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南方的朋友发来消息,说她很喜欢我《童年轶事》系列乡土作品,每篇都会反复读之,越读越觉得亲切。称赞我的文章虽无华丽的修辞,但却绵绵流畅,触魂动魄,仿佛就是在写她的童年,使得她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放松解压的方式,鼓励我继续写下去。我想,可能是我们的年龄生活经历差不多,虽然是南北有别,但童心童趣都是一样的。今天,我就写一些少年时代的微不足道的见闻,但愿会引起她的共鸣。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_蚕养殖户

大家通过我以前的文章可能知道,我的故乡是关外东北盖州辖内东部山区一个普通偏僻的小村落。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白云悠悠,有着独特山珍野味和原始生态的地方。湛蓝湛蓝的天空之下,弥漫着晨耕暮归的气息,播撒着祖辈传承的情结。虽然这个乡村跟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都有着纯美淳善的民风民俗,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是十分美丽和厚重的。因为,她给予我欢乐天真的童年少年时代。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

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父亲母亲便会在我家庭院的菜地里播下各种菜的种子。没多久便会有一些生机盎然的苗儿钻将出来,油绿油绿地点缀着整个栏子。黄瓜、韭菜、菠菜、生菜、茴香……,纷纷钻出了地面。栏子是当地的方言,大人们都这样叫,也没人去探讨到底是哪两个字。我估计也就是今天官语所说的菜篮子,但也不是十分贴切。那时候栏子是用石头墙或木栅栏围起来的,叫园子倒是很贴切。反正就是农户人家的自留地,至于怎么称呼,人们能够意会就可以了。我家的院子很大,院子里的栏子大概有四分多地。这个时节,院内的一架葡萄树冒出了嫩绿,一簇樱桃也开了花,花香四溢。红绿相映,引来无数的蜜蜂蝴蝶,争相飞舞,倒也显得格外的幽雅别致,春意阑珊,让人入迷。

在所有的花果类中,樱桃是最早开花结果的。家乡的樱桃跟现在人工栽培的大樱桃显然不是一个品种,应该是山区特有的那种野生果类。

蚕养殖户_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

树不是很高大,一簇一簇的,自己会串根繁殖。四月末左右,它会竞相绽放,红彤彤、粉嘟嘟的,芬芳馥郁。花朵不是很大,红白相间,娇滴相映。满树群芳略有淡香,成群的蜜蜂野蜂会围着它嗡嗡作响。当然了,这时候山上岭下沟沟坎坎樱桃花随处可见。到了五月份,其果实便逐渐成熟,晶莹剔透,红红的薄皮内充盈着果汁,酸甜可口。这应该是山区里最早能够品尝到的美果,但其特点是难以存放,皮薄易破。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_蚕养殖户

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果实,通常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直接用嘴含服,吐出核来,细细品味;一种是放在碗内,将其捣碎,挑出核来,用羹匙舀着吃,这种吃法最过瘾,往往弄得小嘴都被染得通红通红的,女孩子会显得格外伶俐乖巧美丽,惹人喜欢。

那个时节,我们除了到荒山野岭玩耍,采点刺叶子,摘点杏叶菜,就是每日里围着栏子转。黄瓜秧慢慢长大了,伸出小手一样的藤子,向架子上攀爬。黄花落去,结下了一个个瓜纽。不知道怎么的,那种清香格外让人陶醉。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

我每天都会跑进栏子嗅上一嗅,内心祈盼着它快快长大。黄瓜刚成熟时,母亲会允许我第一个尝鲜。那时候农村空气没有丝毫的污染,黄瓜采摘后可以直接进嘴了。初春顶花带刺的黄瓜,有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会瞬间传遍全身每一根神经,让人感觉畅快淋漓,飘飘欲仙。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第一次品尝春天的黄瓜时那种快意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许,那时候的冬天见不到鲜嫩的蔬菜,只有在春天才能品尝到纯天然绿色的东西的缘故,那种感觉是奇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时至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一年四季都有反季节的新鲜的蔬菜,那种清香,那种口感,那种滋味是无法体会的,只能在记忆里回味了。

我家乡是丘陵地区,山上的柞树成林,适合于柞蚕的野外饲养。河西一户李姓人家,男主人我管叫四舅爷,终身练就了养蚕放蚕的手艺。建国前给地主养蚕,有了人民公社后专门给生产队放养。说来也怪,他养的蚕硕大肥胖,坐茧率高且大,秋后生产队送到县里丝厂为集体带了了不菲的收入。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

每年他都会选取一定数量的蚕茧做为种子,用麻绳穿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他家的空房子里。春天来了,里面的蛹变成了娥子,破茧而出。要说茧蛹这个东西也真够神奇的,我曾经住在四舅爷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清明节后,夜间能够听到茧里面哗啦哗啦地作响,几天后蛹就变成了娥子。茧壳本身是天衣无缝的,蚕在坐茧时会吐出一些丝挂在柞树上面,这个挂在树枝上的一头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茧的上头。蛹变成娥子后会冲着上头撒上一泡尿,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娥精。于是乎,被浇上娥精处原本很结实无缝的茧壳便松软了起来,娥子便从这个位置钻了出来。娥子出来时,翅膀的很小很小的并且是软软的,遇见空气后便变戏法似的伸展变大,几个小时后就会变成身体的几倍,硬硬的,可以短距离飞翔。雌蛾的翅膀很平常,但肚子大大的,里面装满了未受精的卵。雄蛾的翅膀却是非常漂亮,上面有圆圆的点状花纹。雌雄交配后过一段时间,雌蛾的受精卵成熟了,便开始排卵。这时候四舅爷便把雌蛾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草纸上。草纸是裁剪成比巴掌大点的四方块,铺在案板上,雌蛾便把褐色的卵子排放在草纸上,粘合在上面。到了山上柞树叶子长大了,娥卵将要化虫时便把草纸一片一片地分放山上柞树上面。黑色的幼虫出来后便以树叶为食,慢慢地长大蜕皮变成绿色的蚕。

