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高鹏/文 杨东华/图
作为一名生在、长在黄河边的黄河滩区“二代”,这些年间生活的村庄经历了哪些变化,自己又是如何带动当地村民们脱贫致富的?1月12日上午,两会期间,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省人大代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向大家讲述了他这些年来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关源群生在黄河滩,长在黄河边, 他所在的村庄平原示范区盐店庄与郑州一河之隔。
“盐店庄,荒滩地。晴天沙,雨天泥。种啥啥不长,天天饿肚皮。”关源群说,在他的记忆中,村子里一开始就流传着这段顺口溜儿,是黄河滩区老百姓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8年,关源群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怎样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把荒滩变良田,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成了摆在他眼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认真考察、反复论证,关源群确定了“发展优质早熟桃种植”的思路。
刚开始,村民担心桃熟易烂,不耐贮运,怕挣不到钱不敢种,就连周边的亲戚朋友家人也反对。“我坚持自己的意见,带领党员干部试种了80亩桃树。”关源群说,两年后桃园喜获丰收,销售又成了大问题。
“我和几名群众代表到北京、东北三省等地跑市场,找销路,把桃子卖完,每亩地卖桃的收入是传统农作物收入的六七倍。”他说,桃子一卖出,极大地刺激了老百姓的种植热情。
10年来,关源群所在的村桃树种植发展到一万多亩,有了”盐店庄万亩桃园”的美名,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3千多元,顺利实现脱贫,并带动了周边30个村的村民种植桃树共同致富。
现在,在盐店庄,又流传了一句新的顺口溜儿:“盐店庄,人真能,种桃种出大文明,过去穷荒滩,现在花果山。”
关源群说,大家并不满足于卖桃,还依托桃树举办“盐店庄桃花节”,传播桃文化,讲述自己的“黄河故事”。目前,关源群所在的村子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景象,前来赏花观景、采摘休闲的游客一天最多时达5、6万人。
“天蓝了,地绿了,空气质量提高了。如今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们把经济发展和黄河生态保护相结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带来的结果。”关源群说,下一步将利用黄河滩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夯实经济基础,助推滩区高质量发展。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