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能耐粗食,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因此它的养殖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当前草鱼的养殖由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渐形成规模化的网箱养殖,但同时集约化养殖的一些缺点也随之出现,如草鱼的营养性疾病、草鱼的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大量出现。
草鱼的生理习性和营养需求
草鱼的生物学特征 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混子等。与青鱼、鳙鱼、鲢鱼并称为我国四大淡水鱼。
草鱼的体型较长,身体呈圆筒形,草鱼的身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与鲤鱼、鲢鱼相比,草鱼的鳞片大而圆,每一鳞片都有黑色边缘。
草鱼的头部平扁,口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没有须。草鱼的尾部侧扁,尾鳍分叉比较深。
草鱼喜欢在多水草的水体中生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草鱼的食量很大,往往成群的觅食,遇到食物的时候互相抢食。
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合的水温是27~30℃,在27~30℃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或高于40℃便开始死亡。
草鱼喜欢较清瘦的水,对低氧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时可正常生长发育,溶氧量1.6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
草鱼的食性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 故有“拓荒者”之称。草鱼幼鱼(鱼苗) 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初以原生动物、轮虫、秀体蚤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 随着生长逐渐吞食美蚤、剑水蚤、剽水蚤等大型蚤类。
鱼苗也吃人工投喂的豆浆等。经15~20天, 体长长至17~31mm时, 咽喉齿已初步形成突起, 肠增长而弯曲, 食性开始转化为食摇蚊幼虫、芜萍、三叶萍、紫背萍的根及其它水生植物嫩芽和须根。随着继续生长发育, 则进入鱼种阶段。草鱼在全长50mm时转为以大型植物为主食。无脊椎动物在全长50~100mm的草鱼种饵料中占一小部分。生活在天然水中的草成鱼主要吃食沉水植物和沿岸浅水区生长的禾本科植物, 如眼子菜、 茨藻、轮叶里藻、苦草、黄丝草和水牛筋草等。人工饲养条件下, 草鱼除了摄食上述水草外, 也吃陆生禾科植物, 如宿根黑麦、苏丹黑麦草;和农副产品,如米糠、麸皮、豆饼、玉米等; 其它各种动物性饵料, 如蚕蛹等, 草鱼也喜欢吃。
因此,从它的食性看,草鱼饲料以植物性原料为主,其中包含大量草类。
草鱼对水草的摄食量
草鱼吃草量很大, 有“斤鱼斤草” 的说法, 即一斤重的鱼每日摄食一斤草。给草鱼喂水草, 主要是轮叶黑藻和苦草, 发现每天吃食时间长达2~3个小时, 排泄较快, 每餐间隔时间相应短到1个多小时。草鱼在一天中, 上午食量比下午小, 黄昏后吃食量最大。每餐食量变化范围在14%~23%之间; 每天食量也有变化, 变化范围在48%~61%。
草鱼的摄食规律
吃颗粒饲料的草鱼, 开始投喂时, 鱼抢食十分强烈, 30 ~40分钟后摄食减慢,1小时后喂料和摄食量极少, 表明摄食基本结束。草鱼摄食大约2小时后开始排粪。在7~9月高温季节,水温22~30℃, 这是是草鱼代谢旺盛的适宜水温。在这段季节, 草鱼早晨6~7点开始吃食, 夜间也喜欢摄食, 但1点至凌晨之间未发现吃食。从清晨6点或7点开始投喂, 每间隔3~4个小时投喂饲料一次, 每日喂4~6次较为合理。
春季和秋末水温偏低, 大约在15~22℃, 每天投喂饲料两次, 上午9时、下午3时各喂一次较为合理。这种水温条件下草鱼夜间不吃食, 因为夜间不吃食与水温下降有关。
草鱼摄食量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溶氧量小于3mg/L时, 草鱼停食任何饲料;3~4mg/L时吃食量明显减少, 大约为正常食量的一半; 5~8mg/L时吃食量都处于正常状态, 无多大差别。午夜至凌晨, 草鱼停止摄食, 可能与溶氧量有关。阴雨天气对草鱼摄食次数和摄食量有影响, 早上觅食时间推迟, 夜间食量明显减少。
草鱼的主要消化器官
肝脏是具有复杂机能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1)营养贮藏功能。肝脏大量贮藏脂肪和糖原;2)分泌功能。肝细胞能分泌胆汁,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3) 代谢功能。肝脏是中间代谢的中心器官,营养物质从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机体需要的重要物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和部分球蛋白。肝细胞还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4) 解毒功能。由肠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和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物质,经肝细胞的转化或结合作用,以消除或减低毒性;4. 防御功能。肝巨噬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消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等。
因此,草鱼易患脂肪肝和肝胆综合症。
草鱼对颗粒饲料、水草、浮萍的摄食比较
草鱼吃颗粒饲料同吃水草和浮萍相比, 吃食量、肠充食度为吃水草>吃浮萍>吃颗粒饲料; 每次吃食时间为吃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