当雄蛾完成了受精,雌蛾排完了卵,便成为人们的餐桌美食。每逢这时,四舅爷便会把蛾子剪掉翅膀,装在一个大葫芦做成的篓子里送到我家,母亲便为我们做上一顿美餐。记忆中,母亲通常是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油炸,酥酥的,沾上椒盐吃;另一种是油盐酱醋爆锅后硬炒,炒熟后也是酥脆可口,色香味俱全。当然了,这种东西现在在东北也能吃到,有了冷冻设备,人们把蛾子冻将起来,随时都可以享用。在放蚕的日子里,放蚕人也是很辛苦的,每天早早地就要上山,这棵树上的叶子吃光了,就要用蚕剪把有蚕的树枝剪下来放到未被吃的树上。还要不时地驱赶前来食蚕的鸟儿,在林中做一些假人吓唬鸟儿,或者用只装火药不装枪砂的老洋炮对空鸣放驱赶鸟儿。

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_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

有些时候,蚕多叶少,就会出现蚕跑坡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便会上山把爬到山坡草丛上的蚕抓回家食用。我所知道的食用方法有几种:一是把蚕剁碎,和上鸡蛋,炒烂后做饺子馅。另一个就是和上鸡蛋,放上佐料直接炒成菜肴。再者就是把蚕切成小段后用调料腌制好,用油锅炸酥。这几种吃法都有一种山蚕特有的味道,吃起来也很爽口开胃。当然了,胆小的人如果看到活着的蚕是一个个绿莹莹的大虫子,也会惧怕得不敢下筷子,那也就没有这个口福了。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美味儿,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我应该有四十年没尝到了,那就是地秧皮。也许家乡还有,也许没有了。为什么我不能确定?因为我每次回去的时间和气候不对。地秧皮这种菌类食物,在我的记忆中,它对环境和气候的要求十分苛刻,只有在刚开春,天沥沥啦啦下上牛毛细雨时,在东窑河的沙滩上才有,它的形状有点象今天常见的木耳,因而也被当地人称之为地耳。它比木耳薄,也是一朵一朵的呈青绿色,颜色酷似绿海菜,也有青褐色的。这种菌类应该是只有毫无污染的沙滩上才生长,不是经常能遇到。记得小时候我雨后到河边玩,走到东窑河靠吼吼山段,那里有一大片沙滩,布满了这种东西。因为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觉得好奇,就采了一些回家给母亲看。妈妈说这是地秧皮,可以吃,而且很好吃。我就带着妈妈,拿上一个杏条筐,来到了这片沙滩上。雨后的乡村河畔,空气异常清新淡雅,透着一股淡淡的乡村特有的清香。我欢快的一边玩一边采拣着,不一会功夫就收获了满满的一大筐。

母亲是天才的乡村特产美食家,心灵手巧,生活经验也极为丰富。她把地秧皮精心地浸洗后,和鸡蛋一起炒成金绿色的地耳摊鸡蛋,再做一大盆地耳肉丝汤,当然了,那时候是买不到新鲜肉的,用的是春节前杀猪时腌制的咸肉。又用地秧皮做馅包了一大锅包子。我们兄妹几人,围坐在长方桌前,咬一口包子,喝一口肉汤,非常惬意,那感觉像是过年一样。虽然汤里的肉片很少很少,只是借借味儿,但绝不亚于今天的大餐盛宴。今天才知道,地秧皮本身生于清纯的沙石之中,铁等一些稀有有益元素含量非常丰富,蛋白质、蓝藻素更是其主要成分。据说,铁、粗纤维、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比木耳还高。几十年过去了,那种带着乡村泥土芬芳的地秧皮味儿始终撩拨着我的魂儿,让我百般思念,几乎成了一种奢望。也不知道在各种条件发生变化的今天,家乡的人们是否还能看到和采到这种纯天然的东西,我今生是否还能有缘一饱口福。

蚕养殖技术蚕养殖视频教程_山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

每一个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的童年,虽然时差地域有所迥异,不同的生活方式会有各自的体验。但童年的好奇、贪玩、纯真应该是大同小异的,会有一个交叉点,那就是,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先人。故乡的天肯定是最蓝的天,故乡的水肯定是最甜的水,故乡的人肯定是最亲的人。歌可以随便唱,但不是谁都能唱得好的;话可以随便说,但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只要融入了乡愁,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乡土乡情,乡景乡亲,透析着对沧桑岁月的眷恋,凝结着对山山水水的吟怀,铭刻着赤诚感恩的墨碑,雕琢着优秀民族的未来。童年的自然,童年的天空,总会让人感觉到一丝惆怅,一丝温柔,一丝甜蜜。童年的自然,童年的天空,总会让人萌生一种纠结,一种怀旧,一种爱恋。挥之不去,久伫心灵,留下的只是绵绵的回忆。我爱你,我的童年碧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