度都不同的弯道组成。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上海宝冶BIM团队采取数字推演、实景管控和信息整合传递的数字化方法,让项目质量管理信息透明化、产品质量可视化、数据精准化、工艺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实现数据共享、及时纠偏、降本提质的管理目标。

项目管控信息平台是上海宝冶项目管控体系的核心,上海宝冶积极打造“宝冶特色,国内领先”的“339911”一体化项目信息管控平台。整个信息平台划分为九大模块,建立九大分析仓,并通过项企一体化建设和业财一体化建设,实现内部的横向业务互通,上下级的流程互联以及系统之间的数据打通,通过企业BI汇集软硬件数据,进行大数据智慧分析,真正实现业务应用一体化,提升项目运营管控效率。

在积极推动项目信息管控平台建设的同时,上海宝冶率先建成了项目运控中心,海量的业务数据在这里被转换成面向管理的数据,同时用各种丰富图表的展现方式,做到数据汇集、智慧分析,真正完成了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变,实现工程项目管控的智能化。

通过项目管控体系的成熟运用,上海宝冶项目管控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迈入了“千亿平台、百亿增长”的快车道。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了上海宝冶承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并对全体建设者表示了高度赞扬。这是对上海宝冶项目管控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是全体中冶人的荣誉和责任。

提质增效

打造一流成本管理能力

建筑行业是我国市场化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企业能否管住成本,是企业提质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

近年来,中冶集团以“向高水平管理要效益”“宁可少做一个项目也绝不能多捅一个窟窿”“省一分钱比挣一分钱容易”为成本管控理念,以旗下中国五冶为试点,探索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成本管理模式,实现了项目的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

中国五冶是行业率先走上集中集约管控道路的企业之一。过去建筑行业普遍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部拥有独立的财权事权。随着建筑产品单体规模和投资总额不断增长,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项目经理能力与权责不匹配的矛盾愈发突出,项目生产经营对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加大。实施对人、财、物各项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中国五冶通过对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再造,建立并完善了一套以总部管控为基石,突出项目成本、履约及风险、投资及财务资金三大管控重点的集中集约管控体系,不断打造一流成本管理能力。

在项目采购方面,五冶按照集中集约的原则,将材料、劳务分包、专业分包、机械租赁等成本要素的集中采购率提升至90%,确保项目主要成本目标在采购招标阶段就基本锁定。

以中国五冶承建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项目为例,该项目占地超千亩,拥有29个单位工程、283个分部工程,工期却只有短短9个月左右。中国五冶根据项目前期走访、洽商和计算,发现当地的钢材、商品混凝土等均无法满足短期内的爆发性需求,且如此短期的爆发性需求将导致本地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成本带来的影响无法估计。

为保证资源及时、足量供应,中国五冶充分发挥总部平台集中集约管控带来的集中采购优势,通过总部采购平台打通各种物资渠道,既保证了资源供应又节约了成本。最终,该项目在节省采购成本约两千万元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工期目标,受到客户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好评。

在项目履约方面,中国五冶制定了项目合同全面履约精细化经营管理办法及工作指南,过程中实施动态监管,细化到日,及时纠偏,有效防范了风险。以中国五冶承建的成都金融创新中心一期为例,为满足紧张的工期需要,五冶在项目施工策划阶段针对客户需求和现场实际大胆创新,采取了一、二期工程土方工程同步开挖等创新举措,不仅综合节省机械租赁、材料场内转移、二期基坑开挖成本约500万元,还为大型机械作业提供了充足空间,助力钢结构吊装工序缩短半个月,一期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目标。

在投资及财务资金方面,中国五冶建立完善了“业、财、税、资”一体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盘梳理3000多个会计科目,优化百余条财务审批流程并实施标准化管理,实现合同、结算、发票、资金“四流合一”,并对项目的费用执行和成本情况实时分析,严防过程中“跑冒滴漏”,业财融合程度不断增强。同时,中国五冶不断提升资本资金运作能力,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评定为国内最高AAA主体信用等级。

中国五冶还积极通过科技创新助力项目降本增效。在成都远大购物广场项目中,五冶积极开展绿色施工新技术应用,形成了雨水、施工用水收集、净化和循环体系,极大节约了项目对市政自来水的使用量,项目施工用水费用节省近70%,吸引了全省同行现场观摩学习。

最新数据显示,得益于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2021年上半年,中国五冶在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挑战下,依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30%,创历史最好水平。

守正创新

培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年来,中冶集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快速壮大人才队伍,持续增强人才效能、将人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为企业“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十九冶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狠下功夫、下大力气,成功走出了一条技能人才助推企业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大平台。十九冶总结提炼周树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经验,创新性地总结出以“复制建设经验、覆盖主要工种、辐射基层单位、服务施工生产”为核心的技能大师工作室4F创建机制。工作室立足企业生产实际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时通过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有效传承。

项目一线淬炼匠心本色。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十九冶以服务施工生产为最终目的,坚持将工程项目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聚集各专业工种的技术工人,组建“工程项目突击队”,参加企业“急、难、险、重”工程建设,通过解决实际难题,提升技术工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技术工人向技能人才高效转变。

以赛促训集成培养优势。十九冶以参加各层级技能比赛不断丰富人才培训手段,通过充分融合国际国内各高水平赛事优势,以赛促训、以赛代培,达到有效提升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目标。宁显海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夺冠之前,先后参加了美国国际焊接技能比赛等国内国际赛事20余次。通过参加高水平赛事,宁显海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技能,又通过高强度的比赛磨砺了心志、锤炼了品格,为他后来夺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冠军蓄累了强大动能。

校企融合打开绿色通道。中国十九冶将旗下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办学办教和企业项目现场的实操实练结合起来,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和实践水平双提升为培养思路的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来,十九冶技能人才量质齐升,公司现有技术工人1160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87.19%。先后培养出中华技能大奖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7人、全国技术能手37人、省部级技术能手80余人;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先后培养输送国家队参赛队员17名、国家队教练8名。由于成绩突出,公司先后多次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当前,正值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发的新阶段,中冶集团正全力向高技术高质量建设领域、向新型产业领域挺进。中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从实战出发,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对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提炼概括,形成务实简约、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发展战略和项目管理理念,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打造更加坚实的优质企业品牌。

优质公司管理经验分享_分享优秀管理经验_优秀的经验分享的重要性

☆ END ☆

混改 国资监管 双百科改 重组 党建 基业长青 重磅策划 大佬观点 专题策划 一带一路 两类公司 抗疫 扶贫 独家解读 地方国资国企 1+N文件

军工 能源电力

国资报告小程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