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黑同当黑水绘精彩

■张威 茸旭东

1

黑水新城

三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撕裂了秀美的山川河流,撕碎了无数人的心,积数十年之力构建的黑水国民经济体系遭受重创,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阿坝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吉林省的鼎力援建下,全县干部群众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和“爱党报国、爱军尚武、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的黑水民兵精神,统筹规划,重点实施,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援建奇迹,在黑水高原上诠释了“白山黑水情”的真正含义。

经过三年建设,吉林援建黑水前方指挥部向吉林省委、省政府、黑水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目前,201个项目已完工200个,占援建项目总数的99.5%,完成投资11.6亿元,占援建投资的90%。 吉林省援建黑水县的201个项目中,除垭口山隧道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外,其余项目已全部竣工并交付黑水县,涉及民生、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各方面。

规划建设合理有序

黑水新城魅力十足

进入黑水境内,从省道302线一路西行,在连绵群山之间的狭长地域内,一排排极具浓郁民族特色且现代化风格的新房错落有致,一座独具魅力的黑水新城跃入眼帘。

在灾后重建中,该县科学谋划促发展,紧抓项目促发展,为让黑水的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该县适时启动了新城区各项工程建设,纵观整个新城区,城市用地空间走向依托自然地形,呈南北方向布局。“在北面的山丘地带很适合发展旅游,因为新城区的建设,这里原有的村民们开始发展起了农家乐,这里已经被建成集旅游、餐饮娱乐一体的休闲旅游接待中心。”新城区建设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1

色尔古新藏寨。

现今,进入新城区有两条主干道——吉林大道和原有的省道302线,黑水县新高中部、黑水县人民医院、新文体广场、各单位新建设的办公地点……在这里一一矗立。

漫步在黑水新城区,随处可见的牦牛图腾、藏式建筑,让你享受着藏族文化的视觉大餐。

从吉林大道走进黑水新城区,可以直接进入几个藏族风情浓郁的村寨。说起新城区最具藏民族特色的地方,当属不远的谷汝村,该村在打造精品旅游村寨的建设中完成了风貌改造、道路硬化等工作,房屋集中体现了传统藏族的风貌特色。沿新城区宽阔的道路而上,不时抬头一看,便可发现两边建筑墙上描绘的吉祥八宝图。

而新城区地域民族风情也非常浓厚,在新城区附近的几个村寨的村民们都传承了多声部合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到新城区藏族人家转转,你都可以聆听到他们动人的歌喉。

在黑水新城区,到处洋溢着感恩情怀。城区内有不少感恩吉林的巨幅标语,这是黑水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对吉林人民无私援助的感激。

灾后重建成绩斐然

农牧民生活蒸蒸日上

震前,黑水大部分村寨没有通村水泥路,交通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山路崎岖人难行,丰富资源待深闺”是黑水震前道路的真实写照。

1

渔客路。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吉林援建黑水,该县充分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先后建设完成了50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渔客路(渔巴度乡——客龙沟)、吉林大道等道路建设,全县通行能力和通达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道路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围绕黑水县“一园两支柱四体系六大工程”为主的重点建设,该县在未来五年内还将完成县城芦花至扎窝乡隧道和新建黑水至理县(芦米路县道)公路,实现多途径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和谐相融、全域交通。

“以前到县城要走上两天两夜,现在可好了,到县城一天可以来回。”早上到县城购买生活用品的勒恩波大叔坐在儿子勒塔开的小车里,显得异常兴奋。不仅是交通变化,吉林援建黑水后,黑水人民感受最深的还有通信的发展。黑水县慈坝乡西北窝村的牧民泽瓦叶今年就通过手机完成了牦牛买卖生意。他说:“这是大山里的人祖辈都没想到的!”据了解,现在黑水县17个乡(镇)实现了电话畅通和宽带上网。

1

黑水县人民医院。

与此同时,震后黑水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吉林援建黑水县人民新医院、新高中部学校、七一维古小学已投入使用,麻窝、扎窝中心校迁复建进展顺利。县医院和维古等8所乡镇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中藏医院、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沙石多等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面完成。77个红十字会援建项目完工72个,完工率达93.5%。

来自慈坝乡的哲他老人今年71岁了,因高血压发作,来到县人民新医院治疗。“以前,我们农村人没钱,一有病就只能等病慢慢好起来,有时候病情加重了也没办法。但是,现在有了医保、低保等保障后,我们看病也没啥顾虑了,在这次转运中医生还让我单独坐了一辆救护车,氧气、输液都没有断,我感到很舒服。”哲他老人高兴地说。

