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冯荣/文陈澜清/摄
白玉蜗牛又称白肉蜗牛,因其肉雪白如玉而得名。白玉蜗牛是我国的特种动物之一,它味道鲜美,肉质肥厚,营养丰富。近日,13组小记者家庭走进平潭上楼村,探秘蜗牛成长过程、学习相关知识、尝试喂养蜗牛,上了一堂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生动课程。
蜗牛浑身宝 下地研学开眼界
下午,小记者们有序排队,进入位于上楼村的台湾白玉蜗牛示范基地。负责讲解的台胞傅韬丞拿出准备好的白玉蜗牛生长图介绍道:“白玉蜗牛是从蛋开始孵化,经历孵化、幼牛期、成长期等阶段,一天只喝一个汤匙的水。一只蜗牛的体重35g,相当于30多片小叶子的重量。”
“30多片叶子?天呐!一只蜗牛可以吃几顿?”“蜗牛也是个吃货!”……话音刚落,小记者队伍便“炸开了锅”。
看到大家高涨的兴致,傅韬丞连忙解释:“蜗牛是夜行性动物,在傍晚洒水后才会醒来吃饭,每天给它喂一顿饭。吃完饭后,蜗牛还会爬行五公里。”听完讲解,北门小学小记者李若雅说:“本来以为一只白玉蜗牛会很重,但经过讲解,才知道蜗牛这么轻,真是大开眼界。”
此时,龙山小学小记者詹铭优又抛出一个问题:“韬韬老师,蜗牛孵化出来都吃什么呀?它们吃肉吗?”
现场,傅韬丞拿起一只白玉蜗牛,告诉小记者们:“蜗牛是不食肉的,它喜欢带有汁液的水果。蜗牛生长期孵化为0至3天,孵化出来的壳为第一餐食物,之后便以嫩叶为主食。”他还教授孩子们观察蜗牛的脸,“你们看,上面是眼睛,下面是它的鼻子,它的鼻子相当灵敏。蜗牛的牙齿长在舌头上,一只蜗牛有2万多颗牙齿。”
据介绍,白玉蜗牛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低脂肪,还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龙山小学小记者俞凝微边听边记录:“这节田里的课格外有意思,学习到很多知识,解开了白玉蜗牛的‘神秘面纱’。没想到蜗牛营养价值这么高,身体各个部位都是宝。”
地上爬行的白玉蜗牛。
白玉蜗牛细节图
小记者认真观察白玉蜗牛的形态。
小记者在楼台会内参观。
台胞傅韬丞介绍楼台会。
近距离观察 拍摄记录真精彩
“这只白玉蜗牛好大啊,真的好可爱”“这么多蜗牛,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样大的蜗牛,是不是要养很久呢”……刚进入养殖地内,一只只憨态可掬的白玉蜗牛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在一旁的傅韬丞听到小记者的疑问,耐心地回答说:“蜗牛的成长周期并不长,一般只需要180天就能成长为成年蜗牛。”
经过傅韬丞讲解,小记者们对蜗牛的兴趣愈发强烈,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白玉蜗牛的“芳容”。实验小学小记者陈航睿还拿出了放大镜,瞪大双眼细致地观察蜗牛各项特征,“有了这个‘秘密武器’,观察更方便了,我从没这么近距离观察蜗牛的脸,太可爱了”。
“我看到白玉蜗牛的眼睛啦!”人群里,北门小学小记者陈妍熙一声惊呼,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抓起白玉蜗牛,正准备摸摸它的外壳,蜗牛就从壳里探出可爱的小脑袋。“第一次零距离观察蜗牛,看到蜗牛从壳里爬出来露出它的眼睛,心灵为之震撼,真是一次神奇的体验。”陈妍熙说。
除了零距离观察外,不少小记者还用拍视频、拍照片等形式记录蜗牛探脑、爬动等瞬间。第二实验小学小记者陈忆慈就与妈妈丁梅金静静地蹲守在白玉蜗牛身边,等待了大约十分钟,终于捕捉到白玉蜗牛探出脑袋的照片。陈忆慈表示,虽然等得很辛苦,但看到照片里蜗牛憨态可掬的模样,又觉得一切都值得。“我打算将这些照片贴在自己的手账本上,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首次参加小记者活动的精彩瞬间。”陈忆慈说。
变身“饲养员”亲子互动欢乐多
观察完蜗牛,小记者们还想过一把养蜗牛的瘾,纷纷变身“饲养员”。
你瞧,龙山小学小记者高墨涵将喂养饲料放在掌心,再将白玉蜗牛放在饲料上方。不一会儿,蜗牛就探出小脑袋,细细品尝起来,可爱的吃食模样,让原本有点紧张的高墨涵瞬间放松,“我发现蜗牛是用头刮着饲料吃饭,真是太特别了”。
与高墨涵不同,平潭一中小记者林赛维则用撒饲料的方式喂养白玉蜗牛。他觉得,喂养蜗牛特别有趣,蜗牛慢吞吞地趴在饲料上吃东西很可爱,也喜欢上了蜗牛这种小动物。他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他可以与更多小动物见面。
