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高校陆续迎来新生。大学的生活环境与高中差异较大,适应新环境是不少新生需要面对的“课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感,有可能诱发他们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高校有哪些措施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谁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小烦恼”?

与学生多沟通,可以化解大部分问题

“每年报到后的第一周,我们会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南京某高校的辅导员陈老师告诉记者,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年级大会、班会、专业认知、学业指导、劳动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陈老师说,每个班有三次班会,希望借助班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辅导员间关系“破冰”的同时,也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

陈老师告诉记者,如今“新生入学教育周”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的“标配”。除了参观校史馆和图书馆,带领同学们参观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了解心理咨询预约和情绪调节的方法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鼓励大家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多和辅导员、心理老师讲。”

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_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_优质精选图片

去年刚入职上海某高校的辅导员刘老师说,辅导员需要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和他前女友考上了同一个专业,但两人在入学报到前就分手了。男生多次想要复合未能成功。入学后,两人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女生有了新的男朋友。”刘老师说,男生因为这件事备受打击,上课经常迟到,甚至不听课。与男生就此事谈话、推荐他去找心理辅导中心后,刘老师以为男生“走出来了”。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他更消沉了。宿舍阿姨跟我说,他连续三天都在外面哭。”刘老师说,她专门找了节晚自习与这位男生谈心。“我知道他喜欢足球。教他正确看待感情问题的同时,我也鼓励他把注意力转移到活动上,多参加体育运动和互联网+等创业比赛。”这样的谈话共进行了两次,男生的状态终于好起来了。后来,每当学校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时,这位男生经常担任负责人,组织大家参加。他甚至成为学校足球协会的骨干。

“多沟通,可以化解大部分问题。”刘老师说。

同龄人的经验分享,成为纾解压力的可选渠道

“上大学别害怕,有问题您说话。”在“怎么上大学”系列视频中,王同学常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王同学是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的大四学生,他在B站的昵称为“伊通河魔芋爽”。

目前,该系列视频在B站上播放量超过一百七十万,包括防范诈骗、远离职业乞丐、表情包使用避坑、如何与学长学姐相处等内容。其中,防范诈骗主题视频还受到警方关注。“有警察找到我,他觉得视频做得严谨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希望可以分享一下PPT,作为他们的参考材料,用于反诈骗宣传。视频是7月初做的,电影《孤注一掷》还没上映。”王同学说。

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_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_优质精选图片

“现在老师和家长都会苦口婆心、反复强调反诈这个事,但不少大学生不当回事。”王同学觉得主要原因是学生和家长、老师间的心理距离较大。“我想用年轻人的视角去讲下这个事,没想到反响还不错。”

“人在适应新环境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不少人习惯指责一些高中好好学习,上大学后却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却忘了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王同学告诉记者,他在做家教时发现很多孩子不会调节心理状态,不少常识、日常生活小技巧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我想把那些不便于放在明面上讲的,却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做成视频分享给大家。”

“有幅很火的漫画曾提及,成人世界根本没有使用说明书。”王同学希望能基于心理学的知识,结合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历分享一些经验,帮助大家疏解压力,学会在心理和身体方面照顾自己。

合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必要时与辅导员联系

教育部曾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

刘老师希望以学姐或者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们相处,为大家答疑解惑。“我们会建立QQ群和微信群,在群内告知重要信息。群内不只有班委,还有高年级的学生当‘学导员’。新生有问题可以随时跟班委、‘学导员’和辅导员联系。我们尽可能做到24小时有求必应,帮助大家适应校园生活。”

“一位辅导员要服务几十个,甚至一两百个学生。一位心理老师要服务的学生数量比辅导员更多。”陈老师告诉记者,在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打成一片”的同时,她还是建议大家有事情多跟辅导员沟通。

对于网络上同龄人的经验分享,刘老师认为可以合理应用网络平台上的优质资源,但一定要学会“过滤”不良信息。“重要的事,还是建议大家尽快与辅导员联系,我们会帮大家想办法。”

“现在网络平台上高数、人文社科等学科知识类的资源非常丰富,分享适应大学生活经验的UP主也比较多,但心理健康方面成体系的资源相对较少。”王同学希望后续有更多人参与到经验分享的队伍中来,形成体系。他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与他联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宁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