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养殖福建放养技术规程_福建放养野猪养殖技术_福建野猪养殖基地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本报通讯员 张俊

近日,全国多地曝出野猪毁田伤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面对野猪泛滥,国家林草局于今年年初在多省开展试点,综合防控野猪危害。12月10日,国家林草局发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野猪拟被删除“三有”保护名录。近些年,我省不少地区也多次出现野猪伤人及毁坏庄稼现象。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林业部门、专家和部分村民,就人与野猪如何共存问题进行探讨。

人与野猪的矛盾冲突

前两天,淅川县仓房镇一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野猪给地里庄稼糟蹋得非常严重,麦子损失了30多亩,100多亩玉米也被吃得70多亩绝收。”

当地另一村民告诉记者:“在俺这儿,地里常被野猪连拱带踩,常常是庄稼还没长成,就被野猪吃了,一年到头的辛苦全白费了。”

省林业局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也证实,根据近年来各地市林业部门的反馈信息,我省信阳、南阳、洛阳等地受野猪“威胁”较为严重,往往是快要收获玉米和红薯了,却在一夜之间被野猪破坏掉,农户对野猪咬牙切齿,深恶痛绝,又感到非常无奈。

自2016年以来,南阳市野猪致害事件发生数量、危害农田面积及经济损失等主要指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今年以来,该市受野猪危害的乡镇就多达37个,受灾农田面积两万亩,经济损失2285万元。

据统计,近五年,全省共发生野猪损害农作物事件86457起,合计损失11亿元,野猪泛滥成灾已成为危害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

野猪为何会泛滥?

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境内野猪数量还较少,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2000年,野猪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随意猎杀会受到法律制裁。随着生态环境的转好、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高,野猪种群开始逐渐扩大。

野猪繁殖能力非常强,每年可以生两胎,每次可产4~12头幼崽。在我省山区,野猪天敌大幅度下降甚至局部灭绝,导致野猪数量越来越多。

2019年,省林业局曾专门做过统计,我省野猪资源总数近4万头,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伏牛山以及桐柏—大别山区域。其中,南阳、洛阳和信阳三地分布野猪数量占全省的88%。

面对野猪“威胁”,近些年,居住在山区的村民想尽各种办法,在田里扎稻草人、放鞭炮、点火堆,甚至有人直接睡在农田旁,但收效甚微。

人与野猪如何相处?

面对野猪的泛滥成灾,今年年初,国家林草局在河北、山西、福建等地开展试点,综合防控野猪危害。我省林业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加大防控力度。

目前,猎捕仍然是最有效的野猪防控措施,但一定要规范猎捕,禁止使用毒药、电击等方式,捕猎行为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据悉,今年省林业局已批准8件野猪猎捕请示,截至目前,已猎捕88头。

与此同时,各地林业部门不断探索野猪致害补偿机制。比如,栾川县林业局采取政府出资、群众受益的方式,为全县群众购买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最高年赔偿额达300万元。通过保险机制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野猪致害带来的损失。

“如遇到野猪毁田伤人事件,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报告,不要私自进行猎捕,各地政府可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相关政策对野猪致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省林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我省也将尽快开展新一轮野外野猪资源分布情况调查,对野猪种群数量大、危害严重的区域,科学评估生态容量及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致害特点及规律。有针对性地研究猎捕调控、监测、预防、补偿等措施,形成综合防控闭环,努力达到保护野生动物与林区群众切身利益双赢的目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