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为了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人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来帮助营商环境的改进与发展,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及意见大全推荐吧。 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一优化营商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辽宁……
为了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人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来帮助营商环境的改进与发展,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及意见大全推荐吧。
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一
优化营商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国发﹝2016﹞62号文件精神、《辽宁省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全市上下全力推动振兴发展、大力修复政治生态的特殊时期,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借鉴先进经验,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好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地惠民。
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主动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一是个别工作人员不愿意主动到基层服务,不愿意俯下身去做耐心解释工作,态度仍存在生冷硬的问题;二是极少数工作人员仍存在试图通过手中权力谋好处、卖人情的想法;三是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官本位思想,仍有高高在上的优势心理,习惯“说上句”,公仆意识不强。
(二)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等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在行政审批权力下放过程中,存在消化不良、承接不畅的问题;二是有的投资项目行政审批还存在时间长、重复要件多、提供材料多和“红顶中介”等问题;三是有的审批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且互为前置,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一些没有进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仍需规范;四是信息不能共享、不够对称,个别部门及部门内部科室配合不够默契,一些新政策、新制度不能及时告知群众和企业或选择性告知,导致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强。
(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懒政、怠政和任性用权等问题。一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现象仍没有杜绝;二是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个别干部不在状态、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三是存在“以罚代管”“以征代管”和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现象。
(四)政府和企业的诚信意识仍需增强。一是有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讲诚信的认识不足,招商引资中盲目承诺后无法兑现,留下了一些烂尾工程亟待解决,影响了铁岭的信誉;二是个别部门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小微企业和规模企业在政策上不能公平对待;三是个别企业特别是一些园区企业不讲诚信,不但没有带来税收和效益,且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健全的约束和退出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要革新思维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靠制度的约束与监督,还要用文化的力量逐渐培养公务人员对职业有信仰、对群众有关爱,树立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要有甘当“店小二”的精神,公务人员要带着责任和政策经常深入企业,指导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推广开发区“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名秘书”包保一户企业的“三个一”帮扶机制,通过帮扶使我们的各级干部成为构筑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者、党委政府重商亲商的贴心者、企业发展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的协调者。三是要针对公务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对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执行“不打折”、落实“不走样”,切实解决“末梢梗阻”问题。
(二)调整政策措施,消解营商环境的制度障碍。一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系统和全面研究国家、省关于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法规,使我市出台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体系,避免“碎片化”;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我市营商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依照《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完善我市《关于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的意见》,使其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二是培育打造政策高地。注重企业经营环境建设,下大气力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注重人力资源环境建设,下大气力制定人才引进、使用和住留等政策,实现引进人才带回项目,项目落户吸引人才;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下大气力做好金融机构引进、金融产品开发、帮助企业上市等相关工作。三是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原则上要于印发当日在政府和起草单位门户网站上发布;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特别是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书面问答或采取访谈、请权威专家解读等形式进行充分宣传和详细解读,推动各项改革发展政策以最快速度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三)加强行政服务,创设高效便捷的审批模式。一是建清单,亮出权力“家底”。分析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职权;建立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与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管理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等五项清单;清理并纠正利用行政手段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服务。二是提效率,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审批系统,尽快实现同级各部门数据库与政务中心互联互通,搭建实体政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力促“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三是促整合,方便服务企业和群众。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要单独设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窗口,实现“条块分割”向“整体联动”转变,并探索依托社区、街道和乡镇设立便民服务网点,逐渐将百姓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
(四)推进信用建设,打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一是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招商引资承诺等,只要符合政策规定,坚决予以兑现,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兑现的,要给予相应的补偿或登门解释清楚;“两代表一委员”在工作、生活和生产经营中要带头讲诚信、守承诺。二是用大数据加强企业信用建设。采集整理全市所有市场主体的基础信息,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和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网,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名单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违法违规企业名录、失信黑名单等直接可查,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惩戒力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三是建立公平的经营环境。政府及各部门对待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小微企业和规模企业要一视同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和本地优势企业,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
(五)强化监督问责,培育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一是开展机关作风“庸懒散慢乱”专项整治。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严肃查处,增加其违纪违规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对于被查实的公务人员,取消其当年职务晋升、评先选优、绩效考核等资格;对于被查实的单位和部门,取消其绩效考核,并取消负责人当年职务晋升、评先选优资格。二是健全激励和容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研究制定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办法,对科学创新、勇于担当,属于工作失误的予以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三是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要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各级执法人员坚决杜绝以执法者自居,对企业指手划脚和利用执法设卡的行为,既要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更要承担起帮扶企业、服务人民的责任。
(六)注重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讲述铁岭好故事、唱响铁岭好声音、传播铁岭正能量,最大程度地扭转人们对铁岭的误判与偏见;破除干部群众的消极心态和悲观情绪,提振担当作为、创新创业的“精气神儿”;在政府网站和铁岭日报等媒体上,开设“我为营商环境提意见、献良策”专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城市形象,事事关系发展大局”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者。
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二