1

维古小学。

吉林在灾后重建中还注重对该县产业发展的投入,经过吉林援建的智力支持和劳务援助,黑水农牧民开始改变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因地制宜谋发展,走特色产业化道路,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来增收致富。

1

黑水中华寿桃。

据了解,黑水县还在农业资源调查及发展模式研究取得实效,形成种植业发展等专题调查报告20个。机电提灌站等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全面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恢复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配齐相关检测设备。乡村清洁工程、能源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重建全面完成,新、改建通组道路各60公里。马铃薯基地、整村推进等农业产业重建全面完成,优质禽兔繁殖基地、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等项目有序实施。

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快

靓丽城乡入画来

灾后重建以来,黑水县以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城乡”为目标,不断强化规划水平的提高、风貌特色的突出、配套设施的完善、村容卫生的整洁、文明乡风的形成、示范标准的达标等指标,呈现出城乡和谐的新形象。

1

铁别新村。

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城乡纳入县乡(镇)村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开展主题讨论,层层召开会议、实施环境保护流动平台三下乡,结合板报、公示牌、曝光台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形成了主动建设的氛围。

芦花镇通过抓风貌、讲文明、树新风、治“六乱”,塑造特色魅力乡镇;卡龙镇俄寨村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全面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藏式民居,将庭院绿化变成了环境优美大亮点。芦花镇日多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绿色产业带动了乡村环境的巨大变化;芦花镇铁别村重规划、强重建,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改善。沙石多乡奶子沟村以美化人居环境为抓手,每周都开展“村民大扫除”活动,乡村风貌治理和文明卫生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1

农村书屋。

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城乡过程中,该县还扎实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95户城镇住房重建,发放补助资金249.4万元。建设安居房418套、廉租房168套,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垃圾填埋场、城区管网及市政配套设施等一批市政亮点工程投入使用,机关停车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长征路改造加快推进,安装路灯9公里,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达古冰川景区观光索道应急栈道、基础设施修复加快推进,客龙沟景区栈道、游人中心等项目基本完成。

1

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通过专项治理,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共新建垃圾房11座,生态旅游厕所23个,今年,还将建设垃圾填埋场2座,垃圾中转站11座,生态处理池993个,保障定点收储、清运。完善修车场点,治理车辆乱停。投入执法队伍,清除牛皮癣35处。清理和规范修(洗)车点8个,清理河面漂浮物4吨。出动清运车200台次,清理公共区域卫生死角11处,清除白色垃圾300余吨,整顿工地8处,科学治理工程乱象。

援建岁月

冰雪凝冻何所惧 铮铮铁骨傲风霜

【人物名片】 垭口山隧道援建者

【事 迹】 垭口山隧道由吉林省对口援建,该工程建设点海拔高,常年风雪漫天,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是垭口山隧道援建者克服了高原反应、施工难度大等各种困难,奋战一线,循序渐进地推进该工程项目建设。

从黑水县城驱车40余公里,笔者一行走进了垭口山隧道施工现场。短短数十公里,海拔就从2350米陡升至4000米,明显感觉到心慌气短,心跳加剧,严重的高原反应无情的考验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是其次,对参与垭口山工程建设的所有援建者来说,这是他们从事隧道施工以来遇见的最难啃的“硬骨头”,除物资保障条件稍好外,围岩条件、海拔高度、施工难度等都要超过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据悉,垭口山隧道工程是目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公路隧道中海拔最高的隧道。

1

垭口山隧道施工环境艰苦。

“工程开工到现在,我们已遇见大大小小的塌方20多次,其中比较大的塌方就有5次。去年4月23日的大塌方,直接在隧道顶开了天窗。这里的围岩条件太差,我们目前的掘进速度较慢。加之由于山顶长年积雪和高原小湖泊的影响,地下水十分丰富,每小时出水量接近160立方米,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工程Ⅱ标段项目经理田永奎向笔者介绍时,一脸严肃。

吉林省交通厅援建办综合部部长郭绪先说:“高海拔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员和机械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在平原2小时的机械量,在这儿得花上4小时,流鼻血、头晕、失眠等是我们的通病。”

1

垭口山隧道有力推进。

“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加以克服,决不能辜负黑水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吉林省交通厅援建办主任王军的话掷地有声。为解决这些困难,援建办和项目部积极想办法、添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办法加以解决。