对白玉蜗牛充满好奇心,除了孩子,还有陪同的家长们。在陪孩子参观时,他们也不时向傅韬丞请教喂养蜗牛的秘诀。不少家长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许多有关白玉蜗牛的知识,也与孩子有了更多亲子互动的时间。
小记者参观上楼村的黄金百香果园。
台胞傅韬丞介绍蜗牛生长情况。
行走石厝间 感受家乡好风光
活动结束,小记者们从基地走出,意犹未尽之余,又被上楼村美丽的村容村貌所吸引,开启了另一趟旅行。
大家沐浴着阳光,漫步在上楼村村道上,如同进入一座色彩缤纷的城堡。错落有致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侧,墙上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彩绘,每幅墙画都俏皮活泼、栩栩如生,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黄金百香果采摘园、楼台会等上楼村的网红打卡地,也是小记者们此行的目的地。在傅韬丞带领下,大家来到黄金百香果采摘园,小记者们伸长脑袋闻了闻还未成熟的百香果;在旧石厝改造的楼台会里,大家一起欣赏窗外田园风光……
“今天活动很有意义,既学到不少蜗牛的知识,又对上楼村有了更深了解,真是一举多得。”北门小学小记者吴子轩说,希望以后能更多地走进平潭的乡间,深入了解家乡的美景和文化。
离开上楼村时,天色已晚,相伴两个多小时的小记者们依依不舍、互相道别。在家长王静眼中,因为这场活动,孩子们得以感受世界之大,以及大自然里蕴藏的诸多奥秘。“成长是一趟不断探索前行的旅行,希望孩子们继续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不断去探知、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好玩且美好的东西。”王静说。
特写
基地迎来中学生科普实践队
当天活动现场,出现了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学生,这群学生来自城关中学八年(7)班。学生杨涵菱也是平潭小记者团的一员,是小记者活动的常客。这次,杨涵菱得知活动后,马上号召五位同班同学,组成了一支实践队前来参与。
当天,几位同学分工合作,有的结合生物学科记录蜗牛相关知识,有的收集报告材料,忙得不亦乐乎。杨涵菱说,这是一场很好的生物知识课堂,回去后,她们计划把今天的活动所学写成文档报告。
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家长翁玉蓉感叹,小记者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家一起感受大自然、增长见识,特别美好。
记者手记
办一场趣味横生的科普探秘活动
“这些蜗牛是往哪里销售”“蜗牛能不能在水中生存”“蜗牛之间会不会打架”“雌雄蜗牛是不是都能产卵”……当天的科普课堂上,小记者们手拿纸笔、录音设备,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傅韬丞接连发问,傅韬丞则耐心地给予了回答。
看到此景,记者十分感叹,许久没有见到这样气氛高涨的场景。不常见的白玉蜗牛,勾起了孩子们满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场特别的“科普实践课”,让孩子们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原本以为是一堂简单的蜗牛知识普及课,结果变成了养殖蜗牛的专业课程。孩子们的问题都很有深度,有的问题也把我问倒了。”傅韬丞竖起大拇指。
如何将一场普通的科普实践课办得生动又有趣,一直是记者思考的问题。这次来到上楼村探秘白玉蜗牛的科普实践活动,契合了孩子们喜欢探秘的心理需求,可爱的白玉蜗牛在平常生活中难以见到,也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与此同时,引导孩子们通过触摸白玉蜗牛、亲自喂养等形式,能够让他们更直接地接触生命的温度和能量,这比起冷冰冰的说教,效果更加显著。希望未来有更多接地气的科普活动举办,为《平潭时报》小记者们打开一扇了解“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