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段时间,福清市三山镇鳌头村的花蛤苗养殖基地就将迎来采收期。“一粒花蛤苗闯出了致富路,让鳌头村‘独占鳌头’。”看着即将丰收的养殖基地,鳌头村党支部书记魏成恩感叹道。
魏成恩说,鳌头村花蛤种养产业链在全省花蛤养殖产业独占鳌头,依托花蛤育苗产业,鳌头村走出了一条“同创业共致富”的路子,今年村财收入将达1200多万元。
鳌头村全景图
鳌头村党支部书记魏成恩介绍支部引领创业模式。
小贴士
交通:福州出发走深海高速、渔平高速至港头收费站,导航至三山鳌头村。
景点:滨海栈道、祠堂前公园。
美食:虾蛄、油炸番薯饺子。人工花蛤育苗成村里支柱产业
鳌头村位于福清三山镇东北部,早年村民多靠种植地瓜、花生及讨海为生,是典型的传统滨海渔村。
“大家都没有什么出路,靠天吃饭、靠海吃饭。”回忆起以前的生活,今年67岁的老党员魏明国感慨万千。
穷则思变,鳌头村因盛产天然花蛤闻名,村里充分利用海域面积大的优势,在上世纪70年代末通过大扁岛围垦工程,开辟出了1700多亩深水区滩涂,创办了当时全省首家花蛤人工育苗场,并成为全省第一个花蛤人工育苗试验基地。
刚开始的几年,花蛤人工育苗场实行“大锅饭”模式集体育苗,但产量不高。村民们当时都不相信靠花蛤人工育苗能脱贫致富,还有人担心会亏损。
面对村民的疑虑,鳌头村决定改变思路,实行个人承包制。作为当时三山镇政府的干部,魏明国决定回村带头尝试花蛤人工育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魏明国借来1万元,说服村里的16户村民,共同承包了鳌头花蛤人工育苗场。
通过技术革新,魏明国等人承包的花蛤人工育苗场取得巨大成功,第二年每人分红26万元,成为鳌头村第一批靠承包养殖花蛤苗致富的人。“当时20多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在三山镇引起了轰动,很快就有很多人效仿。”魏明国说。
魏成恩说,依靠养殖花蛤苗,鳌头村村民告别了原来的讨海模式,人工花蛤育苗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鳌头村建设的1公里滨海栈道。
支部引领创业带村民养“金娃娃”
近日,“晚报巡村”记者组走进鳌头村花蛤人工育苗场时,工人们正开着渔船在滩涂深水区内,进行蛤苗养殖放料。
“海水里藏着一个‘金娃娃’,去年鳌头村新滩1400亩的花蛤苗卖了1.4亿元。”魏明国说。
村民在花蛤育苗中尝到了甜头,许多人再一次组织起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花蛤苗等海产养殖。同时,他们还把花蛤育苗拓展到外村、外镇、外市和外省。
每年的11月至12月是蛤苗的采收期,鳌头村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届时,混合着泥沙的蛤苗经过船上机器的清洗后,将被装袋运往闽南沿海进行中苗养殖。
魏成恩说,花蛤要经过蛤苗(白苗)、中苗、菜苗三个成长周期。鳌头村村民在福清附近海域共承包经营了16个花蛤育苗场,拓展了从蛤苗到菜苗的全产业链,足迹遍布辽宁、天津、山东等主要沿海省份。
据悉,鳌头村党支部发挥养殖场积累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优势,牵头成立鳌头村花蛤养殖协会。
鳌头村党支部携手花蛤养殖协会,以党员带头人带动协会带头人,每人结对引领多个农户,通过“支部+协会+农户”的方式,带领全村村民“同创业共致富”。目前全村有200多人参与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有70%以上农户参与养殖场投资,个别贫困村民在养殖场务工,这样人人都能参与到人工花蛤育苗产业中来。
这几年,花蛤育苗行业向好,育苗场的承包租金也水涨船高,鳌头村的两个滩涂养殖场年租金达到1380万元。有了这笔巨大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们还能够定期分红。
“每年的蛤苗采收期,还有村民在育苗场洗苗打工,单单靠洗苗,收入就能到达8万多元。”魏成恩说。
鳌头村进村的水泥大道。
党员领办项目渔村展露新颜
道路宽敞整洁,民房规划有序,滨海栈道景色怡人……这几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鳌头村的颜值不断提升。
“前几年鳌头村海边处处都是海蛎壳,村民随意丢放垃圾,导致蚊虫滋生,恶臭难闻。”村民魏明辉说,鳌头村人居环境的改变,得益于党员“领办”项目模式。
除去日常分红,鳌头村还留有一大笔村财。每年村党支部会通过会议、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村民意见,研究确定村民急盼的民生项目。“村里通过动员或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领办项目的党员。”魏成恩说,村里协助领办党员建立由支委、党员、村民代表、乡贤、志愿者等组成的领办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全程组织、督促、服务。
鳌头村的网红景点——滨海栈道,就得益于党员领办项目模式,最终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原来是一个滩涂土坝,杂草丛生,海水渗透到村里影响农业生产,当时很多村民希望对土坝两边的护坡进行景观提升。经过讨论,村里斥资数百万元建成了1公里长的滨海栈道。”魏成恩说。
如今在鳌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要干什么,村民自己说了算。滨海栈道、祠堂前公园、村庄牌坊、村道拓宽绿化、垃圾不落地……一个个民生项目让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魏成恩说,他们未来还将结合花蛤养殖产业,建设滨海公园,开发海钓、农家乐、游艇冲浪等项目,打造滨海旅游休闲村,继续“独占鳌头”。