由于垭口山隧道所处位置岩体破碎、围岩自稳能力差,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开挖面经常发生塌方和涌水、涌渣,并出现有害气体。面对重重困难,援建办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研究解决技术问题,改进施工方案,在进一步督促施工单位加大资金、人员、设备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奖罚力度,努力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为做好垭口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援建办工作人员每周至少有4天时间呆在工地,全力以赴支持项目部的工作。援建办和项目办还多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大胆尝试,采用多种新工艺进行施工。以前的单侧壁导坑法被改为三台阶施工法,并综合运用超前支护、帷幕注浆、超前劈裂注浆、管棚施工等多种工艺。

为确保安全施工,援建办在隧道内设置了应急救援通道、应急灯,放置了装有手电、扳手、钳子等工具的应急工具箱和装有牛奶、面包等的食品箱,并加强围岩量测,做到了有备无患。

据了解,吉林省交通厅援建办共有12名成员。他们中,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从机关直接下到基层工作,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王军与总监林玉翔大年三十早上草草泡上一碗方便面就匆匆赶往白雪皑皑的施工一线。援建办副主任王震飞今年50岁,兄弟姐妹5人中,他既是家中长子,又是家中独子,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今年已是80岁高龄。地震后,为了支援灾区建设,他毅然报名参加援建,2年多来,他只回了3次家。援建办综合部的赵琦,刚新婚燕尔,就随援建办第一时间来到黑水。为了专心做好援建工作,两人商量在援建期内暂时不要小孩……

“虽然工作很艰苦,但是一想到要早日为黑水人民实现打通隧道的愿望,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援建者们发自肺腑的话语再次让笔者感动。

雪山作证,高原留情。援建者,一群彰显大爱的人,一群传承感恩的使者,一支温暖人心的火炬。白山黑水,民族情深,心,紧紧贴在一起。

援建备忘录

一、 黑水县中学高中部:1、投入资金:4031.4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4月1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26日。

二、 吉林大道:1、投入资金:22878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7月15日。3、建成时间:2010年9月15日。

三、 黑水县人民医院:1、投入资金4971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4月1日。3、建成时间:2010年10月31日。

四、 雁江中学宿舍楼:1、投入资金: 98.14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4月1日。3、建成时间:2009年8月10日。

五、 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1、投入资金: 378.16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4月1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31日。

六、 色尔古引水灌溉工程:1、投入资金:1429.65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5月8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30日。

七、 渔客旅游公路:1、投入资金:12344.58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7月15日。3、建成时间:2009年8月31日。

八、 省道302线至黑水段垭口山隧道:1、投入资金:25108.7万元。2、开工时间:2008年7月15日。3、预计完工时间:2012年中旬。

九、 滨河路改造:1、投入资金:818万元。2、开工时间:2008年4月。3、建成时间:2009年7月。

十、 达古冰川景区35千瓦输电线路维修改造项目:1、投入资金:504.28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7月10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

十一、 公路道班房项目:1、投入资金:460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7月8日。3、建成时间:2009年12月。

十二、 黑水县公安局民警多功能综合楼项目:1、投入资金:144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4月25日。3、建成时间:2009年9月15日。

十三、 黑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1、投入资金:3523.97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7月。3、建成时间:2010年。

十四、 达古冰川红军湖、放生湖项目:1、投入资金:1750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3月15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15日。

十五、 500公里通村水泥路:1、投入资金:34079.1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5月15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31日。

十六、 黑水县文化体育场所项目(县体育场、两馆综合楼部分):1、投入资金:800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5月15日。3、建成时间:2009年10月31日。

十七、 黑水县文化体育场所项目(县总工会职工俱乐部综合楼部分):1、投入资金:600万元。2、开工时间:2009年6月20日。3、建成时间:2009年11月15日。

感恩心声

中共黑水县委书记克克:“吉林援建人员克服高原缺氧、工作条件差、气候不适应、工作难度大、生活艰苦等困难,视黑水为家乡,视灾区群众为亲人,充分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黑水的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现了吉林人民高尚的风貌,赢得了黑水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每一个援建项目规划设计一流,建设质量一流,注重民生优先,惠泽广大群众,援建工作成效显著,援建成果助推发展,援建深情世代难忘,援建精神彪炳史册。”

黑水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晓兵:“千山万水挡不住吉林大爱,千言万语道不尽黑水感恩。大灾已经过去,未来更加美好。在吉林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人民的大力援助下,13亿资金185个援建项目对黑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民生方面,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为增收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相信黑水必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成绩!”