近年来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但仍存在审批部门各自为战、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社会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疫情背景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为企业回暖雪中送炭,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开办环节,审批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审批繁琐、吃拿卡要等显性问题已大幅改善,但部分隐性问题仍存在。一是审批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二是部分手续办理互为前置条件,少数干部严格按程序执行,灵活度不够,不敢为、不愿为;三是公职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缺乏深层次接触,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外很少接触管理服务对象,导致部分信息不对称。
(二)经营环节,期刊杂志指定摊派,加重企业成本负担。一是存在期刊杂志指定摊派现象,部分企业每年均订购部门指定的期刊杂志,而部门摊派任务由上而来,各政府部门每年杂志费用几万元不等;二是部分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研究会、培训会等,或在重大活动中赞助捐赠,变相收取费用。
(三)监管环节,政府监管处罚为主,社会监督机制不足。一是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仍然不完善,部分部门流于形式,社会监督机制不足,检查随意性大;二是因突发安全事件,导致突发检查、多头检查、频繁检查问题存在;三是政府监管处罚为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社会信用监督格局还未完善。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开办环节突出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实行“局所联动、全域通办”,全面下放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权,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办事。二是推进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将涉及园区的22个审批事项,分别采取直接授权、派专人定时入驻等方式全部集中到园区办理,变“企业办”为“政府办”,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以“资料齐备马上办、资料不齐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为服务标准,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天;四是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既要创建勇于担当的氛围,又要建立容错机制把试验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二)经营环节精简杂志订阅,提升信息有效性。一是订阅杂志类型多样化市场化,加大企业选择范围,订阅与自身相关的期刊杂志,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加大惠企减负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企业知晓并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三是完善企业负担举报查处和反馈机制,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
(三)突出放管结合,强化信用监管。一是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公示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行政处罚信息,所有社会公众均可登录方便、快捷查询。二是严格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安全环保合并检查,构建起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失信改进机制。如发生政府失信行为时,要根据失信行为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主动书面说明原因并及时整改。
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近来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招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并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具体举措。就我省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全面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全面走向‘大治’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山西最重要的大局。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5月21日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会议,提出了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投资营商环境,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了“1+9”专项行动,将2017年确定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年。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部署,于2017年6月2日,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省会议精神,研究通过我市《2017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在全省率先实现“六最”的工作目标,对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再动员、再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不断进步,政府在“放管服”、提升企业开办效率、减免税收等方面成效显著。
但是,应当看到,营商环境的打造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市当前的工作现状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期望仍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就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市上下尽快解决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破局,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既要大力推进又要循序渐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善硬环境尤如种树,短期可以完成;营造软环境尤如百年树人,需要长期工作。相关部门要有准确认识,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胸怀。一是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一任接着一任干,甚至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三是要确立系统思维的理念,全社会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配合。必须着眼整个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全方位推进。
2、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政策落地。优化全市营商环境,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市已出台了《2017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针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完善全面的工作安排,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查督办,推进工作落实;要全面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已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逐项检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尚未有效落实的政策措施,要认真分析原因,抓紧研究解决办法,确保政策尽快落地。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进一步实化、细化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努力解决制约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早日让人民群众从良好的营商环境中收益。
3、政府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营商环境说到底是软环境的建设,既要有制度政策的约束,还要有思想观念意识的保障。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公务人员要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我就是阳泉”的理念,从自身做起,要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要积极对接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综合审批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单一“窗口”审批,扩大推行全程网上登记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做到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
4、加强宣传,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工作宣传和舆情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闻宣传平台,加强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传播各级政府,保障和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切实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优化营商环境又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久久为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尽快打开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市政务服务中心答复如下:
一是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主动落实省政府“减并放转调”行政审批事项有关文件精神,取消和部分取消11项,下放管理层级2项,承接21项,调整相关要素和内容44项。目前,市级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64项,其中:行政许可96项。围绕规划、土地、环保、执法等事项,按照“能放尽放、能授尽授”原则,向市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放行政职权105项。
梳理编制并公布我市《行政职权事项标准清单》,实现了市、县(区)两级同一审批事项要素相同,同层级政府同一工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基本相近。梳理编制并公布了我市第一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第一批58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建立起了“一窗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及时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流程,动态完善审批事项《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并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公布实施。
