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党中央、上海市、云南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优化沪滇协作机制,健全联农带农措施,通过念好“准”“稳”“深”的三字经,不断增强云南自身发展能力,持续稳定增加收入,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完善机制保障,
严把三个关键确保带得“准”
一是严把项目权属关。坚持产业类帮扶项目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始终把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索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监督权的“四权分置”。昭通市鲁甸县沪缘合作联社在构建核桃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过程中应运而生。该合作联社由15个易返贫村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成,打造出“合作联社+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新模式:上海援建核桃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所产生的部分收益资金向沪缘合作联社15个集体经济成员和三类对象、脱贫户倾斜。通过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监督权“四权分置”措施,建立健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联农帮农带农效益。
二是严把项目申报关。根据《沪滇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资金项目申报实行层层申报制度,从县、市、省和联络小组、派出区、市两条线一起严格把关,对联农带农不明显,带动效益低,资产收益率低的项目不予申报。
三是严把项目收益关。石屏县将联农带农要求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出台《石屏县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实施细则》,逐步形成经营性项目的长效机制,做到应带尽带,让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稳定增收。
二、强化多元经营,
支持三类主体确保带得“稳”
一是培养当地致富带头人。着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到当地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当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文山州西畴县的杜岑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一头扎入山林,指导村民科学管理茶树、改良加工工艺、统一采摘标准,同时在文山持续开展公益茶文化讲座,宣传文山古树茶、文山茶文化,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文山有茶、有古树茶,也有高品质的古树茶。2020年、2021年,上海市连续投入帮扶资金,帮企业建起茶叶加工厂房、晾晒大棚、管理用房等。为企业解决了茶叶加工环境问题,大大提高了加工能力和茶叶品质。法斗乡2000多户农户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来,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群众收入得到稳步提升,带动新植原生境林下生态茶园2000余亩,珍贵的特有古树茶资源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二是引入龙头企业联营。引入龙头企业破解了管理薄弱、市场化水平不高、资金短缺等难题,为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临沧市耿马县地处滇缅大通道的中心,是中国产品通过缅甸出航印度洋的“桥头堡”。在沪滇协作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崇明区工商联和援滇干部牵线上海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将大量甘蔗废渣变“废”为“宝”。新材料产业项目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品牌,提质增效,符合耿马打造“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发展蔗糖全产业集聚链、最大化提高蔗糖产业附加值的理念。企业的用工需求与当地群众的就业需求高度契合,使部分脱贫户就近就地就业,照顾家人还能获得务工收入,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当前,公司已选择一批工人到职校进行岗前培训,强化“扶志”和“扶智”,在精神和能力层面“拔贫根”。今后,公司还将与当地的学校合作,从职校毕业生中培养公司青年骨干。
三是升级就业帮扶车间。持续巩固帮扶成效,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保山市昌宁县坚持找准帮扶车间在产业布局中的生态位,推动产业型帮扶车间壮大,关联群众获得稳定收益。位于昌宁县翁堵镇的遐迩茶厂车间,在政策帮扶下,通过“辐射产业+吸纳劳动力+租赁厂房”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2023年,吸纳24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其中脱贫劳动力10人,人均劳务收益4000元以上。开展技术培训2场150人次,以高于市场价格0.5元至1.5元的价格收购茶农鲜叶56吨,辐射130户茶农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与村集体租赁厂房,每年可稳定壮大村集体经济10万元。
三、创新运营模式,
坚持三种机制确保带得“深”
一是构建共生发展的协同机制。普洱市墨江县打造的数字花卉产业园,以“龙头企业+联村公司+村集体经济”为发展构架,通过联合优质的市场主体和优化经营管理方式从而来壮大集体经济。园区共引进了墨江分尚花卉有限公司、墨江墨上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墨江谜藏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鲜花头部企业,村集体将沪滇协作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每年按资金总额的8%获得固定分红;每产出1株鲜花,联村公司可获得返利0.1元,靠股金分红和返利,村集体经济每年有超过100万元稳定收入。
二是打造产业融合的联动机制。墨江县数字花卉产业园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引进国际一流生产线、联合科研院所持续研发创新等方式,打造成集“生鲜花种植、永生花加工、种苗育种、新产品研发、花卉文旅”五位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园区,不断地建链补链、固链稳链、延链强链,提升鲜花产品的附加值,打造鲜切花产品产业链闭环,让村集体和群众在各个环节都能获得收益,稳定增收。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的动力机制。墨江县数字花卉产业园积极推行经营主体直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土地租赁、以工代赈、入股分红、产品代销等四种模式,促成群众获得“租金、薪金、佣金、股金、资金(卖生产资料或产品)”增加活力,以“五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盘活土地资源,群众和村集体获得“租金”;帮扶资金入股,村集体组织获得“股金”;劳动力就近务工,群众获得“薪金”;订单回购产品,群众获得“佣金”;实行农旅融合,群众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