芦花镇铁别村村支部书记杨忠:“吉林省援建后,我们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直通家门,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我们的眼界变宽了,致富的门路也多样化了,感谢吉林人民的无私援助。”

黑水县中学教师克莉英:“感谢吉林老师的到来,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这让我们藏区的老师和孩子都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在教育理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黑水县医院医生泽旺:“吉林省的援建不仅仅局限在医疗硬件设施上,他们还多次派遣医疗专家到黑水进行医疗上的经验交流,还让黑水本地的医生到吉林接受医疗培训,这些举措让我们的医生在医疗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感谢吉林省在医疗上的真情援建。”

黑水县牧民王尔甲:“没有吉林恩人修的这条通村水泥路,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如今,我们都住上了新房不说还跑起了运输,这些都要归功于吉林的无私援建,感谢他们,我们欢迎他们常回家看看。”

感恩故事

爱心救援演绎白山黑水情深

2008年10月9日,一对藏族夫妇抱着一位婴儿走进黑水县妇幼保健所。怀里的孩子出生仅四个月,骨瘦如柴、口吐白沫,已是奄奄一息。经吉林支医队员陈芮医生仔细检查后,孩子被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充血性心率衰竭及重度营养不良造成低钙血症,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急需紧急救治。一场生命接力与爱心呵护之旅的序幕由此拉开。

患儿名叫苏拉娜姆,4月龄,刚出生不久就患病,后来送入阿坝州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肺炎。在州医院住院10多天后,孩子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但孩子家长因家境贫困,无力支付住院费用,决定带孩子回家治疗。患儿回家后不久病情又出现了反复,频繁咳嗽,哮喘严重,口吐白色泡沫,精神萎靡,拒食少尿。万般无奈,孩子父母才又带着患儿来到了县妇保所就诊。

1

严业飞和小娜姆。

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在陈芮和其他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儿病情得到了稳定,咳嗽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然而此时,孩子的父母要求出院,经过了解,陈芮得知这对夫妇由于连续4个孩子夭折,几年来沉重的医药费用压迫着他们敏感的神经。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县妇保所免去了他们住院的大部分费用。

患儿的离开牵挂着陈芮医生的心,她心里清楚:孩子如果不在医院接受持续治疗,将必死无疑。无奈之下,陈医生想到了吉林在黑水挂职任副县长的严业飞同志,请严业飞通过县政府办查找患儿家属的住址。10月24日,陈芮医生和孩子家长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得知孩子回家后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再次发生反复。得知此情后,次日一早,严业飞、陈芮医生一行驱车来到了海拔3000余米的红岩乡红岩村三组,找到了患儿家属。患儿家里一贫如洗,阴冷潮湿,患儿由于病情反复加重,已奄奄一息,其父母已放弃治疗,将患儿独自搁在一旁。看到此情此景,严业飞和陈医生欲哭无泪,严业飞更是立即将患儿抱回了县上进行医治。

孩子回到县妇幼保建所后,病情较以前更加严重,所里再次展开了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6个小时后,小娜姆慢慢睁开了眼睛,发出一声低低的、微弱的哭声。这哭声是她重回人间的宣言,是她对所有救助她的人们发出的一声真诚的答谢。看着孩子再次挣脱死神的纠缠,孩子的爷爷奶奶泣不成声,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陈医生、感谢吉林人民!”

看着孩子那双祈盼的眼神,哇哇待哺,为了救助孩子,小娜姆家里已一贫如洗买奶瓶和奶粉钱都没有了,陈芮医生当即把自己仅有的1300元钱交给孩子的父母,让他们马上给孩子买奶瓶奶粉。

在离开黑水时,陈芮医生与小娜姆结下了母子般的亲情,并将小娜姆认养为“干女儿”,取名叫陈思源。同时,严业飞也把小娜姆认养为“干女儿”。

今年4月15日,曾参与救助小娜姆的吉林恩人严业飞、陈芮医生再次来到红岩村看望小娜姆。

来到家门口,快满3岁的小娜姆出来迎接吉林“阿爸”、“阿妈”,她有点羞涩地将手中的鸡蛋递给严业飞,甜甜地喊了一声:“阿爸!”看着又长高了一大截的小娜姆,严业飞十分欣慰,抱着小娜姆舍不得放下。他激动地说:“好孩子,等你长大了,吉林阿爸还回来看你!”

三年的爱心之旅,三年的守望深情,演绎了藏汉一家亲的动人篇章,诠释了援建者的无疆大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