结合阳泉实际,对《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进行了修订,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减少核准事项;制定并实施《阳泉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
全面开展“红顶中介”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打破中介服务垄断,推进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中介服务收费全部实行了市场调节机制。目前,全市尚保留4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二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投资508万元的市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于今年4月份正式上线运行,7月份与省级平台对接,正在向乡街一级延伸。市级33个部门246项行政审批事项入驻平台,占比68%;各县(区)录入行政审批事项70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400余项;导入乡镇便民服务事项500余项。到11月底,市政务大厅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1943件,其中:网上申办9190件。平台开通以来,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逐步达到60%以上。城区借助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契机,打造政务服务云平台,将计生、老龄、社保等8大类30多个服务事项延伸到街道、社区办理,推行拓展“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就近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全市范围实现了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工程、产权交易、土地矿产权出让等五大类项目全程电子化交易。
三是重点突破“5545”专项改革。通过减并优化工商、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线上线下协同办理,于10月份提前实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的目标。我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多年走在全省前列。今年,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了首次登记、大额抵押登记集体会审和领导审批环节。不动产登记事项实行“一窗收件、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条龙办理”。做到了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抵押、注销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当场办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办证测绘配图和继承公证免费办理;通过窗口平行受理、配置自助查询设备、开通微信支付宝缴费、开放抵押登记银行端口以及与税务部门信息共享等措施,提高了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和一般性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至100个、45个工作日以内的要求,明确了项目立项、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的部门牵头职责;市发改、规划、国土、住建以及政务中心等单位,建立并启动了联审联办机制,完善了实施细则、办事流程和配套制度;在政务大厅设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窗口”。安评、灾评、环评、能评等4个区域评估事项,改为告知承诺制;土地转用征收6部门征求意见的时限,由原来的45天压缩为10天左右;可容缺受理的审批、中介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开发区借鉴山西综改示范区经验,将一般性工业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限压缩至38个工作日。目前,各改革事项牵头单位正在与省级主管部门对口衔接,力争到年底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借鉴兄弟市县先进经验,规范政府统一服务、企业承诺事项,细化并联审批流程图,实行“五统一”办理模式。目前,全市累计已有47个项目采用“承诺制”方式入园落地。
四是先行引领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措施落实。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核发电子营业执照1392张;企业名称自主申报1512件,其中45%的已完成设立登记;推行住所登记制度改革,申报登记市场主体18800户;办理简易注销登记684件。容缺受理制、政银合作代办制推广实施。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下放公司登记管辖权限。全面实行“三十证合一”,已累计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57309张;工商登记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分别削减至31项和188项。从11月10日起,在全市范围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已办理“证照分离”事项908件,惠及市场主体586户。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今年以来,全市共申请注册商标601件,注册39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660件。截至目前,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299户,同比增长5.1%;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1934户,同比增长9.1%。
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四
第五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营商环境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类经济主体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赵平认为,在此过程中,各地区只要市场活跃、发展强劲、经济发达、社会清朗、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的,无不是自身优良的营商环境所创造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的优化,对每一个市场主体更显重要。
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赵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法治思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更是企业充分施展拳脚、专心谋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规则的公正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经营前景,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的信心与恒心。
二、处理好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处理好监管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进一步优化的核心内容,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应更好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简化企业相关审批程序,提高政府部门效率,通过平台搭建、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以及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处罚监管力度,进一步为绿色产业提供发展支持。同时,作为企业自身,也要减少高污染、高耗能、违规经营等无效成本,引导资本、技术等优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绿色产业竞争力,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产业新动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只有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只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营商环境的可持续优化。从经营角度看,影响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是创新要素,再就是交易成本。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对市场准入进行优化,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又印发了授权放权清单,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我国产业发展新动能。对全社会来说,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潜力,推动产业新动能的开发,也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参与市场竞争,集中精力谋发展。
四、鼓励创新创业,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抓手。经济的活力依托于产业和企业发展,而企业的活力在于主动依靠产业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大胆创新创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是创造力、更是竞争力,也能激励企业创新创业,赢得最大的发展生机,实现各类经济主体的百花齐放。经济有了新活力,也必将对优化营商环境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我们也希望各类协会、智库等非政府组织,积极搭建优化营商环境的沟通平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组织、引导、协调等重要作用。
五、实施目标管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引。不论是哪一类的市场主体,应时应势调整战略、坚持目标导向都是应对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的根本之策。在这一方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参与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先后承揽了数百亿的项目,可以说享受到了市场环境优化的红利。
六、创新商业模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对企业而言,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有利于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确立新的竞争优势,进而对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效支撑。近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立足主业、拓宽思路、创新模式,以“四商”体系建设为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6+1”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实施产融结合、ppp项目、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打造“企业命运共同体”,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赵平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和身体力行,才能有效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